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里亞那群島

北馬里亞那群島

北馬里亞納群島正式名稱為北馬里亞納群島自由邦(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CNMI),原是美國託管地,現屬美國海外自治邦(也叫自治區)。是美國的政治盟友,實行自治,自行選舉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

北馬位於西太平洋,全國由15個島嶼組成,其中塞班島提尼安島天寧島)和羅塔島是最大的三個島嶼。塞班島為北馬里亞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在地,據統計,外籍人口中,中國人最多,為15637人,其次是菲律賓人1.3萬人,其餘的來自日本、中國台灣、韓國、孟加拉、泰國等。塞班的主要產業是製衣業和旅遊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馬里亞納群島自由邦
  • 外文名稱: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 別名北馬里亞納群島邦
  • 行政區類別:美國海外自治邦
  • 所屬地區:西太平洋
  • 下轄地區:北群島市、天寧市、塞班市、羅塔市
  • 政府駐地:塞班
  • 地理位置:西太平洋
  • 面積:463.63㎞2
  • 人口:69221人
  • 方言:英語
  • 氣候條件:熱帶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塞班島、天寧島、羅塔島等
  • 機場:塞班、羅塔國際機場
  • 最高點:塔波喬山(474米)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簡介,歷史,遠古時期,西班牙時期,德占時期,日占時期,美占時期,地理環境,政治,概述,與中國關係,經濟,風土人情,生活,風俗,藝術節,居民,交通,航空,遊船,汽車租賃,休閒,

簡介

北馬里亞那群島自治邦位於西太平洋,南北呈一弧形,長720公里。塞班(122㎞2)、天寧(Tinian,101㎞2)、羅塔(Rota,85㎞2)3個主要島嶼及阿里馬罕(Alamagan)、阿格里漢(Agrihan)等島均有人居住。另一個島嶼帕甘(Pagan)島在一次強烈的火山爆發後,居民於1981年撤出。最近的島嶼有南邊的關島、北邊的小笠原群島和東南邊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北馬里亞那群島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如夏。總面積477km2,其中僅6個島嶼有人居住,總人口7.2萬,多數屬密克羅尼西亞人種。貨幣通用美元。農業主要生產咖啡可可豆、水果和菸草等。漁業資源豐富。海上交通方便。旅遊業受到重視,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上,15個島嶼分為四個市(municipalities),從北向南依次為:
1.北群島市(Northern Islands),1號至11號島嶼總稱為“北群島”:帕哈羅斯(Farallonde Pajaros,2平方公里)、毛格群島(Maug Islands,2.13km2,含:東島、西島、北島)、亞松森(Asuncion,7.4km2)、阿格里漢島(Agrigan,40km2)、帕甘島(Pagan,46.6km2)、阿拉馬甘(Alamagan,11km2)、古關(Guguan,4km2)、Zealandia Bank(面積極小,詞意為西蘭蒂亞銀行)、薩里甘(Sarigan,4.9km2)、阿納塔漢島(Anatahan,30.8km2)、梅迪尼利亞(Farallon de Medinilla,90公頃,詞意為酸腳桿)。
聯邦國徽聯邦國徽
2.塞班市:塞班島(Saipan,122.9km2)。
3.天寧市:天寧島(Tinian,102km2)、奧蓋吉(Aguijan,7km2) 。
4.羅塔市:羅塔島(Rota,95.7km2)。

歷史

1521年被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發現。
1565年被西班牙占領。
1899年西班牙將北馬里亞那群島賣給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日本統治。
1944年被美國占領。
1947年聯合國將北馬里亞那群島交美國託管。
1975年同美國簽署了《自由聯邦條約》,並於同年 6月公民投票通過了該條約。根據該條約,北馬里亞那在政治上同美國合併,享有一定的內政自主權,但外交、國防由美國負責。
1978 年1月實施自由聯邦憲法,地方政府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
1986年11月美國總統宣布北馬里亞那為美國的自由聯邦。1986年美國宣布北馬里亞那群島獲得美國的聯邦地位,居民獲得美國公民權。

