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婁睿墓

北齊婁睿墓

北齊婁睿墓在歷史上長期被誤認為北齊的斛律金墓。如明嘉靖《太原縣誌》上記載:“斛律丞相墓在縣(指太原縣,今南郊晉源鎮——以下同)西南十五里。”,清道光《太原縣誌》也記載著,“丞相斛律金墓在縣西南十五里,光之父,封鹹陽王。” 1979年春,省、市文物部門的發掘報告中,也是依照斛律金墓組織發掘方案的。發掘結果,卻是北齊婁睿墓,始證方誌之誤。墓在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西南一公里,位於汾河以西,懸瓮山及太汾公路之東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齊婁睿墓
  • 地理位置: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
  • 占地面積:400餘平方米
  • 底部東西長:17.5米
簡要介紹,考古發現,文獻記載,地圖信息,

簡要介紹

婁睿鮮卑人,本姓匹婁,簡改稱婁,墓誌說他是“太安狄那汗殊里”人。太安郡屆朔州,原是北魏北方六鎮之—的懷朔鎮,治所在今內蒙古固陽縣西南。從《北齊書·武成紀》,《婁睿傳》及出土墓誌來看,他的姑母婁昭君是高歡的嫡妻,他即為北齊武明皇太后的內侄。自隨高歡“信都起義”,先為帳內都督,曾平定叛亂,收復熾關,為北齊建立軍功,先後封東安王、司空、司徒、太尉,天統二年(566)封為大司馬統領全軍,三年(567)為太傅、太師,兼錄並省尚書事、並省尚書令,成為“坐而論道”,“總領帝機”的宰輔重臣。在東魏,北齊之世,他是一個很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他以外戚而貴幸,也有縱情聲色,家斂無厭,濫殺無辜等劣跡,史書都有記載。他卒於武平元年(570)二月五日,葬於此。

考古發現

婁睿篡規摸宏偉,墓冢高大,又經夯打,雖漫歷千餘載,至今還占地400餘平方米。底部東西長17.5米,南北深21.5米,墓頂呈拱形,高約六米。從發掘中知悉,他的墓道長約21.3米,呈坡形,南北向,北接甬道。甬道長8.25米,後部有青石墓門。墓室為磚構單室,平面呈方形,邊長5.7米。四壁在高2.8米處開始向內鬥合疊澀成四角鑽尖狀,高6.6米。墓室西部有棺床和已腐的木槨,已朽的屍體和隨葬品,還有防腐用的大量水銀。確認是婁睿和他的妻子“東安郡君楊氏”的合葬墓。婁睿墓雖屢遭破壞,但隨葬品之多,為已發掘的北齊墓葬中最多的一座。除已毀壞的外,經初步整理,尚有870餘件,其中300多件放置在墓門外的甬道、墓通兩側,又多為陶俑,展示出墓主人生前的顯赫地位。據統計,計有陶俑610件,陶牲畜42件,陶模型16件,瓷器 76件,陶器13件,裝飾品85件,其他類15件,石刻17件,墓誌一合,壁畫71幅,約合200多平方米。從墓葬的形制、葬式和隨葬品看都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
太原王郭村北齊婁睿墓壁畫,《出行圖》太原王郭村北齊婁睿墓壁畫,《出行圖》
墓中出土的陶俑,占墓葬品的70%,這些陶俑有面目猙獰的鎮墓武俑,手持武器的武士俑,作持物狀的文吏俑,作握器狀的女官俑以及女侍、女僕、役夫和騎俑等。其造型裝飾與河南、河北兩地北齊墓出土的有共同特徵,對於了解北齊陶器的發展歷史以及時代面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瓷器是這座墓葬的重要隨葬品之一,數量很多。其特點是用高嶺土胎,質純白,稍粗;器壁較厚,胎質堅硬,釉層渾厚,均勻,色瑩潤明亮。釉色有淡黃、茶黃、黃泛綠、黃泛墨綠等。花紋多用堆、貼、劃三種方法,造型風格莊重而粗獷。出土低溫鉛釉陶器中有罕見的瓷燈具一件,高50.2厘米,燈體高而秀美,紋飾莊嚴富麗。上部為淺缽式燈碗,中部為柱形柄,為燈具的五分之三,與下部喇叭形底座相連。全器由上而下飾蓮花和忍冬紋,集模印貼花、刻花及浮雕三種拽法於一件器物之上,造型十分奇特。出土的龍柄雞流貼花壺也很精緻。壺高48.2厘米,洗口,細長頸,腹部以稜線一周分為二等份,上部豐滿,下部收斂,底部又外撇。肩部一面有雞頭流、另一面有龍形柄,龍口銜著壺。這件瓷器造型之美,配以貼花裝飾,既和諧又莊重。出土的帶蓋貼花壺也比較少見,壺通高 39.8厘米,口外撇,頸中部較細而上下較粗,腹闊而較矮。裝飾蓮花紋、龍紋、獸面紋等。還有出土的二彩小瓷盂,在淡綠豆色的薄釉上,畫以極薄的黃綠二彩,釉面平展光滑,晶瑩透亮,顯示了瓷器製造業的進步和發展,是我國目前所見墓葬中出土彩瓷最早的佳作。從出土瓷器中的裝飾來看,可以明顯地看出西域民族文化與佛教藝術的影響,反映了幾種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太原王郭村北齊婁睿墓壁畫,《胡角橫吹圖》太原王郭村北齊婁睿墓壁畫,《胡角橫吹圖》

