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扭口蘚

北地扭口蘚

蘚類是苔蘚植物門中最大的一綱,約有15000種,占苔蘚總數(23 000種)的65.2%.中國約有500餘種,占中國苔蘚總數的70%.它們分屬於三個亞綱,即泥炭蘚亞綱(Sphagnidae)、黑蘚亞綱(Asdreaeidae)和真蘚亞綱(Bryidae)。前兩個亞綱各有一目一科,真蘚亞綱最大,有12—19目,50—80餘科,600餘屬.

從蘚目,生長於海拔1700-2000米岩面薄土上。分布於我國河北、江蘇和北部山地。產於新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北地扭口蘚
  • 拉丁學名:Barbula fallax Hedw. 
  • :植物界
  • :苔蘚植物門
  • :蘚綱
  • 亞綱:真蘚亞綱
  • :灰蘚目
  • :叢蘚科
  • :扭口蘚屬
  • :北地扭口蘚
  • 分布區域:分布於我國河北、江蘇和北部山地。產於新疆。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識別,

形態特徵

植物體疏生或密集,黃綠、褐綠或紅褐色。莖高1-4厘米,多分枝;潮濕時背仰,乾燥時捲縮;葉基寬,闊卵狀披針形,漸尖;全緣;常背卷;中肋達頂部,紅褐色;葉片細胞厚壁,圓形或多角形,每個細胞具1-3疣,基部細胞方形。蒴柄長1-2厘米,紅褐色。孢蒴直立或稍傾斜,卵圓形。蒴齒2-3回向左旋扭,紅色凶頸愚。環帶缺失,朔蓋具長喙。孢子黃色,平滑。晚秋成熟。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700-2000米岩面薄土上。分布於我國河北、江蘇和北部山地。