遠古時期

塞班島查蘭波亞奧的考古例證表明,來自東南亞的一個海島民族曾在北馬里亞納定居。他們製作塗有紅色泥釉的獨特陶器,有時刻有充填石灰的裝飾,同菲律賓的陶器有密切淵源。西元800年前已使用一種樸實的不塗泥釉的陶器,還發展了石頭建築。建造了成排的平行直立支柱,上有半球形頂石。據西班牙早期記載,這些支柱用以支撐稱作拉特(latte)的建築物(這種文化以此命名),這種建築物可作為男人的房屋或存放獨木舟的棚子。每個村莊均有一個或數個這種拉特建築物。當時已使用石頭或貝殼做的工具,咀嚼檳榔,往往從建在兩行拉特建築物之間的大墓地中可發現這些情況。

西班牙時期

1565年萊加斯皮(Miguel Lopez de Legazpi)在關島的烏馬塔克(Umatac)登入,宣布西班牙對蘭卓尼群島擁有主權;幾位神父上岸做彌撒。但當時並未建立殖民地,因為西班牙人更為關切的是征服美洲、菲律賓和摩鹿加群島。英國探險家卡文迪西(Thomas Cavendish)於1588年乘坐“希望號”在馬里亞納登入,是第二個在這裡登入的人。他做了一些交易,離開該島時下令其隨從在船尾向後開槍,不讓島民跟隨他們。
早期的探險家和在他們之後在該島登入的人們造成的後果有好有壞。一方面歐洲人帶去了鐵器和衣服,用以交換新鮮產品。另方面他們又帶去了各種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天花、麻瘋、性病和結核病,致使原住民人口減少。
北馬里亞那群島
1668年神父桑維托雷斯(Diego Luis de Sanvitores)在馬里亞納登入,才開始對該島實行永久的殖民化。他帶去了神父、俗人、婦女和一些菲律賓士兵。西班牙攝政王奧地利的馬里亞納為他此行出資,他為向她表示敬意,將該島易名為馬里亞納群島。桑維托雷斯和他手下的殖民者建造了教堂和宗教學校。在他們作這些努力時,發生一些暴亂,因為島民不願皈依與傳統信仰不符的宗教。這時西班牙人為使島民就範,把馬里亞納群島的居民移到特畫區中去,並使他們居住在一些村莊中,互不交往。在遷居過程中,許多島民遭殺害。另一些人在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時死亡,人口更為減少。
1680年西班牙人派去由基羅加(Don Jose Quiroga)率領的援軍,他從1680~1696年任馬里亞納群島臨時總督。由於爆發了名為“查莫羅戰爭”的一系列暴亂、圍攻、殺害傳教士和焚燒教堂的行為,致使許多島民逃往山中,隨後基羅加對島民進行鎮壓。所有原住民都從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和羅塔島被遷往關島,以進行報復。最後查莫羅人宣誓效忠西班牙國王,接受西班牙習俗,開始穿西式服裝,種植玉蜀黍且學會吃肉。西班牙人也派了一些匠人到村莊去教縫紉、紡線、織布、製革、鑄鐵、石工和其他手藝。至1698年,馬里亞納人被完全制服。

德占時期

西班牙人從馬里亞納群島向密克羅尼西亞其他地區擴充勢力,只受到很少的抵抗。關島成為在菲律賓和墨西哥間航行的西班牙大帆船的定期停泊站。到19世紀,馬里亞納群島捲入了歐洲殖民地紛爭。德國人和英國人開始侵犯西班牙在密克羅尼西亞的權利,1886年由於教宗(教皇)利奧十三世的斡旋才擺脫難關,教宗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防止了德國和西班牙間的戰爭。但西班牙帝國力量已削弱,1898年,與美國的戰爭已到一觸即發的地步。杜威(George Dewey)率領的美國海軍在菲律賓擊敗西班牙艦隊並占據關島後,西班牙在1899年做出決定,完全撤出太平洋島嶼,把其屬地——包括馬里亞納所有島嶼,美國人仍占據的關島除外——賣給德國。
德國很快在塞班島建立一個行政中心。在美國人於1898年占領關島後,塞班曾是西班牙行政機構所在地。這一時期標誌著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永久分離。德國在北馬里亞納群島建立了幾所學校、一家醫院和其他公用建築物,鼓勵來自德國的移民,創建了大椰子種植園及其他農業項目。椰仁乾生產是德國主要的農業利益。

