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類名。遼建國後,東鄰高麗,南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等相繼為敵,北接阻卜,術不姑等十餘國、部,西制西夏、党項、吐渾、回鶻等國、部。因四境戰事頻仍,故設北面邊防官.共有上京路、遼陽路、長春路、南京、西京、西北路、東北路、東路、西南邊、西路等,並設諸統軍使司.指揮使司、都詳穩司、部統領司、安撫使司等官署,以加強邊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面邊防官
- 簡介:官類名
- 原因:四境戰事頻仍
- 目的:加強邊防
官類名。遼建國後,東鄰高麗,南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等相繼為敵,北接阻卜,術不姑等十餘國、部,西制西夏、党項、吐渾、回鶻等國、部。因四境戰事頻仍,故設北面邊防官.共有上京路、遼陽路、長春路、南京、西京、西北路、東北路、東路、西南邊、西路等,並設諸統軍使司.指揮使司、都詳穩司、部統領司、安撫使司等官署,以加強邊防。
因四境戰事頻仍,故設北面邊防官.共有上京路、遼陽路、長春路、南京、西京、西北路、東北路、東路、西南邊、西路等,並設諸統軍使司.指揮使司、都詳穩司、...
官署名。遼聖宗統和四年(986),遼兵大舉伐宋,以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設都統軍司治事,迎擊宋將潘美、楊繼業。屬北面邊防官西路諸司之一。 ...
④遼朝為北面邊防官之一,是上京、東京、南京、西京、中京等五京都虞候司的主官。 [1] 都虞候歷史沿革 編輯 最初出現於唐代後期,當時藩鎮節帥以親信武官為“...
南京都元帥府,遼軍事機構名。初稱南京(今北京)兵馬都總管府,興宗重熙四年(1035年)改為此名。置都元帥、大元帥統領,屬北面邊防官系統,隸元帥府。 ...
遼北面邊防官與金沿邊諸路亦常設招討司,長官為招討使,掌統治沿邊各族。元亦常於邊陲地區置招討司,長官為招討使。明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招討司,為土官銜號。...
官署名。遼朝置。在金山北,以陰山產金,故名。西京諸司之一,為控制西夏而設。後改為統軍司,長官為統軍使。屬北面邊防官。 ...
大室韋軍詳穩司,官署名。遼朝北面邊防官,統領大室韋部之兵馬,長官為詳穩,下設都監等官。屬西北路總領司。 ...
遼代﹐北面邊防官中設有西南面安撫使司﹑九水諸夷安撫使司﹐南面將官有東京安撫使司﹐各設使領之。金安撫司原名宣撫司﹐後改﹐其長為使﹐掌鎮撫﹑邊防及刑...
遼代﹐北面邊防官中設有西南面安撫使司﹑九水諸夷安撫使司﹐南面將官有東京安撫使司﹐各設使領之。金安撫司原名宣撫司﹐後改﹐其長為使﹐掌鎮撫﹑邊防及刑...
英宗(趙曙)時,為避其嫌名而改稱都總管。遼北大王院、南大王院有此官,北面宮官有諸行宮都部署與契丹行宮都部署,北面邊防官有兵馬都部署。...
契丹官,又稱北面官。契丹王朝對執掌境內契丹及其它遊牧民族事務官吏的稱呼。契丹建國後,遼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時又獲燕雲十六州,境內民族成份複雜,據《遼史·營...
官署名。又稱山陰司。遼朝置。在金山北,以陰山產金,故名。西京諸司之一,為控制西夏而設。後改為統軍司,長官為統軍使。屬北面邊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