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北宋吳芾所著七言絕句)

《北望》宋代詩人吳芾(f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表現的是詩人渴望接回徽、欽二帝,誓雪國恥的心情。全詩寫得格調深沉悲切,婉轉地道出了抑鬱的憤懣不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望》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湖山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 吳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北望
漠漠黃雲塞草稀,
年年空說翠華歸。
孤臣淚盡仍嘗膽
白首江湖雁北飛。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漠漠:廣闊的樣子。
②黃云:邊塞之雲。塞外沙漠地區黃沙飛揚,天空常呈黃色,故稱。
③ 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羽裝飾旗桿頂端的旌旗。此代指皇帝,即被金人擄去囚禁的徽宗、欽宗。
④ 孤臣:失勢的臣子。
⑤嘗膽:越王勾踐吳王夫差所敗,他臥薪嘗膽,不忘恥辱,後終於消滅吳國
⑥白首:猶白髮。表示年老。

白話譯文

塞外層層黃雲密布,草兒稀稀拉拉;朝中的人們年年空說不久就會迎回二帝的車駕。我這個失勢的臣子流盡了眼淚仍然臥薪嘗膽;流落江湖,注目著北飛的大雁,白了鬢髮。

作品鑑賞

這首絕句,表現的是詩人渴望接回徽、欽二帝,誓雪國恥的心情。
詩與許多南宋初年的愛國志士的詩一樣,以遠望北方興起自己亡國的傷痛,不過,吳芾詩作了些變化,他雖寫遠望,卻拓開一層,不寫眼前所見,而是因為想到徽宗、欽宗被金人囚禁在塞外五國城,從而把思緒展向塞外,描寫視線所不及的景物。詩說塞外黃雲層層密布及草兒稀疏,把景寫得很淒涼蕭瑟,以此襯托二帝所在環境的惡劣,表示對二帝的懷念及自己的痛心。第二句由塞上,由二帝目前的情況,想到朝中大臣及高宗本人,無意收復失土,迎回二帝,所以“年年空說翠華歸”,表達心中的憤慨,把矛頭直接對準最高統治者。三、四句,寫自己這個孤臣與當朝截然不同的態度,說自己流盡了傷心的淚,仍然臥薪嘗膽,志圖恢復;儘管如今已經年老,處江湖之遠,仍然憂心忡忡,遠望著北飛的大雁傷愁。“雁北飛”三字,既用鴻雁傳書典,表示想托大雁給二帝捎去自己做臣子的一片忠心及思念,又借大雁自比表示不忘北方淪陷的國土。
全詩寫得格調深沉悲切,婉轉地道出了抑鬱的憤懣不平。吳芾對二帝被擄不回一直耿耿於懷,如他在《暮春感懷》詩中也有“野人無適運,愁夢亦隨鑾”句。是不是吳芾特別受到二帝的優賞,故而如此感恩思念呢?並非如此。吳芾是藉渴望二帝回來一事,隱曲地對朝廷的投降政策進行譏刺。宋高宗南渡登基後,無力恢復中原,但為了面子,又不得不把接二帝回歸掛在口頭。實際上,高宗正是害怕二帝回朝,帝位不保。秦檜等一班投降派,也正是利用高宗這一心理,鼓吹及實施投降政策。吳芾有見於此,以“年年空說翠華歸”一句,對高宗及投降派做誅心之論,一針見血,識見非凡。後來明朝文徵明的《滿江紅》詞評論高宗說:“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惜,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古休夸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正是吳芾這句詩意的擴充。

作者簡介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現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後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兩淮抗金失利,主和派為求偏安一隅,紛紛主張對金退讓。吳芾力排眾議,建議高宗親征,駐蹕建康(今南京),“以系中原之望”。隆興元年(1163),升禮部十郎。二年十一月,任敷文閣直學士臨安知府,十二月,復威吏部侍郎。幾經升遷,氣質益堅。曾言:為管“視百姓當如父母,視公事當如私事;預期得罪於百姓,寧得罪於上官。”終為權臣所忌,出治太平州(今安徽當塗、蕪湖轄境)。乾道五年(1169),以龍圖閣直學士告老還鄉,修小西湖於后里吳,終日從事著述。卒年80,謚康肅。墓葬於縣西十里申岙,朱熹為其作神道碑文。著有表奏五卷,詩文30卷,今存《湖山集》十卷,收纂於《四庫全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