日占時期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對北馬里亞納群島的控制突然結束。1914年10月,日本海軍占領了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的其他部分。日本採取這一占領行動的權力是依據同英國人簽訂的、旨在戰爭期間保持亞洲和平的幾份秘密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根據1919年6月28日的《凡爾賽和約》條款,1920年12月17日又接受國際聯盟的委託,得到北馬里亞納群島。繼續占領關島的美國在1922年2月11日承認這一委託。
日本對北馬里亞納群島實行直接統治,幾乎不允許島民參加地方政府。在該島實施日本基本法,僅僅為了符合當地情況而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限制正規的教育設施,而強調學習日語。然而公共衛生情況有所改善,建立了醫院。日本人主要關切的是經濟發展,在塞班島和羅塔島創建了大甘蔗種植園。從而可以吸收許多勞工和大量資本。人們充分就業,島民們生產的價值高於以往。

美占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日本立即從美國手中奪取了關島,並對馬里亞納群島實行全面統治。塞班、蒂尼安、羅塔、帕甘和阿格里漢等較大的島嶼以及關島成為日本向南方和東方擴張勢力的基地。1943年,美國開始削弱日本在密克羅尼西亞的實力,1944年6~7月由於重新占領塞班島、蒂尼安島和關島,馬里亞納群島成為中立狀態。這3個島嶼遂成為轟炸日本本土島嶼的盟軍基地;在廣島和長崎投擲核子彈的飛機是從蒂尼安島上的一個基地起飛的。馬里亞納群島中許多個別島嶼被置於不顧,直至戰爭結束才恢復其中大部分的交往。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馬里亞納群島的侵犯完全摧毀了日本在該島建立的經濟。美國開始了重建任務。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947年7月18日同聯合國簽署一項託管協定,規定將北馬里亞納群島作為密克羅尼西亞的太平洋島嶼託管地內的一個區進行管理,並將民政權交給美國海軍。1951年7月1日,在同日本締結和約,日本放棄對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全部權利要求後,美國根據聯合國託管所負的行政責任移交內政部長。規定特別“戰略”託管,使馬里亞納群島置於聯合國安理會的最終管轄之下。其他的密克羅尼西亞島群——馬紹爾和加羅林也包括在這一託管協定內。
美國保證“在適宜時促進……走向自治和獨立的發展”。代表所有託管領地的密克羅尼西亞人和美國代表之間於1969年開始有關政治地位的會談。北馬里亞納群島1973年開始同美國舉行單獨談判,談判導致1975年的公民投票,人民贊同和美國聯繫的聯邦地位。新政府根據其自己的憲法和經選舉產生於1978年1月就職的總督的領導下開始工作。北馬里亞納群島合格的居民成為美國公民。美國宣布於1986年11月4日正式結束託管。
2009年11月28日,美國聯邦政府接管北馬里亞納群島的移民事務。

地理環境

最南端的羅塔島是珊瑚石灰岩覆蓋的火山地形,外觀呈梯狀台地。南部4個島嶼梅迪尼利亞(Farallon de Medinilla)島、塞班島、蒂尼安島、奧蓋吉(Aguijan)島為石灰岩所構成,地形起伏而緩升,且有幾座高山。再往北的島嶼都是火山島。帕甘火山於1922年爆發,又於1981、1983和1988年多次爆發。馬里亞納群島最北邊的帕哈羅斯岩(Farallon de Pajaros,亦稱烏魯卡斯〔Urucas〕)和亞松森(Asuncion)都是活火山。阿格里漢火山是北馬里亞納群島的最高峰,高965公尺(3,165呎)。
屬熱帶氣候。塞班島年均溫為26~28℃(79~82℉),年降雨量約1,800公釐(70吋)。颱風定期襲擊群島。最北端的島嶼雨量明顯減少。4個石灰岩島嶼的高地有熱帶雨林或灌木林,沿岸地區有椰子樹和木麻黃,只有梅迪尼利亞島為不毛之地。平坦地區或地形低緩的地區可牧牛。谷關(Guguan)以北的陡峭火山島多為荒蕪地區。土層淺薄,土壤貧瘠。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7~10月為雨季,2~4月為旱季,8~9月多颶風。塞班島最大,面積122㎞2,中部為山地,最高點塔波喬山海拔474米。島南端有美國空軍基地。第二大島提尼安島上也有美軍基地。
北馬里亞那群島
塞班島和提尼安島之間隔塞班海峽,這裡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深度在10500米左右,加上塞班島上的山峰,共約10900米,比喜馬拉雅山還高。海溝處的海水是墨藍色的,像“黑海”一樣,波濤洶湧,且有一些大漩渦,船隻不能在此處航行,否則,會被漩渦吸進去,船毀人亡。兩島之間雖然僅隔1.5公里,但由此島至彼島,必須繞過海溝航行,所以費時約一小時。
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出口物質有三:一是新鮮空氣。群島處於大洋之中,沒有工業污染,且人口密度很低,也無生活垃圾污染,空氣十分清淨和新鮮。吸一口海邊曠野的新鮮空氣,真使人飄飄欲仙。這樣的優質空氣,的確是可以裝瓶出口的。二是颱風。太平洋的颱風,都是在這一群島海域形成的,而後移向日本、台灣、閩粵沿海、海南島和菲律賓。三是成衣。島上有幾間成衣工廠,生產高質量的“U.S.A”時裝,向世界出口。

