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朱傳耿、仇方道、孟召宜等所著的《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在廣泛借鑑國內外有關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以淮海經濟區為例,從省際邊界效應、產業空間聯繫與整合、城市化與城市體系、區域發展差異與協調、港口與腹地關係協調、區域經濟合作與空間整合等方面開展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的機制、模式與對策研究,對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的形成、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貫徹和落實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均具有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可供區域管理、城市規劃、人文地理、區域經濟等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及師生參考使用,也可作為政府部門有關領導和管理人員以及相關研究機構的業務指導用書。
作者簡介
朱傳耿,男,1963年8月生,漢族,江蘇睢寧人,1986年12月入黨。1987年8月參加工作,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區域經濟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教授。 現任江蘇省鹽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負責科技、沿海開發、鄉村規劃、民族宗教、地方志工作。分管市科技局、宗教局、地方志辦公室。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內涵
一、邊界及邊界區域
二、省際邊界及省際邊界區域
三、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
第二節 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進展
一、國外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進展
二、我國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進展
三、我國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存在的問題
四、我國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展望
第三節 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行政區邊界經濟理論
二、區域競合理論
三、區域協調發展理論
四、協同論
第四節 省際邊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省際邊界區域發展的邊界效應
第一節 概述
一、省際邊界效應
二、省際邊界效應轉化的動力機制
第二節 省際競合關係的歷史演變
一、無組織的自由分割階段
二、有組織的競爭與合作階段
第三節 基於重力回歸模型的區域邊界效應測度
一、研究方法
二、中心城市的確定
三、邊界效應的數據描述
四、邊界效應的時間演變
第四節 省際邊界效應形成機制
一、邊界的“切變”效應
二、自然及歷史基礎
三、區域政策導向
第三章 省際邊界區域產業聯繫與整合
第一節 概述
一、研究意義
二、文獻評述
第二節 產業結構基本特徵
一、區內特徵
二、區外對比
第三節 產業空間聯繫與分工
一、數據採集和研究方法
二、產業空間聯繫強度分異
三、主要產業聯繫方向
四、產業聯繫空間結構
五、產業結構分工特點
第四節 產業空間格局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二、分析過程
三、產業空間結構演變特徵
第五節 產業空間組合模式及形成機制
一、三次產業的空間組合模式
二、產業空間模式的形成機制
第六節 產業整合策略
一、產業整合基本思路
二、產業整合原則
三、產業整合重點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省際邊界區域城市化過程與格局
第一節 概述
一、研究意義
二、文獻述評
第二節 人口城市化空間格局
一、研究方法
二、評價指標及主因子釋義
三、人口城市化空間類型
四、人口城市化區劃
第三節 綜合城市化空間格局
一、綜合城市化評價
二、綜合城市化發展特點
第四節 省際邊界區域城市化模式
一、省際邊界區域水平城市化特徵
二、省際邊界區域水平城市化作用機制
三、典型案例:徐州與濟寧水平城市化模式
四、“切變”突破:省際邊界區域水平城市化發展思路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省際邊界區域城市體系
第一節 概述
一、研究意義
二、文獻述評
第二節 城市體系的演化歷程
一、計畫經濟時期的城市體系
二、體制轉型時期的城市體系
三、市場經濟時期的城市體系
第三節 城市體系的規模結構
一、現狀特徵
二、演變特徵
三、熵值分析
第四節 城市體系的職能結構
一、研究方法
二、城市職能結構現狀及演變
三、城市職能類型及其演變
第五節 城市體系的空間結構
一、空間結構現狀特徵
二、空間結構分形研究
三、空間結構演變特徵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六章 省際邊界區域經濟差異與協調發展
第一節 概述
一、研究意義
二、文獻述評
第二節 淮海經濟區經濟發展差異時空格局
一、淮海經濟區經濟發展差異的空間格局
二、淮海經濟區經濟發展差異的時間演變
三、淮海經濟區經濟發展差異的成因
第三節 淮海經濟區經濟協調發展
一、淮海經濟區區域系統協調度量化測度
二、淮海經濟區區域系統協調發展類型及特徵
三、淮海經濟區區際經濟協調度量化測度
四、淮海經濟區區際經濟協調發展類型及特徵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七章 省際邊界區域港口與腹地關係
第一節 概述
一、研究意義
二、文獻述評
第二節 連雲港港口-淮海經濟區經濟關係時空演變
一、時間進程
二、空間演變
第三節 連雲港港口-淮海經濟區關聯性測度及驅動要素
一、關聯性測度
二、驅動要素
第四節 連雲港港口-淮海經濟區互動關係評價
一、互動關係評價的指標與方法
二、港口經濟能力
三、經濟指標相關分析
四、互動結果分析
第五節 連雲港港口-淮海經濟區一體化模式構建
一、港口-腹地一體化模式的類型
二、連雲港港口-腹地一體化模式的構建原則
三、連雲港港口-腹地一體化模式的構建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八章 省際邊界區域經濟合作
第一節 概述
一、研究意義
二、文獻述評
第二節 區域經濟合作演化階段
一、計畫經濟合作階段
二、轉型時期合作階段
三、市場經濟合作階段
第三節 區域市場劃分
一、數據採集與研究方法
二、淮海經濟區市場空間分異特徵
三、淮海經濟區區域市場劃分
第四節 區域經濟合作潛力
一、基於城市經濟聯繫的區域經濟合作潛力
二、基於產業關聯的區域經濟合作潛力
主要參考文獻
第九章 省際邊界區域空間整合
第一節 概述
一、研究意義
二、文獻述評
第二節 空間組織現狀特徵
一、淮海經濟區空間節 點
二、淮海經濟區交通通道
三、淮海經濟區空間要素流
第三節 空間整合模式的構建
一、“三角”型空間整合模式
二、“雙子”型空間整合模式
三、“經脈”型空間整合模式
四、“組團”型空間整合模式
五、“圈層”型空間整合模式
第四節 空間整合調控機制與策略
一、淮海經濟區空間整合的調控機制
二、淮海經濟區空間整合的調控策略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