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調整在氣候年代際變化中的作用》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吳立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調整在氣候年代際變化中的作用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立新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2006-01-01 至 2008-12-31
- 申請代碼:D0601
- 支持經費:39(萬元)
- 批准號:40576009
《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調整在氣候年代際變化中的作用》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吳立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調整在氣候年代際變化中的作用》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吳立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北太平洋海洋環流的調整怎樣引起SST(海表面溫度)的變化,從而進一步影響大氣環流, 是研究北太平洋氣候年代際變...
系統總結了太平洋西邊界流及其氣候效應;提出了太平洋副熱帶-熱帶經圈環流變化通過中緯度海-氣反饋作用調控PDO位相轉變的新機制;闡明了北太平洋中緯度冬季大氣風暴軸與PDO馬蹄型海溫異常之間的正反饋效應;系統揭示了全球變暖對北太平洋海洋環流及氣候系統的影響;指出了海洋波動過程在氣候年代際可預測性中的重要作用。
Model)海-氣耦合模式,結合高解析度古氣候代用指標,研究中全新世北太平洋海洋、大氣的氣候特徵,對比分析PDO的空間結構及時頻變化規律;闡明經向熱力異常引起的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和副極地環流調整框架,及其引發的赤道太平洋與中緯度地區海-氣耦合的反饋過程;研究海洋環流調整及海洋波動對PDO變率的作用。
《海洋環流對太平洋海平面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影響》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左軍成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海平面變化是全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國際物理海洋與氣候變化領域的熱點問題。海平面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與海洋環流密切相關。在熱帶區域海平面變化主要呈現年際和年代際特徵,受風和環流的影響;而...
PDO是年代際時間尺度上氣候變率的一個重要信號,它對ENSO、全球氣候長期變化等具有重要影響,但目前對其產生機制尚不清楚。我們研究發現熱帶北太平洋經向地轉輸運在超前PDO指數1-3年具有顯著相關,表明其對PDO具有可預報性。再分析風場在該區域存在較大誤差,從而導致Sverdrup理論估算的平均環流與真實海洋環流存在較大...
Saravanan和McWilliams證明了空間相干大氣強迫模式與非局域海洋的相互作用表現為非局域效應主導局部海面溫度阻尼的最佳時間尺度。這種“共振”機制可能產生北太平洋上太平洋海溫的年代際變化,與異常的Ekman平流和地表熱流有關。北太平洋海洋環流 動態循環調整是生成十年期的關鍵sst北太平洋峰,過程通過西向傳播海洋。rossby波...
楊海軍: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洋環流理論和數值模擬;海洋風生環流和熱鹽環流動力學;海洋-大氣相互作用;太平洋年代際振盪(PDO),包括北太平洋振盪(NPO)和熱帶太平洋振盪(TPO); 區域和沿岸海洋動力學,南海海洋環流;全球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姚錦仙: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主要...
研究成果被美國國家大氣海洋局、中國氣象局等業務部門使用,為業務預測提供了重要參考。在海-氣相互作用方面:提出了海-氣耦合橋理論、年代際海-氣相互作用的延遲振子理論,闡明其在全球及區域年代際變化中的作用,揭示了北大西洋多年代際振盪對熱帶西太海溫年代際變化、亞洲氣候年代際變化的影響機制,以及大西洋...
論證90年代海冰分布年代際轉型的存在性,從大尺度氣候變化和太平洋入流兩方面分析其成因,並模擬研究海冰分布的年代際變化對上層海洋環流和溫鹽分布的影響。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將改進冰-海耦合方案,改善模式對冰邊緣區海冰變化的模擬能力,進一步理解海冰年代際變化與北半球氣候變化的聯繫。
經過4年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的進展和成果:給出了太平洋海面風等各種海洋、大氣變數對全球變暖的回響特徵;指出了全球變暖背景下海面風異常關於赤道南北不對稱的物理本質. 揭示了現在氣候背景下海洋平流在南、北太平洋副熱帶東部模態水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發現了全球變暖背景下上層海洋環流熱(密度)平流輸送的南北差異也是南...
