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刺龍葵

北美刺龍葵

北美刺龍葵(學名:Solanum carolinense L.)是茄科,茄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高可達100厘米,分枝鬆散,莖上有淡黃色的刺,且具星狀短絨毛;葉片卵形至長圓形,具不規則波狀齒,葉兩面均具有微黃色的星狀短毛,開放式圓錐花序,花梗有刺,萼裂片無刺;花冠紫色,偶有白色,花粉具孔溝,成熟時呈漿果球狀,淡橙色或黃色,光滑無毛;種子倒卵形,扁平,淺橙色或黃色。

北美刺龍葵原產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已遍布安大略湖北部和西部地區,甚至遠達加利福尼亞。在1979年,北美刺龍葵被引入日本和印度,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巴西、克羅地亞、挪威、喬治亞、孟加拉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在沖積形成的土壤上長勢尤為良好。

北美刺龍葵收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物種危害,防治方法,相關報導,

形態特徵

多年生雜草,直立,高0.3-1.2米,分枝鬆散,莖上有近5毫米長的淡黃色的刺,且具星狀短絨毛;根有水平和垂直之分,且根上能產生新芽。葉卵形至長圓形,具不規則波狀齒,長4-14厘米,寬2-6厘米,葉兩面均具有微黃色的星狀短毛,葉柄長2厘米。
開放式圓錐花序,花梗有刺,萼裂片長6-7毫米,無刺;花冠紫色,偶有白色,5裂,直徑約3厘米;雄蕊5枚,花葯6-9毫米長;花粉具3孔溝,直徑約26微米;成熟時呈漿果球狀,直徑10-20毫米,淡橙色或黃色,光滑無毛;種子倒卵形,扁平,淺橙色或黃色,長約2毫米。

產地生境

北美刺龍葵原產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已遍布安大略湖北部和西部地區,甚至遠達加利福尼亞。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巴西、克羅地亞、挪威、喬治亞、孟加拉國等國家。在1979年,北美刺龍葵被引入日本和印度。北美刺龍葵具有強大的適生能力和競爭力,在沖積形成的土壤上長勢尤為良好。2012年中國山東首次發現北美刺龍葵。

繁殖方法

北美刺龍葵可通過種子、根莖系統、根片段進行繁殖。由於每一個根片段都可發展成為新的植株,因此其非常難控制,在玉米田和翻耕田塊,農事操作可使其根系統成為一個片段,該特性可大大加速北美龍葵的傳播。
北美刺龍葵結實量巨大,每株每年可產生1500-7200粒種子,種子可隨風力、水流、動物、交通工具等途徑進行自然和人為因素主導的擴散蔓延,種子擴散到新地區後,其休眠特性(休眠期可達10年)能極大地提高其定殖能力。

物種危害

北美刺龍葵是玉米田、糧食作物、西紅柿地、牧場、荒地的主要問題雜草,也是一些重要害蟲和農作物致病菌的中間寄主,如番茄葉斑真菌、番茄斑枯病、馬鈴薯和番茄花葉病毒的寄主。入侵農田後可造成農作物減產35-60%。
北美刺龍葵還含有高毒性的生物鹼——龍葵素,可使食用它的家畜中毒。且含量在秋季比其他季節高10倍,牲畜採食後可致死。其中毒的典型症狀是視力下降、心跳加快或降低、神經過敏以至昏迷或死亡。小牛採食其果實後的中毒可表現為水腫或局部腫大,且體型快速消瘦;成年奶牛誤食漿果後會產生黃疸,且肝臟破壞嚴重。以上症狀,與牲畜在誤食刺萼龍葵後的症狀基本相同。

防治方法

北美刺龍葵具有廣泛、穿透性強且存儲了大量碳水化合物的外延根系,使得有效控制變得非常困難。因此,完全控制北美刺龍葵取決於對其根系的控制。在牧場,防治北美刺龍葵的常用方法是每年在其花期,植株碳水化合物水平較低時使用除草劑,然而,這並不能給牧場帶來持久的控制效果,有效的控制通常需要幾種方法共同使用。一般情況下,秋季是控制北美刺龍葵的較好季節。在進行化學防除時,噴施0.6-1.1千克/公頃的毒莠定(一種內吸性除草劑)可顯著降低北美刺龍葵根的發生量。毒莠定草甘膦在其開花後或結實期對其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用麥草畏與毒莠定進行土壤中層處理對北美刺龍葵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在花生田,上述除草劑會對花生結實造成不利影響。在北美刺龍葵花期前使用2,4-滴丁酸丁酸,2,4-DB]除草劑,對北美刺龍葵的結實的抑制率可達到80-90%,且對花生無害。在溫室里,苗後處理最有效的除草劑是草甘膦和地樂酚

相關報導

2012年10月,山東檢驗檢疫局嵐山辦事處對來自美國的大豆實施檢驗檢疫時,截獲大量雜草種子。經山東省檢驗檢疫局食品農產品中心鑑定,中國檢科院覆核確認,其中部分雜草種子為檢疫性有害生物——北美刺龍葵。這是中國口岸首次截獲該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