分布範圍

產於新疆

物種識別

蘚類是苔蘚植物門中最大的一綱,約有15000種,占苔蘚總數(23 000種)的65.2%.中國約有500餘種,占中國苔蘚總數的70%.它們分屬於三個亞綱,即泥炭蘚亞綱(Sphagnidae)、黑蘚亞綱(Asdreaeidae)和真蘚亞綱(Bryidae)。前兩個亞綱各有一目一科,真蘚亞綱最大,有12—19目,50—80餘科,600餘屬.
怎樣才能較準確地識別很矮小的蘚類植物呢?首先要弄清蘚類的主要分類依據及其名詞術語.然後,在此基礎上再藉助於放大鏡和顯微鏡等工具對蘚類植物從巨觀到微觀,從表面到內部地進行觀察比較,以確定其科、屬、種.本文試從蘚類的外部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和細胞結構三個方面彼此結合起來識別最常見的蘚類植物科屬的方法,以供初學者參考試用.
從蘚類植物體的外形特徵上識別
(一)蘚類配子體的形態特徵
蘚類的配子體就是它的綠色營養體,全為“莖葉體”,沒有葉狀體.蘚類配子體的形態特徵對於蘚類的分類鑑定要比孢子體更為重要.欲判斷一定的科屬,可抓以下幾方面的形態特徵:
1.生長狀態和分枝形式
蘚類的生長狀態主要有五種類型,即直立(叢生或稀生),如叢蘚科、真蘚科、葫蘆蘚科和金髮蘚科等;傾立;匍匐生長,如青蘚科、絹蘚科;既有橫臥的莖,也有直立或傾立的枝,如提燈蘚科等;主莖緊貼基質(樹皮等),枝莖懸垂,如懸蘚;還有的為塔式傾立,如塔蘚。
蘚類配子體的分枝形式也有多種,主要有叉狀分枝,羽狀分枝,有的還具鞭狀分枝,不規則分枝和樹狀分枝等數種.還有些種類莖無分枝。
2.葉序和葉形
葉在莖上的排列方式稱為葉序.蘚類的葉序為螺旋排列,但常有2、3、5、8縱列的不同.此特徵也是科屬分類的依據之一。如明顯呈2列的如鳳尾蘚;3列的如水蘚;5列的如提燈蘚,8列的如葫蘆蘚.
蘚類的葉形在分類上也很重要,常見的有披針形、舌形、橢圓形、卵形和圓形等.有些科屬葉形特徵明顯,如鐮刀蘚的葉彎曲如鐮刀,燕尾蘚的葉基部明顯下延成葉耳;塔蘚的葉具扭曲的長尖;牛舌蘚的葉基部闊卵形,而上部為長舌形;鳳尾蘚的葉具前翅背翅。
此外,葉在莖枝上排列的疏密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呈緊密覆瓦狀排列,如絹蘚、鼠尾蘚.有些科屬的葉在莖枝遷厚上皆朝向一個方向彎曲,如曲尾蘚具此特徵.
3.光澤和顏色
一般說蘚類葉為綠色,但其深淺和色調則有差異.特別是有些科屬的葉在光下有明顯的絹絲光澤,如絹蘚科等。有的為灰白色或灰綠色,如白髮蘚,黃綠或灰綠的如灰蘚,黑綠或深綠的如紫萼蘚等。
扭口蘚叢扭口蘚叢
(二)蘚類孢子體的形態特徵
蘚類的孢子體是由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組成的。分類上主要以孢蒴和蒴柄為鑑別特徵。
從形態上看蘚類的孢蒴有球形、梨形、圓柱形和葫蘆形等多種。大多數蘚類孢蒴的台部不發達,與壺部的界限不甚明顯。但絲瓜蘚、真蘚和葫蘆蘚幾個屬的台部則較發達,尤其是長蒴蘚的台部長度提局笑可達壺部的2倍以上。大多蘚類的孢蒴對稱,但葫蘆蘚的孢蒴基部歪斜不對稱。
孢蒴上的蒴帽也常作為識別特徵,如葫蘆蘚為兜形,且基部膨大成勺狀,金髮蘚為鐘形或兜形,但雅斷挨邊緣常具金黃色毛等。
孢蒴的生長狀態也不相同。有的直立生於蒴柄頂端,如叢蘚類;有的是彎曲或垂傾,如葫蘆蘚、真蘚;還有的為傾立或平列,如鐮刀蘚等。
蒴柄一般較長,奔譽埋催但少數種類極短,如泥炭蘚和黑蘚;蒴柄大多直立拘拘夜抹,但也有不少是彎曲的,如曲柄蘚的蒴柄常呈鵝頸形彎曲。
從蘚類的生戲灑棕態環境和群落結構上識別
蘚類的生活環境及其所形成的群落結構常可作為識別蘚類科屬的依據之一。例如水生蘚類多屬水蘚科和柳葉蘚科;在乾旱裸露岩面上多為紫萼蘚、縮葉蘚;僅生於土壤上的蘚類常見有叢蘚科、真蘚科、葫蘆蘚和金髮蘚科,葫蘆蘚還常和長蒴蘚在火焚燒過的林地上形成繁茂的群落。生於樹幹基部者最常見的為絹蘚,它還常生於陰濕岩石的薄土層上;小牆蘚多生於石灰質牆縫中等。中國南方馬尾松林下常有疣白髮蘚和地衣中的石蕊屬結成群落,中國北方和西南高山的針葉林下常有塔蘚、大擬垂枝蘚和赤莖蘚群落,東北的冷杉樹幹上多有小白齒蘚群落等。
