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北極燕鷗是體型中等的鳥類。體長36厘米,翼展76-85厘米,體重80-120克。特點是頭頂有塊“黑罩”,頸背和頭頂呈黑色,其羽毛主要呈灰色與白色,前額呈白色,頭頂和頸背呈黑色,臉頰呈白色,後面的耳覆羽呈黑色,頸部呈純白色,肩羽帶棕色,上體的背呈灰色,帶白色羽緣,其帶灰色羽瓣的叉狀尾部亦然。翅膀呈淡灰色,在接近翅膀尖端的位置則淡至將近無色。尾巴呈白色,腹部則呈淡灰色。羽軸白色,內側具寬闊的白緣;由外向內漸次變小。第1枚初級飛羽外側黑色。次級飛羽灰色,內側和羽端白色。
虹膜 黑色,鳥喙紅色,腳紅色。
雌雄相似。冬羽也相似,唯頭頂的顏色更淡,而其喙則更深色。
幼鳥不同於成鳥,喙和腳呈黑色,翅膀呈“鱗片狀”,其翼尖的羽毛相對地深色。 在幼鳥過第一個夏季時,它們頭頂的顏色亦很淡。
北極燕鷗與
普通燕鷗 和
紅燕鷗 很相似,但它們的顏色和外型稍有分別。與普通燕鷗比較之下,北極燕鷗的尾巴更長,且其喙的顏色較單調,而跟紅燕鷗比較下,其體色稍深,翅膀亦較長。
棲息環境 棲息於
沼澤 、海岸等地帶。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海岸、島嶼岩石和沙石地上,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
生活習性 遷徙 北極燕鷗是一種輕盈的
海鳥 ,它們能進行長距離的飛行。當北半球是夏季的時候,北極燕鷗在北極圈內繁衍後代。它們低低地掠過海浪,從海中捕捉小魚和甲殼綱這類有硬殼的動物為食。當冬季來臨時,沿岸的水結了冰,燕鷗便出發開始長途遷徙。它們向南飛行,越過赤道,繞地球半周,來到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在這兒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直到南半球的冬季來臨,它們才再次北飛,回到北極。每年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行程數萬千米。
在所有的徒徒動物中,北極燕鷗長途跋涉的本領是罕見的。夏季,它們在加拿大的北極圈至美國麻薩諸塞州地區活動,到了冬季,它們將飛到另外一個極地——南極去越冬。燕鷗的尾巴呈叉形,它的翅膀又窄又長。這對翅膀,在空中飛翔時具有比其它飛鳥大得多的浮力。
每年3月,在南極做客數月之久的北極燕鷗聚成小群,準備北上,進行超長距離的旅行,途中要飛行1.8萬千米左右,返回它們在北極的繁育場所。遠征之前,它們要徹底脫去舊羽,換上嶄新的羽毛。 它們將從南極半島出發,飛往南部非洲,越過高山,再調頭向北穿過整個熱帶區域,沿著西非海岸飛往歐洲大陸,最後飛到北極安家落戶。從南極的夏末出發,飛到北極恰好夏天的開始。 北極燕鷗享受日照的時間之長,沒有其它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在完成了地球上所有動物之中最長距離的遷徒之後,它們於5月初在北極安營紮寨,開始一個新的繁育周期。
習性 北極燕鷗常成群活動。持久而頻繁地在海面上空飛翔,並不斷掠過水麵捕食。北極燕鷗不僅有非凡的飛行能力,而且爭強好鬥,勇猛無比。雖然它們內部鄰里之間經常爭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敵入侵,則立刻拋卻前嫌,一致對外。實際上,它們經常聚成成千上萬隻的大群,就是為了集體防禦。北極燕鷗聰明而勇敢,總是聚成幾萬隻的大群,進行集體防禦。貂和
狐狸 非常喜歡偷吃北極燕鷗的蛋和幼鳥,但在如此強大的陣營面前,也得三思而後行之。就連最為強大的
北極熊 也怕它們三分。
食性 主要以魚類、甲殼類和頭足類等海洋動物為食。覓食主要在海面上,食物會隨地區和時間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是肉食性的,大多都是吃小魚或水生的甲殼類動物。 魚類在食物中占著極重要的地位。它們所吃的魚有鯡魚、鱈魚、玉筋魚和胡瓜魚,而水生甲殼類則有螃蟹和磷蝦。有時它們亦會吃軟體動物、水生昆蟲或漿果,而在北方繁殖區,亦會吃昆蟲。
繁殖方式 北極燕鷗的繁殖期為6-7月。此時,雌燕鷗常向雄燕鷗乞求食物,雄燕鷗對此做出反應的頻率被雌燕鷗看作是他做父親的能力的測量尺度。在繁殖季節開始時,雄燕鷗揮動著輕快的翅膀在鳥巢的聚集地上空盤旋,向配偶展示著自己。每個尖叫著的鳥的血紅色的嘴裡都銜有一條剛捕捉到的魚,希望以此吸引到尚未進行交配的雌鳥的注意力。
然而,雄燕鷗在吸引到雌燕鷗的注意前,是不會輕易丟掉得之不易的禮物的,一旦它把禮物貢獻給鐘情於它的雌鳥,它們在隨後的大部分時間將一起生活在繁殖地。此時,雄鳥不停地被吵鬧的雌鳥煩擾,雌鳥令雄鳥交出它的捕獲物的一大部分給自己。它做出選擇的判斷依據,可能就是嘴裡含著晃動的銀色禮物(小魚)的雄鳥回到雌鳥身邊的頻率。
在求偶的最後時期里,雌鳥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夫妻倆自己的領地里,產下一窩卵並守護著它們,此時雄鳥的捕魚能力就要經受考驗了。為了給它的配偶餵食,它不停地往返於捕食的場所和繁殖地之間。 雄鳥在幼鳥剛剛孵化出來以後的那殷時間裡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那時雌鳥要日夜不停地孵卵,所以雄鳥又一次擔當起了魚蝦提供者的角色。