政治

概述

北馬里亞納群島是1947年聯合國授予美國的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一部分,1975年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其成為美國一個聯邦。聯邦地位的某些方面於1976年實施,正式的聯邦地位在1986年美國政府解除馬里亞納的託管地地位後生效。聯邦的合格居民即成為美國公民。
根據1978年憲法,居民選舉一個總督、一個副總督和由9名參議員及14名眾議員組成的兩院制立法會議。
所有有人居住的島嶼上都有國小和醫院。塞班島有公立的和教會辦的中學。1976年建立了一所公立的兩年制的北馬里亞納學院。

與中國關係

中國國家旅遊局局長何光暐與來訪的北馬里亞那群島聯邦總督津.保保塔在北京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與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關於中國旅遊團隊赴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旅遊實施方案諒解備忘錄》.北馬里亞納群島聯邦成為中國在北太平洋地區開放的首個旅遊目的地,也是2004年中國國家旅遊局簽署開放的第41個國家和地區。

經濟

旅遊業是主要經濟活動。塞班島和羅塔島是主要的旅遊中心,有豪華的飯店。遊客多為日本人和美國人。許多島民從事自給農業,包括栽種芋、木薯薯蕷、麵包果、蔬菜和香蕉,以補充其現款收入。2012年來,椰仁乾生產、捕魚、養豬、養牛、蔬菜栽培和手工藝品製作有所減少。自韓國、中國和菲律賓引入了小型製造業,這種經濟活動,加上旅遊業的持續發展,促使許多人自亞洲移居此群島。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為9億美元,人均12500美元。
塞班島、蒂尼安島和羅塔島有鋪築的公路。島嶼間之交通主要靠飛機和一些船隻,船隻主要用於運貨。塞班島是最大的港口,其次為蒂尼安島和羅塔島。塞班島有一個國際機場

風土人情

生活

2012年來北馬里亞納群島的文化多樣性有所增加。菲律賓、中國和韓國僑民增多,但在政界均無代表。在塞班島已居住100多年的加羅林人在立法會議中有代表。當地的查莫羅人居主要地位,他們有著大家庭的傳統。當地的藝術委員會鼓勵居民中的民族藝術和文化活動,建立了一個小博物館和圖書館。公立海濱公園和禁獵地以及兩個很大的高爾夫球場是娛樂場所。慶祝美國的國家節日和幾個地方節日。有兩家地方周報和關島日報,該日報報導當地訊息;均以英語出版。有幾座電視台和廣播電台。
在每周一次的加拉班街集市(Garapan Street Market)上可以品嘗到正宗的當地美味,例如用椰子做成的食品apigigi,外面還包著香蕉葉。這個熱鬧的集市位於塞班島中心,以其琳琅滿目的當地藝術和手工藝品而聞名於世。
在一年一度的火焰樹藝術節(FLAME Tree Arts Festival),您還可以觀賞到傳統的卡若蘭棍子舞(Carolinian Stick Dance),這種舞蹈起源於古老的勇士戰鬥。除了精彩的表演,來自於整個西太平洋群島的藝術家們還會在藝術節上展示他們的傑作。
長達三天的塞班島解放紀念日(Liberation Day Festival)則是為了紀念塞班在1944年推翻外國占領而獲得解放。每年的解放紀念日遊行一般在7月4號舉行,而在此之前,則是長達一個月的狂歡,所有的人都可以湧進美國紀念公園,加入狂歡隊伍。這個重要的節日中另一個重頭戲就是解放紀念日皇后(Ms. Liberation Day Queen)的評選。
千萬不要錯過五月份塞班島上的馬里亞納美食節(Taste of the Marianas)。活動在每周六舉行。而美食節的第一天也是CNMI旅遊月的開幕式。遊客們不僅有機會品嘗到由島上大廚精心烹飪的當地和國際美食,還可以欣賞到本土樂隊和舞蹈的現場表演,和當地居民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還可以採購當地的手工藝品。烹飪和雞尾酒大賽可是這個活動的高潮,隨著比賽影響的不斷擴大,每年還從島外請來大廚作為評審。
天寧島每年都舉行天寧島慶典(Tinian Fiesta),除了豐盛的食物,騎馬比賽以外,也會評選出節日皇后。
羅塔島上的San Francisco De Borja Fiesta 可是島上最盛大也是最受歡迎的節日。這個節日不僅包括燒烤、騎馬以及舞蹈,還有羅塔皇后(Rota Queen)的評選活動。
北馬里亞納群島的歷史文化博物館(CNMI Museum of History and Culture)位於塞班島上,前身是日本醫院。這個博物館的展品不僅反映了群島4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有多件查莫洛人和卡若蘭人的史前用品,也展出了西班牙、德國、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美聯邦時期的實物。館內藏品包括從1638年遇難的西班牙大型船隻Nuestra Senora de la Concepcion上收集來的金器、陶器和金屬文物,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在1990年9月刊上詳細記錄了這次打撈。