文獻記載

太原王郭村北齊婁睿墓壁畫,《胡角橫吹圖》
宏偉壯觀的壁畫,是這次發掘的重大收穫,影響遍及國內外。整個畫面分二大部分,一部分在墓道、天井中的中、下層和甬道、墓室的下欄,以絢麗多彩的大型長卷,描繪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顯赫場面,一部分在墓門、甬道與天井上欄和墓室頂部的上、中欄,給以墓主人死後飛升的空幻境界。表現第一部分的有“鞍馬游騎”,在墓道東西兩壁上,為出行圖與回歸圖,共28幅,以大小幅相同排列,大幅多人,在後,是為主騎;小幅2人,在前,是為導騎。有“軍樂儀仗”21幅,其中軍樂儀仗7幅位在墓道下層,其他儀仗14幅位在甬道前部下欄、天井下層和天井中層。有“門衛儀仗”在甬道後部和墓室南壁下欄,畫7幅。有“祿爵顯赫”,是三幅大型壁畫,炫耀婁睿官至太師,并州刺史,兼錄並省尚書事的顯宦地位。畫中有歌舞樂伎,表現了內庭的富麗豪華;列旗羽葆,鞍馬扈從,顯示其下馬歸來的威嚴景象以及侍者安排主人出行的種種們景。第二部分是祥瑞和天象,共 13幅,描繪了死後靈魂升天的境界。有疾惡如仇,專觸為惡者的獬豸圖,有道教內容的龍虎圖,有佛教的西方淨土圖,有持鐵錘,四處敲擊的雷公圖,以及青龍白虎圖、十二生辰圖和天象圖。
這一幅幅人間天上的大型畫卷,邢象地反映了南北朝晚期封建意識形態的一個側面,除了在繪畫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外,對當時意識形態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料。從魏晉南北朝的繪畫藝術而論,莫不以寫實力宗。婁睿墓壁畫的作者體現了這一理論傳統,以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畫出了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壁畫的第一個特點。畫家善於描寫動態,從動靜對比中表達畫意,是第二個特點。以透視的基本原理,表現凹凸明暗的畫法和遠近景深的繪畫手法,是壁畫的第三個特點。壁畫已完全擺脫了外來畫法的影響而賦與傳統畫法的表現手法,用單線勾勒、重彩填色,暈染法的運用也相當出色,為壁畫的第四個特點。壁畫描寫的人間富貴,天界幻境是吸取了漢畫中的封建意識形態,又以佛教思想為特徵,展現出更加宏偉壯觀的場面,是壁畫的第五個特點。吳作人先生對此認為:壁畫“使千百年來徒憑藉志、臆見梗概的北齊繪畫,陡見天日,使中國繪畫史,猶長河萬里,源流更匯支流,空缺得以證實。”學者認為,這批壁畫堪稱南北朝時期的代表作,填補了美術史上的空白。

地圖信息

地址:王郭村西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