2005年,第十一屆“涂長望青年氣象科技獎”二等獎。獲獎項目:用海盆模的觀點理解太平洋年代際振盪。2005年,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獎項目:南海上層海洋環流、熱結構的季節和季節內變化特徵及形成機制。第二完成人。2018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主持項目:海氣相互作用與全球氣候變化。承擔課題 2018年1月 ...
項目研究成果揭示海冰變異具有顯著的區域和季節性:在太平洋扇區,春季白令海海冰年代際振盪和夏季楚科奇海海凍的快速減退是近年來北極冰蓋季節循環振幅增大的原因;其中春季白令海海冰年代際振盪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受到北太平洋流渦振盪(NPGO)年代際突變的影響。而在大西洋扇區,秋冬季巴倫支-卡拉海海冰異常對大氣具有很...
溫躍層的變化可通過赤道東太平洋的上升流過程影響海面溫度(SST),從而影響熱帶大氣系統,進而又通過Hadley環流和Walker環流影響整個太平洋氣候系統。因而研究熱帶太平洋溫躍層年代際變化有助於深化理解全球氣候變化機理,是全球氣候變化預測研究的基礎。本項目將利用海洋環流模式和海氣耦合模式,通過設計合理的敏感性試驗來...
5.6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 5.6.1長江河口 5.6.2黃河口 參考文獻 第六章海洋和陸面過程在中國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6.1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溫與環流變化及其在中國氣候變異中的作用 6.1.1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對中國氣候的影響 6.1.2西太平洋暖池對中國氣候的影響 6.1.3熱帶印度洋海溫和南海海溫變化對中國氣候...
黃邦欽等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研究了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結構的變動趨勢,探討了浮游植物群落結構演變與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太平洋年代際濤動(PDO)和北大西洋濤動(NAO)等現象的關聯,分析了群落結構與生物泵效率的耦合關係; 金心等通過溶解度泵模式與包含溶解度泵和生物泵的組合模式的對比研究表明...
將熱帶海洋視作一個海氣相互作用的整體關鍵區,以熱帶多個海盆協同作用的新觀點,探討了被海洋大陸相隔的熱帶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層海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的動科學特徵。闡述了熱帶兩大洋上層海洋的年、氣際和年代際時間尺度的變率及其相互聯繫。分別用大氣環流模式和大洋環流模式及熱帶海洋環琉簡化模式的數值試驗結果...
主要從事海洋環流與氣候變化研究,包括海洋年代際變異機制、海氣相互作用、全球海平面變化、極地海洋與全球氣候變化關係等方面。主要成就 揭示了海洋熱量分配對氣候年代際變異的調控作用,提出了關於1998-2012年間全球氣候變暖“減緩”的一種新機制;發現格陵蘭冰蓋加速融化是導致近十年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指出...
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現象 由於“沃克環流”對太平洋東西兩岸的氣候調節有重要作用,如果東太平洋的洋面溫度升高,就會產生較暖而且濕潤的上升氣流,削弱“沃克環流”,同時美洲中部一帶會氣溫上升、暴雨成災,形成著名的“厄爾尼諾”。當厄爾尼諾發生時,由於海洋溫度分布發生巨大變化,大氣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中、東太平洋...
二,南海上層海洋環流與熱結構研究。建立了上層海洋對季風回響的Rossby波調整理論框架,該理論成為研究南海上層海洋海盆尺度環流和溫躍層氣候變化的理論基礎;揭示了黑潮在呂宋海峽形變的機制,給出了海峽流量的季節變化;發現了南海溫躍層和上混合層的變化特徵;闡釋了南海西邊界流在經向熱輸送中的作用,給出了海洋動力...