風俗

5月份舉行的天寧辣椒節將包括現場娛樂,文化表演,展示當地藝人的手工藝品、當地藥品、饋贈禮物和卡拉OK比賽。免費入場,活動將由上午10點持續至晚上10點。手工藝類門票:10美元;食品類門票:15美元。
天寧島慶典活動在每年的5月份舉行,它是天寧島上的最大活動。在慶典上,每個人都能品嘗美食;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騎馬狂歡;還有其他活動,包括女王加冕和幸運大抽獎,等等。
7月份舉行的解放紀念日慶典活動,是為了紀念馬里亞納在1944年從外國人的侵占中解放出來。在慶祝活動期間,有整晚的狂歡活動,還有遊戲和美食,在7月5日,活動達到最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戰周年慶在6月份舉行,是為了紀念那些在二戰馬里亞納戰役中獻身的美軍和馬里亞納人。該紀念活動包括各種研討會以及向馬里亞納牆(Marianas Wall)獻禮等。
在5月15日至6月12日之間的每個星期六,馬里亞納國際美食/啤酒節都將在美國紀念公園(American Memorial Park)舉行。
遊客有機會品嘗那些由島上的特級廚師所烹製的當地菜餚和國際食物;欣賞當地樂隊的表演,盡情地舞蹈。在整個節日裡,最引人注目的是烹飪和雞尾酒大賽,該賽事的規模逐年擴大,並邀請了來在國外的廚師擔當評審。歡慶從5月15、22、29日和6月5、12日的每晚6點開始,到9點結束;所有人都能盡情享受豐富的活動和美味的食品所帶來的樂趣。
在4月份舉行的歷時三天的火焰樹藝術節的主要展示馬里亞納和密克羅尼西亞的當地文化,諸如雕刻藝術展等,在這裡可以購買到真正的原產馬里亞納群島的手工藝品。作為馬里亞納文化之一,優美的當地舞蹈也會在節日內表演。對於那些希望品嘗新奇美味的食物的遊客,一定能在節日內大飽口福了,眾多的查莫羅和卡若蘭當地食品將在藝術節內展出。

藝術節

3月24日:盟約紀念日
4月某一星期五:耶蘇受難日
5月最後一個星期一:戰亡將士紀念日
7月4日:獨立紀念日
9月第一個星期一:勞動節
10月第二個星期一:哥倫比亞紀念日
11月4日:公民節
11月11日:退伍軍人節
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感恩節
12月8日:行憲紀念日
12月25日:耶誕節

