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互動與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田禾著,博士論文,關鍵字區域經濟發展 協調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互動與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 外文名: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interaction and regional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in China
  • 導師:羅榮桂
  • 論文作者:田禾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interaction and regional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in China
論文作者
田禾著
導師
羅榮桂指導
學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區域經濟發展 協調發展
館藏號
F127
館藏目錄
2009\F127\2

中文摘要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作為一個客觀的經濟與社會現象,普遍存在於廣大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中國也不例外。本文以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現實要求為邏輯起點,以區域互動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為軸線,通過對我國區域互動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現狀及非均衡成因的探討,指出了我國區域互動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構建了適合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模式,提出了解決我國區域互動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 第一部分,第1.2兩章。對區域的定義、區域互動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並就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指出了現階段阻礙我國區域互動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主要因素:國家巨觀經濟政策的傾斜;現行的行政體制導制的區域壁壘;非均衡的財政政策及中央政府巨觀調控的影響。 第二部分,第3.4兩章。建立了區域經濟發展非均衡性的指標體系;從區域基礎條件、巨觀政策及制度條件、要素的流動與收益、區域經濟結構以及政府主導體制等幾個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國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的原因,並分別對兩個已開發國家——美國和英國,兩個開發中國家——巴西和印度的區域互動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巨觀政策和微觀策略進行了分析。兩類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對比分析,提出了對我國區域互動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的借鑑意義。 第三部分,第5.6.7三章。首先用耗散結構理論,對區域經濟系統的特徵和演化特點進行分析,提出對區域經濟系統加以必要的控制,使系統處於低熵狀態,向有序結構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結構的最佳化,促進社會向健康、有序、和諧的方向發展。然後,從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和扶持機制4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提出了建立與中西區域經濟互動區、市場干預型、政府干預型幾種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模式,從巨觀上構建了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理論框架。最後提出了四大機制相輔相承、互為補充,構成推動我國區域互動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體系,從微觀上提出了解決區域經濟發展問題的具體措施,並提出了以長江經濟帶為軸線,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為研究對象;以梯度轉移等理論為依據,推動我國東、中、西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構想。 文章最後,對所取得的成果和創新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今後的研究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