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帶

北極帶

北極帶包括巴倫支海的大部分水面以外的北冰洋,以及北美東部紐芬蘭冰島一線西北的大西洋部分。

北極帶的表層水溫低,又因大陸冰凍期長,江河流入海洋的營養鹽類不多,故海洋生物種數有限,僅在冰融化的邊緣海域,才有浮游生物,並將一些魚類和其它動物吸引到此處。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主要有北極鱈、白海鯡等;此外,還有鯨目動物北極鯨或格陵蘭鯨)以及海豹海象海鷗海雀海鸚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極帶
  • 外文名:Arctic belt
  • 所在範圍:主要在北冰洋地區
  • 上層海水溫度:全年在O℃左右
  • 水溫變化範圍:小於0~10℃
  • 生物種類:生物種類少,以冷水浮游生物為主
概念,特點,研究與運用,

概念

北極帶是指地處高緯區,包括巴倫支海的大部分水面以外的北冰洋以及北美東部紐芬蘭冰島一線西北的大西洋部分。
由於北極帶的大陸冰凍期較長,江河流入海洋的營養鹽類不多,造成海洋生物種數有限。僅在冰融化的邊緣海域,才有浮游生物活動,將一些魚類和其他動物吸引到這裡。

特點

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蘇聯學者博格達諾夫(D.V.Bogdanov)等對海洋自然帶作進一步詳細劃分,從南、北極帶中劃分出亞南極帶與亞北極帶,從南、北熱帶中劃分出南亞熱帶北亞熱帶,最終將世界海洋劃分為11個自然帶,每個帶同陸地上的自然帶相對應。
北極帶的特點是氣候嚴寒,是由於新地島、法蘭士約瑟夫地島、北地群島的冰川分布很廣和幾乎全年為積雪層覆蓋造成的。最熱的月份(7月,某些地區是8月)的平均溫度,甚至在這一地帶的南部都不超過4~5℃(在巴倫支海南部沿岸達8℃)。
各地的土壤全被永凍層封蓋。泥流土壤凍脹和熱喀斯特現象分布很廣。碎石岩屑層占的面積很大。由於處於零上溫度的期間非常短,水蝕作用大為減弱。北極帶的土壤是由細粒土發育而成。土層很薄,含鐵質,是中性或弱淋溶土。植被極為稀少,其中苔蘚地衣藻類占優勢,能見到極地罌粟,南部有灌木柳屬和仙女木屬。植物的總蓄積量(乾物質)不到5噸/公頃,在這裡,地上生物部分比地下的、占優勢(不同於苔原和其他地理帶的荒漠地帶中植物群落的結構。在這些地帶是成反比的)。氣候嚴寒和植物群落的生產量少,是動物界(旅鼠北極狐白熊馴鹿有時從苔原來到這裡;在峭壁上有鳥市)貧乏的基本原因。
北極帶對於溫帶氣候的形成影響極大。這裡自然條件嚴酷,但也並非千篇一律。歐洲部分的北部地區受墨西哥暖流的良好的影響,氣候比亞洲部分北極地區雅庫特或楚克奇都要暖和一些。北極帶的大自然千姿百態。某些植物在這裡長得極小。比如,極地柳和山雞草才有2~3厘米高,因為樹幹和草莖都埋在枯草地衣之中。夏天,有無數飛禽在懸岸峭壁上築巢、其中有海鳩海鳥、鵜鴨、海鷗等等。

研究與運用

①在北極帶中,天文的各種條件是氣候形成的主導因素,這決定了下墊面在該區氣候形成中的基本作用。環流的過程(它們的機械作用在這裡還缺乏足夠的研究)縱然只有從屬的作用,但對氣候的形成,卻有顯著的影響。北極帶的水面,一年中的大部分時期結冰。冰層越薄,水體向空氣中散放的熱量越多。隨著冰層的變厚,向空氣中散放的熱量逐漸減少。在冬季中期,透過冰層流出的熱,僅在很弱的程度上補償輻射增熱所消耗的熱量。
②按地球表層系統中的物理氣候過程之差異性,一般將低溫環境劃歸為高緯度低溫環境和高海拔低溫環境兩個類型。按地球表層系統中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之差異,將低溫(陸地)環境劃歸為北極亞北極低溫環境、南極亞南極低溫環境和高海拔低溫環境三個類型更為合適。這是因為北極亞北極低溫環境是由圍繞北冰洋的陸地組成,這裡具有濕潤寒冷的特點,在氣候上表現有明顯的大陸性特徵,因與中高緯度地區在生物區繫上有密切的聯繫,北極亞北極低溫環境中生物類型多樣且生物生產量巨大,在北極短暫溫暖的夏季地表生物活動過程異常強烈,其陸地植被主要由灌木草本植物苔蘚地衣等組成。例如俄羅斯學者1996年綜合研究了亞北極帶東歐部分地區的土壤性狀,他認為該地區的土壤主要為潛育性凍土,此土壤具有以下特徵:第一,在土壤顆粒骨架上覆蓋有腐殖質和粘土膜,在土壤剖面下部即G層和Bg層沒有潛育團聚體和結核體;第二,在土壤剖面底部粘土質凝結物數量減少,其沉積一淋溶過程有所減弱。在俄羅斯東北部到處可見有腐殖質土壤的殘跡,凍土潛育土亞類就是根據土壤有機質層位、形成特點以及土壤潛育程度而劃分的。可見在亞北極地區土壤形成過程中,土壤腐殖質的富集過程特別明顯,即生物因素對土壤形成起到了主導作用。
高海拔低溫環境則具有乾旱寒冷且水熱條件日變化幅度大的特點,且植被主要為草本植物,生物作用過程相對較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