居民

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原住民是密克羅尼西亞人。近1/3的人口是查莫羅人(Chamorro),即原住民同西班牙人、墨西哥人、菲律賓人和若干其他歐洲人或亞洲人通婚後的後裔。另外1/3的人口是菲律賓人。約1/15的人口是加羅林人,即19世紀從中加羅林群島來的移民的後裔。還有少數歐洲人和(菲律賓人以外的)亞洲人。
北馬里亞納的居民已喪失了太平洋島嶼的原有文化,自1947年以來,其生活方式為西班牙天主教的生活方式,但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90%以上的人口住在塞班島。和印度尼西亞語有淵源的查莫羅語和英語是主要語言。
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土著為查莫羅人和加羅林人。
相傳3500多年前,馬來西亞人Tiga乘獨木舟飄洋過海來到提尼安島。當時的北馬里亞納群島一片混沌,Tiga在這裡開始了他的繁衍。直至今天,提尼安島上還有當年Tiga居住過的遺址,遺址上有幾塊“拉提石”,高約2米,重約萬斤。這些“拉提石”從何而來,如何運輸?至今仍是一個謎。“Tiga屋”是島上居民惟一的祭祖聖地。西班牙人入侵群島後,殘暴的占領者要改良人種,採取了滅絕島上所有老少男人的卑劣手段,只留下婦女供西班牙軍隊使用,查莫羅人從此輸入了不同的血種。後來,又陸續來了德國人、日本人、菲律賓人、美國人及少數英國逃兵,查莫羅人的人種因此發生了質的變化。有人開玩笑說:“只有媽媽是真的。”當然,這是一個無比苦澀的玩笑。現今的查莫羅人,的確是血種不純,誰也說不清是什麼人種。我在島上結識了一位查莫羅老人,他待人真誠熱情,請我喝咖啡,用車送我回酒店。當我把他的照片給家人看時,家人紛紛說他是一個典型的日本人。其實,他是典型的查莫羅人,至於他屬於什麼人種、什麼血緣,就只有天知道了。查莫羅人的種族狀態讓人慾說還休,這裡面包含著一部苦難深重的民族史。查莫羅人的先人,是不事農耕、不穿衣服的,這是當時的生存環境造成的。因為島上終年炎熱,不必穿衣;海里的魚蝦豐盛,樹上的果實和地下的可食根莖取之不盡,不需農耕。今天,查莫羅人仍不事農耕,島上大片肥沃的土地荒著,他們依靠著美國經濟,去公司上班或從事一些海上活動,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人們都說,島上居民的行動總是慢節奏的,沒有衝勁。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海島資源豐裕,不愁衣食,所以養成了懶散的習慣。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與殖民者的不斷入侵有關。數百年來,島上居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殖民統治,他們雖從長矛大刀時期一直抗爭到核子彈時代,卻是屢屢失敗,創痕累累。接連不斷的殺戮、占領、奴役,改變了他們的種族,篡改了他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傷害了他們的民族靈魂和自尊,他們逐步變成了殖民主義的馴服工具,任人擺布,無所謂衝勁和血性了。查莫羅民族文化的改變也十分驚人,島上的第一用語變成了英語,第二用語則為日語,島民們都能說英語和日語,而本民族語言只保留了一些簡單的生活用語,處於一種行將消亡的狀態。他們的民族歷史文化,好像就只剩下幾塊“拉提石”了。核子彈從這裡裝上B-29轟炸機提尼安島猶如一隻弓著背的大海獅,浮在西太平洋上,面積101.1㎞2,本土人口2000人左右,外來人口約1000人。島上人車稀少,沿海岸線僅有一些疏疏落落的建築物,未見什麼正規的街道和集市,島上的中心區僅有一個只有九個警察的警察所、一間郵電所、一所國小。空曠寧靜的海島上,終日陽光普照,海風習習,到處蕩漾著花香和海水清甜的氣息。島上有許多奇特景觀和二戰遺址。例如被日本人稱做“潮吹海岸”的神奇噴井。海岸由火山岩構成,火山岩中有許多大小不一的井,天長日久,隨著海水的沖刷,岩井逐漸變大,海潮湧來時,被火山岩擋住,於是海水從井口噴出,形成了“井噴”的奇觀。海潮大時,噴起的水柱高達20餘英尺,隆隆作響,十分壯觀。丘魯海灘,又名“星沙海灘”,這裡有聞名於世的稀有物——“星星沙”。“星星沙”有的呈六角形,有的呈八角形,其實它是一種珊瑚,因形狀像星星而得名。1944年,美軍就是從這裡登入提尼安島的。當時,近千名日軍在鋼筋水泥地堡內守衛海灘,美軍用大炮和飛機集中轟炸,全殲了守灘日軍。美國兵挎著卡賓槍,喝著可口可樂,嚼著口香糖,叼著雪茄,談笑著走上了海灘,他們毫髮未傷,未流一滴血,從此以後美國兵把這片海灘稱為“白灘”。日軍司令部是一幢十分堅固的鋼筋混凝土二層樓,被美軍的重炮和飛機炸得百孔千瘡,一根根鋼筋裸露在外面。當年,山本五十六就駐紮在這裡,這是一個製造人間慘劇的殺人司令部。日軍戰敗後,在提尼安島上選擇了一個面向日本東北方的海崖,數千日軍集體跳崖自殺,這個懸崖被後人稱為“自殺崖”。據說,當時日軍手牽手,排成一排又一排,高喊“日本帝國萬歲”,一起跳下懸崖。有的日本人,牽著他們的幼子,假裝在懸崖邊漫步,突然將孩子丟下懸崖,而後自己跳崖自殺。戰後,日本人為了美化他們的侵略和頌揚他們嗜殺的侵略軍,將此崖稱做“萬歲崖”。據說,戰後幾十年來,日本人一直不忘他們那端著刺刀的殺人鬼子兵,每年都有人來憑弔,建碑,獻花。“自殺崖”周邊,荒無人煙,隆隆的墨藍色海浪拍來,顯得陰森肅殺,那些戰爭的幽靈,似乎還在作祟。美國投到日本的兩枚核子彈——“小男孩”和“胖小子”,就是從提尼安島裝上B-29轟炸機投到廣島、長崎的。曾存放核子彈的地洞,2013年開放供遊人參觀。“美國之音”是提尼安島上的一個特殊住戶,這個威名赫赫的電台,用十幾種語言向全世界播放。十幾個發射塔在島上一字排開,不知者不知為何物。據說,它的設備和播音室都在地下,因而播出的音質好,雜音小。“美國之音”的地面建築並不多,只見幾幢孤零零的平房。我們站在高地遠眺,只見周邊漂亮的熱帶植物和寬敞平整的柏油馬路,未見有人活動。這裡似乎是一個禁區,不讓人們接近。一切都是靜寂的,只有發射塔上耀眼的燈光在閃爍,顯得那么神秘而遙遠。正是從這裡,美國向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輸送著他們強大的美國文化。我看到了日軍沉船 塞班島是北馬里亞納群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島,是群島首府所在地。它酷似一隻在大洋中遊動的大熊,一隻披著綠色熱帶植物的大熊。