許多氣候學家認為,海洋和大氣的相互作用是氣候形成和變化的重要環節。人們發現主要的洋流系統和大氣環流系統很相似,這是行星尺度相互作用的最好例證。已經發現在主要洋流區,如大西洋上的灣流區和太平洋上的黑潮區(北半球最強大的兩支暖流),以及赤道東太平洋區(稱為赤道冷水帶)海洋和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為激烈...
在全年副熱帶大洋環流均增強。研究發現於年代際尺度上,浮游植物通過影響上層海洋的溫度會導致北太平洋年代際濤動(PDO)的振幅減弱,振盪周期縮短。通過對北太平洋海表面溫度、大氣500mb位勢高度、上400m海洋熱含量以及風場的經驗正交分解及奇異值分解發現,各要素年代際振盪振幅均有一定程度的減弱。北太平洋年代際濤動...
(15) WansuoDuan, Tian Ben, Chen Lei, Li Xuquan, Comparison of initial errors most likely to cause a significant spring predictability barrier for two types of El Nino events. 西太平洋海洋環流與ENSO及中長期氣候動力學研討會, 青島,12.7-8, 2015.(邀請報告)(16) 段晚鎖,構造集合預報初始擾動...
( 3 )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全球變化背景下西太平洋環流與ENSO變異及氣候預測研究”第三課題“西太平洋與周邊海域相互作用對ENSO 過程的影響”, 參與, 國家級, 2020-11--2025-10 ( 4 ) 1990s末南海夏季降水與海溫關係年代際轉變的特徵及其成因分析, 主持, 國家級, 2016-01--2018-12 ( 5 ) 華南季風降水...
劉禹鋮,劉子洲,顧艷鎮,李培良,孫利元,翟方國,宋洪芳,李子牛,王兆宇,賈乃東,曲俐儒,蓋芸芸,2019. 威海市天鵝湖海洋牧場底層海水溶解氧濃度時間變化特徵研究. 海洋科學,待刊 吳國麗,李思航,劉子洲,顧艷鎮,翟方國,2018. 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期間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環流變化特徵研究. 海洋科學,待刊...
氣候動力學以及氣候模式開發、預測及其套用、海洋動力學。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從海氣和中低緯相互作用角度首次發現南太平洋對厄爾尼諾年代際變化的重要影響,提出了ENSO準10年振盪的新機制。發展了有良好國際聲譽的全球耦合海氣環流模式(SINTEX-F模式),提出了考慮海表流場動量對提高氣候模擬性能的作用。研製了...
( 2 ) 太平洋副熱帶-熱帶經向翻轉環流變異對兩類El Niño的影響及其物理機制, 主持, 國家級, 2020-01--2023-12 參與會議 (1)Oceanic processes of upper ocean heat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two types of ENSO 第三屆“西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國際開放科學研討會 2018-05-08 (2)Intraseasonal ...
從氣候態上講,梅雨季一般持續到7月中旬,在梅雨季結束之後,北方雨季才開啟。形成條件 1.在亞洲的高緯度地區對流層中部有阻塞高壓或穩定的高壓脊,大氣環流相對穩定少變。2.中緯度地區西風環流平直,頻繁的短波活動為江淮地區提供冷空氣條件。3.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一次明顯西伸北跳過程,500hPa副高脊線穩定在北緯...
俞永強,男,1968年出生。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全球海洋環流模式、耦合氣候系統模式的發展、評估和套用工作,是LASG全球耦合氣候系統模式的主要研製者之一;同時還利用海洋模式和耦合模式進行海氣相互作用、年際和年代際氣候變率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個人簡歷 ...
(2)海洋動力學:大洋環流,中高緯度地區海洋-大氣年代際相互作用,海洋渦旋的動力學及與大尺度海洋環流的相互作用。通過一定的數學技巧巧妙地將行星尺度波與天氣尺度波聯繫起來,在國際上提出和建立了大氣阻塞和北大西洋濤動(NAO)形成的行星尺度波與天氣尺度波相互作用新的解析理論,並在國際刊物上發表了一系列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