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鯢

北鯢

北鯢,兩棲類動物,只產於我國新疆、哈薩克斯坦極狹窄的範圍內,所以又叫中亞北鯢;因其極像陸地上的蜥蜴,而民間稱蜥蜴為“四腳蛇”,人們又叫它為“水四腳蛇”。又因為它在陸上行進時像嬰兒爬行,又多了個“娃娃魚”的名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北鯢
  • :動物界
  • :脊髓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小鯢科
  • :北鯢屬
  • 分布區域:我國新疆、哈薩克斯坦極狹窄的範圍內
  • 分類:兩棲類動物
科名,形態特徵,科研成果,

科名

新疆北鯢屬小鯢科,是準噶爾盆地水域中,2.5億年前廣泛分布的有尾兩棲類的一種,是天山、阿拉套山地面抬升時倖存下來的孑遺物種。新疆北鯢在脊椎動物的演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研究小鯢科分類,系統演化方面,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因而,新疆北鯢是我國生物寶庫中珍貴的物種資源。

形態特徵

新疆北鯢體小,最長者不超過30厘米,成體多為20厘米。其背面深灰色中微顯淡黃,腹面為白色,晝伏夜出。日間,多隱伏於溪邊鬆散泥草處及岸上潮濕的草墩洞穴或溪中石塊下的縫隙中。夜間,出行覓食,多食蛾蠅幼蟲、蚯蚓等。屬冷血動物,入冬,即進入冬眠期,來年開春,冬眠結束,開始活動。
北鯢的長像會使你有幾分驚奇:頭像青蛙的腦袋,豎著的扁尾,占整個身體的一半,皮膚光滑,在陸地上身體為淡黃色,在水中生活的新疆北鯢為褐色,身上有深褐色或黑褐色斑點。腹部灰白色,體側有肋溝12—13條,前肢四指,後肢五指,儼然如出生嬰兒的手指。
新疆北鯢只有一隻在叫的時候,它的叫聲像青蛙的嗚叫聲,如果很多只在一起叫的時候,它的叫聲就像嬰兒的哭聲。被稱為娃娃魚的動物有40多種,而新疆北鯢是最原始的一種有尾兩棲類卵生動物,它在小鯢科的分類,系統演化方面有重要學術價值,在脊椎動物的系統演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疆北鯢被稱為“活化石”。
新疆北鯢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紅皮書。1994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儘管新疆北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室內、外人工繁殖,但是,只有溫泉才是最適合新疆北鯢生長、生存的環境。
在國家AA級溫泉博格達爾森林公園內建成了“新疆北鯢館”。北鯢館離溫泉縣城8公里。它共有三個部分組成:展覽室、標本室、錄像室。
新疆北鯢展覽池長6米,高15米,水深不足30厘米,水溫一般在17—18℃,池中布滿了石塊的草坯,這個模擬的新疆北鯢棲息地,就是根據天山蘇魯別珍新疆北鯢棲息地的自然環境設定的。
新疆北鯢是自治區一級保護動物,是21世紀新疆惟一存活下來的有尾兩棲動物。該物種在世界上僅分布於新疆溫泉縣和哈薩克斯坦邊境極度狹窄區域,它對脊椎動物系統演化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其物種極為珍稀,已被列入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紅皮書。溫泉縣境內的新疆北鯢,有捷麥克溝和蘇魯別珍等棲息地,其中蘇魯別珍棲息地只有7平方公里,2001年已被列為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目前,已由最初發現的8000尾降至目前的2000尾左右。
2006年3月一批中國新疆人在大高加索山南喬治亞共和國祖格迪迪北部山區小溪和小片中也發現了大量的小鯢,與新疆北鯢特徵相同,未聽到叫聲,在進入旱季時約6月份消失,次年開春再次出現。
巴鯢幼體的犁骨齒為位於內鼻孔間略呈“八”形的兩列,其前端超出內鼻孔甚多;變態過程中,隨著犁骨的生長,其上的犁骨齒前部向內側彎成直角或銳角。因此,巴鯢屬具有小鯢科中與眾皆不相同的犁骨齒列型式。研究比較了巴鯢屬模式種施氏巴鯢與北鯢屬模式種中亞北鯢的國內外各數十號標本,包括二者的模式標本,將該二屬的屬征加以訂正。費梁等認為巴鯢屬為北鯢屬的異名,可能與他們觀察北鯢的標本較少(3號)以及誤以為北鯢非繁殖期成體“以水棲為主,均有唇褶”所致。

科研成果

2018年6月22日,首次人工環境下自然產卵成活的39條新疆北鯢,搬到大自然的新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