交通

航空

塞班和羅塔設有國際機場,天寧也設有一個機場。多家國際航空公司每天均設有定期航班由世界各大城市飛往塞班島。美國大陸航空每日有從日本東京、名古屋和關島的航班,並且能連線日該國內航班和其它國際航班。中國南方航空開通了每周兩班廣州往返塞班、上海往返塞班的包機航線;東航開通了每周兩班上海往返塞班的包機航線;大陸航空周一至周五有飛往塞班的固定航班。
太平洋島航空(Pacific Island Aviation)和自由航空(Freedom Air)的航班,往返於塞班和天寧、羅塔之間,來回票價US$140,從塞班到天寧只需要12分鐘,從塞班到羅塔需要30分鐘。
機場離市中心大約8公里,乘的士約US$20。到天寧島或羅塔島,須由塞班島的Charlie Dock出發;每日五班船來往塞班島至天寧島,船程約1小時,單程船費US$13起。

遊船

遊客可以乘坐快艇往返於塞班和羅塔,航程55分鐘。天寧船務及運輸公司提供每天來回塞班及天寧的豪華渡輪服務。

汽車租賃

3個島嶼都可以提供租賃車輛的服務,21歲以上擁有國際駕駛證的人可以租賃車輛。這裡有Budget、赫茲(Hertz)等國際連鎖汽車租賃公司,只需向其出示該國駕照即可(汽車靠右行駛,與中國相同)。大多數的道路都很平整,而且路標明顯。在汽車租賃公司,遊客可以獲得免費的汽車駕駛地圖和安全路標指示圖。

休閒

在塞班島,穿梭巴士往返於酒店和市中心的購物場所,每20分鐘一班,車費低廉,一天巴士乘車證成人每位3美元,兒童每位2美元。的士起表3美元,以後每1/4英里0.7美元,多數在酒店兜客。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還可以試試徒步環遊,美麗的沿路自然風光,加之這裡人少、車少、植被多、空氣新鮮,閒庭信步則是最佳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