區域土壤汞釋放通量與地球化學預警

《區域土壤汞釋放通量與地球化學預警》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成杭新、劉飛、趙傳冬、楊柯、劉應漢、李括、彭敏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土壤汞釋放通量與地球化學預警
  • 成果登記號:20150088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50088
項目名稱
區域土壤汞釋放通量與地球化學預警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成杭新、劉飛、趙傳冬、楊柯、劉應漢、李括、彭敏
研究起始日期
2008-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0-12-01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項目以北京、廣州、瀋陽作為我國南北方城市的代表進行了綜合研究,結果顯示北京地表土壤Hg的存在形式為HgS和HgSO4,廣州市則為HgCl2和HgS,瀋陽市則以HgS和HgCl2為主;重礦物逐步淘洗分離及礦物鑑定發現大量具有高溫熔融特徵的金屬微球粒和玻璃質,說明燃煤釋放的Hg是地表土壤Hg的重要來源之一。室內模擬和原位監測獲得的詳細數據證實土壤Hg存在從土壤-壤中氣-大氣遷移的遷移途徑,並發現土壤向大氣釋放Hg與土壤總Hg和大氣溫度成顯著的線性相關。項目利用Model 2537 Mercury Vapour Analyzer通量監測儀器獲得大量土壤/大氣間的Hg交換通量實時監測數據,結果顯示北京、廣州、瀋陽地表土壤主要是大氣Hg的源,即以釋放Hg為主。 項目詳細討論了土壤/大氣Hg交換通量與氣溫、空氣濕度、大氣Hg含量、壤中氣Hg含量,土壤溫度、土壤濕度、日照強度、紫外強度、植被覆蓋、土壤孔隙度等因素的相互關係,並在此基礎上首次制定了土壤/大氣Hg交換通量的測量規程。在深入分析北京、廣州、瀋陽土壤Hg輸入-輸出途徑的基礎上,計算獲得了各遷移途徑的Hg遷移通量。首次建立了北京、廣州、瀋陽三個城市百年尺度內的土壤Hg含量變化預測模型,制定了土壤Hg地球化學預警警度劃分標準,對未來百年土壤Hg含量的變化趨勢進行了預測預警。預測北京市地表土壤Hg含量將逐步降低,到2060年,紅色預警區將消失,土壤Hg環境質量將得到根本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