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匜水
- 拼音:yí shuǐ
- 注音:ㄧˊ ㄕㄨㄟˇ
- 解釋:以匜盛水。亦指匜中的水
《儀禮·士虞禮》:“匜水錯於槃中,南流,在西階之南。” 胡培翬 正義:“匜以盛水,故《經》每雲:‘匜水’,陳匜水必實於槃,故又雲:‘槃匜’。匜吐...
周昶伯匜水器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周代文物。通高14.8厘米,通長29.8厘米,口寬13.2厘米,流寬3.6厘米,腹寬14.4厘米,腹深7.6厘米,重1.8千克。直口,方唇,直...
匜音同儀,是中國先秦時代禮器之一,用於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
盤匜,拼音pán yí ,是古代盥洗器皿盤與匜的並稱,出自戰國策·趙策三。...... 盤匜,拼音pán yí ,是古代盥洗器皿盤與匜的並稱,出自戰國策·趙策三。...
漆匜,西漢時期,出土時間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長28厘米,寬23厘米...... 漆匜,西漢時期,出土時間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長28厘米,...
詞語解釋 《隋書·禮儀志二》:“祭祀用洗匜中水盥,仍又滌爵。” ...... 古代一種盛水盥洗的器皿 詞語解釋《隋書·禮儀志二》:“祭祀用洗匜中水盥,仍又滌爵...
詞語解釋瓦匜 古代盛水洗手的瓦器。 晉 傅鹹 《污卮賦》:“與觴杓之長辭,曾瓦匜之不若。” ...
此展品是一類水器,是中國古代貴族舉行禮儀活動時澆水的用具。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其形制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瓢。“匜”的前身是酒器...
匜:yí形聲。從匚(fāng),也聲。匚,受物之器。本義: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
齊候匜是春秋早期齊候為其夫人所作的一件水器,現藏上海博物館。...... 齊候匜是春秋早期齊候為其夫人所作的一件水器,現藏上海博物館。目錄 1 形制 2 銘...
此展品為春秋時期文物。通高9.5厘米,通長21.2厘米,流長4厘米。該匜橢圓體,前有封頂圓流,上飾獸面紋;後有豎向環形鋬;平底,底部有三個蹄形矮足。現收藏於...
西周叔上匜是西周時期的一件銅器作品。...... 此匜寬流,曲口,鋬作夔龍形,口銜匜沿作探水狀。器腹飾獸帶紋。匜的前兩足上部飾獸首,後兩足上部作獸尾形...
青銅朕匜是是一件水器,為當時的貴族洗漱用具,這件寶貴的青銅器高20.5厘米,重4.85公斤,器形整體像一隻羊,蓋前端為虎頭,蓋面呈琵琶形,四獸蹄足,器上總共有...
西周齊侯匜為西周晚期的青銅器。器高24.7厘米,流至鋬長48.1厘米,重達6.42公斤。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北宋汝窯“元祐八年清涼寺窯”款天青釉匜式花足洗編輯 鎖定 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汝瓷位居...
楚王的禮器——酓前銅匜鼎,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1933年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匜,歷史上稱之為水器。此藏品把兒缺失,為殘件。銀匜不多見,尺寸過大,應為洗澡用具。金屬邊緣起的線非常清晰,用鐵製成叉狀,完整地卡住底下弧線,上面用同樣的...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的金屬器,為水器,器作瓢形,壁薄,形體較大。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春秋蔡子匜是春秋時期的一件銅器作品。...... 大意是蔡國的公子佗自做盛盥洗用水的匜。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 蔡子匜(春秋後期) .博雅藝術網.2013-...
該器仿青銅匜,造型秀美,藍釉深沉厚潤,閃爍著寶石藍般的光澤,配以熠熠生輝的金彩,光彩奪目,華美異常。這件藍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於河北省保定窖藏,同時出土的...
春秋夔紋獸首鋬四足銅匜是春秋時期的水器。...... 春秋夔紋獸首鋬四足銅匜編輯 鎖定 春秋夔紋獸首鋬四足銅匜是春秋時期的水器。中文名稱 春秋夔紋獸首鋬四足銅...
明玉獸面紋匜杯是明代的匜杯。...... 匜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樣式仿古匜而有所變化,裝飾圖案也與古器不同,鳳紋的使用更具時代特色。此匜杯杯體方正,圖案古...
戰國蛙紋匜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匜一側有獸頭形流,獸雙目上視,側立耳,闊口方便泄水,獸頭頂部飾有蛙紋。另一側為屈舌獸首鋬。寬腹上部僅飾一周以雙線...
春秋象首紋匜是春秋時期的文物,1963年於肥城縣孫樓公社小王莊出土。...... 春秋象首紋匜是春秋時期的文物,1963年於肥城縣孫樓公社小王莊出土。.中文名稱 春秋象首...
象首紋匜,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尺寸流至鋬長35、寬18厘米。 1963年肥城縣孫樓公社小王莊出土。...
水器,商周時期貴族在祭神拜祖、宴前飯後都要進行嚴格的洗盥之禮,因此青銅水器自可歸於禮器類中。水器中最常見的是盤和匜(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