大部分的雌鳥都要日夜不停地孵卵,所以雄鳥又一次擔當起了魚蝦提供者的角色。大部分的雌鳥都是產三枚卵,在條件好的年份里一對燕鷗能夠成功地使前兩個卵孵化出來。但是第三枚卵的命運通常是安危未定的。剛孵化出的幼鳥能否存活,與供它們在其中進行早期發育的卵的大小、雄鳥餵養家庭的勤勞程度密切相關。但是它們的生存前景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會更好些,一是年幼的燕鷗從相對較大的卵內孵化出來,卵的大小能反映出在求偶時期雄鳥對雌鳥的飼餵情況;或者是當這些幼鳥出生後,雄鳥保持一種持之以恆的狀態提供魚。
顯而易見,這兩者是有相互聯繫的。一隻雄性北極燕鷗如果在其配偶的產卵期能夠提供良好的食物,那么它在以後的日子裡也會是一個出色的食物提供者。許多結合在一起的燕鷗,在求偶時的早期就又分開了,可能是因為雌鳥認為雄鳥的能力弱,不合格的雄鳥被拒絕了。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南極洲、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貝寧、百慕達、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巴西、英屬印度洋領地、喀麥隆、加拿大、維德角、智利、哥倫比亞、剛果、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古巴、丹麥、厄瓜多、赤道幾內亞、愛沙尼亞、馬爾維納斯群島、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加彭、甘比亞、德國、加納、希臘、格陵蘭、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冰島、愛爾蘭、日本、拉脫維亞、賴比瑞亞、立陶宛、茅利塔尼亞、墨西哥、摩洛哥、納米比亞、荷蘭、紐西蘭、奈及利亞、挪威、巴拉圭、秘魯、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各、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獅子山、索馬里、南非、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西班牙、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瑞典、多哥、英國、美國。
旅鳥:阿爾及利亞、白俄羅斯、保加利亞、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埃及、法國南方領土、直布羅陀、瓜德羅普島、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以色列、義大利、約旦、科威特、賴索托、利比亞、盧森堡、馬紹爾群島、黑山、莫三比克、阿曼、巴拿馬、聖赫倫那,阿森松島、特里斯坦 - 達庫尼亞群島、塞內加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蘇丹、瑞士、土耳其、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烏拉圭、維京群島。
產地不確定:布維島、瓜地馬拉、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
北極燕鷗分布圖 種群狀況 北極燕鷗被一些國家視為受威脅及需要關注的物種。它們亦是列在“非洲-歐亞大陸遷徙水鳥保護協定”(AEWA,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frican-Eur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中的物種之一。在
新英格蘭 ,北極燕鷗曾於19世紀末被大量獵殺來制女帽,幾乎滅絕。1950年開始,
格陵蘭 西部的北極燕鷗數量就一直在大幅度下跌,至今,一些獵殺行動仍在進行。在南部,北極燕鷗的數量亦不斷下降,而其主要原因是食物短缺。
國際鳥盟 (BirdLife International)認為北極燕鷗的數量從1988年開始已漸趨穩定,全球約有1,000,000隻北極燕鷗。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相關報導 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已經造出了非常現代化的飛機,但要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也決非易事,因此燕鷗那種不怕艱險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氣特別值得學習。因為,它們總是在兩極的夏天中度日,而兩極的夏天太陽總是不落的,所以它們是地球上惟一一種永遠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
不僅如此,它們還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隻腿上套環的燕鷗,結果發現,那個環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說,這隻北極燕鷗至少已經活了34年。由此算來,它在一生當中至少要飛行150多萬千米。人們對北極燕鷗進行跟蹤研究發現,它們可以活33年以上,20年的壽命很可能是相當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