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邙山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詩歌-七言絕句
- 作者:沈佺期
北邙山,又名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北邙山海拔300米左右,東西橫旦數百里,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余脈,崤山支脈。據《河南...
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余脈,崤山支脈。廣義的邙山起自洛陽市北,沿黃河南岸綿延至鄭州市西的鞏縣(現鞏義市)神堤(地名),邙山頭就在黃河...
《北邙山》是唐代著名詩人沈佺期的作品,表現了人生短暫、榮華富貴不能長駐的傳統主題。但詩人能就此翻出新意,“詞顯意深,語近精遙 ”,具有攝人心魂的藝術魅力...
邙山陵墓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東西長近5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的邙山上。包括了孟津和偃師以及市區的西工區、老城區、洛龍區等5個區...
北邙又名邙山,橫臥於洛陽北側,為崤山支脈。東西綿亘190餘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白居易詩:“北邙冢墓高嵯峨”。俗...
邙山又名北芒、北邙,橫臥於洛陽東北側,為崤山的支脈,東西綿亘190餘公里,海拔250米左右。...
邙山鎮位於洛陽城區北。轄望朝嶺、營莊、苗北、苗南、史家溝、葛家嶺、井溝、徐、前李、後洞、蘇滹沱、水口、李家凹、溝上、冢頭、土橋、大路口、中溝、...
北邙山之戰,唐初王世充擊敗李密之役。武德元年(618年)七月, 已向越王侗稱臣的李密,準備引兵入東都。行至溫縣,得知王世充殺元文都,將不利於己,決定先破世充,...
邙山晉帝陵,是指埋葬在邙山的西晉皇帝之陵墓。葬於北邙山的西晉皇帝分別是武帝司馬炎(峻陽陵)、惠帝司馬衷(太陽陵),還有追封的宣帝司馬懿(高原陵)、景帝司馬師(...
邙山之戰為隋末唐初發生在河南洛陽附近邙山的一場戰爭,參戰雙方為由李密率領的河南農民起義軍瓦崗軍和割據在洛陽的軍閥王世充,為唐朝統一全國提供了有利條件。...
邙山街道辦事處原名邙山鎮,2012年改為現名。邙山鎮位於洛陽城區北。轄望朝嶺、營莊、苗北、苗南、史家溝、葛家嶺、井溝、徐、前李、後洞、蘇滹沱、水口、李...
《邙山孤墳》是春天裡的約會的一部歷史傳奇類網路小說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網站。...... “北邙山頭無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面對...
邙山大戰,即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四十章 結纓之詐。主要描寫了烏鵲澤起義軍和大磐朝廷軍事力量在邙山進行的決戰。而重點則是展示了號稱“小朱虛”的田成方接...
鄭州市民公墓邙山墓園(簡稱邙山公墓)是經河南省民政廳、鄭州市政府批准,惠濟區民政局主辦的永久性公墓。墓園位於黃河黃河風景名勝區的邙山之顛;東眺波濤滾滾、萬古不...
代指女子的死亡。北邙,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陽北。東漢及北魏的王侯公卿多葬於此。後常被用來泛指墓地。...
邙,中國漢字,讀作:máng。是形字聲。字從邑,從亡,亡亦聲。該字基本字義是指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北。...
平逢山為洛陽北邙山之首,炎帝、黃帝母族有蟜氏出生地。洛陽西北部的炎黃母族有蟜氏故里平逢山東連谷城;西接青要山;南望伊洛;北至河曲。平逢山的範圍完全吻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