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歌區

北方民歌區

北方民歌區主要處於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以蒙古族民歌為代表。蒙古族歷來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民歌可分“長調”、“短調”兩大類,“長調”民歌主要流行於東部牧區以及陰山以北地區,特點是字少腔長,富有裝飾性,音調嘹亮悠揚,節奏自由,反映出遼闊草原的氣勢與牧民的寬廣胸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方民歌區
  •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
  • 代表蒙古族民歌
  • 包含:“音樂民族”、“詩歌民族”
北方民歌區
牧歌、思鄉曲、讚歌等大多屬於長調。聞名的曲目有《遼闊的草原》、《牧歌》等。“短調”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農半牧區,其特點是結構短小,節奏規整,不少敘事歌、情歌、婚禮歌都屬於“短調”。著名的短調民歌有《森吉德馬》、《小黃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現出草原牧民的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情感與性格。此外,在西蒙還有一種“蒙漢調”(蠻漢調),它是蒙、漢兩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產物。流行於河套一帶的“爬山調”也是蒙、漢民族共同喜愛的歌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