從蘚類的細胞結構和顯微特徵上識別
蘚類的細胞結構(主要是葉細胞的形態結構)和顯微特徵是識別科屬種的最主要依據。現將其主要的名詞術語舉例概述如下:
1.葉細胞的形態和結構
蘚類的葉細胞從形態上可分為兩大類型:一為等軸形,包括圓形、方形、圓方形、多邊形和長方形。其細胞的上下兩端平截。
另一類型為長軸形,包括菱形、狹長形和線形等。細胞的上下兩端尖削。
蘚類葉細胞的壁多為平滑,但也有不少種類的胞壁具疣或乳頭。疣僅為胞壁部分的加厚隆起,其中又有單疣、密疣、粗疣、馬蹄形疣等多種、乳頭則是胞壁和胞腔同時突出或隆起。
蘚類的同一葉片上的細胞多不一樣,一般是上部細胞較下部細胞小,但少數種類則相反而是基部細胞小。有的葉緣細胞無分化,有些則有一至數層細胞有明顯的分化。有的葉緣全緣而有的有齒。特別是有些科屬的葉細胞結構具如下特徵:如銀葉真蘚(真蘚)的葉上部細胞白色,下部細胞綠色;白髮蘚葉厚,但僅在中部有1—2層小形綠色細胞排列成數列,它們的外面都有大形無色的數層細胞所包圍。
泥炭蘚的葉是由小形的綠色細胞和大形且胞壁具螺旋加厚的死細胞所構成。
扭口蘚植株扭口蘚植株
還有一些科屬的葉基部兩側角的細胞往往大形且無色透明或橙黃色有別於其它部分的細胞,即為角細胞的分化,如絹蘚等。
蘚類的葉多具一條中肋,其中有的很寬,幾乎占據全部葉片如白髮孢;有的中肋長,並突出葉尖外,如紫萼蘚、銀葉真蘚、金髮蘚等;也有的不達葉尖而稍短;有的中肋尖端彎曲為其顯著特點,如羊角蘚;還有少數科為兩條短弱的中肋,如絹蘚科和灰蘚科;葉無中肋者如水蘚和泥炭蘚。
此外,有些科屬葉片腹面具多列縱長的櫛片以別於各科,即為金髮蘚科。
2.蒴齒
大多數蘚類的孢蒴具蒴齒。許多種為二層,如葫蘆蘚;有些為單層,如小金髮蘚;有的蒴齒直立,如小牆蘚;有的則向右斜旋,如葫蘆蘚;有些則為多次左旋,如扭口蘚,有的蒴齒的齒條為16,另一些則為32或64。齒片有的具深淺不同的二縱裂,如鳳尾蘚等。另有一些齒片上具齒毛、空洞或疣等。總之,蘚類的蒴齒在分類上為其重要特徵之一。
除上述一些主要的蘚類識別特徵外,其它還有蒴蓋,孢子的形態,莖的解剖結構,假根以及鱗毛等均在蘚類的鑑定中有重要作用。
最後應當強調,在鑑別蘚類植物時,要注意把外部形態、生態習性和細胞結構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分析比較。一般說,前兩方面是從巨觀上觀察,用以初步判斷其科屬。而顯微鏡下觀察的細胞結構和其它顯微特徵是最後確定其屬種的最重要依據。只要人們基本上掌握了以上識別方法和一些最基本的名詞術語和分類特徵,就可藉助有關的工具書(蘚類志或檢索表等)正確地查出和識別一些最常見的蘚類。
此外,葉在莖枝上排列的疏密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呈緊密覆瓦狀排列,如絹蘚、鼠尾蘚.有些科屬的葉在莖枝上皆朝向一個方向彎曲,如曲尾蘚具此特徵.
3.光澤和顏色
一般說蘚類葉為綠色,但其深淺和色調則有差異.特別是有些科屬的葉在光下有明顯的絹絲光澤,如絹蘚科等。有的為灰白色或灰綠色,如白髮蘚,黃綠或灰綠的如灰蘚,黑綠或深綠的如紫萼蘚等。
扭口蘚叢扭口蘚叢
(二)蘚類孢子體的形態特徵
蘚類的孢子體是由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組成的。分類上主要以孢蒴和蒴柄為鑑別特徵。
從形態上看蘚類的孢蒴有球形、梨形、圓柱形和葫蘆形等多種。大多數蘚類孢蒴的台部不發達,與壺部的界限不甚明顯。但絲瓜蘚、真蘚和葫蘆蘚幾個屬的台部則較發達,尤其是長蒴蘚的台部長度可達壺部的2倍以上。大多蘚類的孢蒴對稱,但葫蘆蘚的孢蒴基部歪斜不對稱。
孢蒴上的蒴帽也常作為識別特徵,如葫蘆蘚為兜形,且基部膨大成勺狀,金髮蘚為鐘形或兜形,但邊緣常具金黃色毛等。
孢蒴的生長狀態也不相同。有的直立生於蒴柄頂端,如叢蘚類;有的是彎曲或垂傾,如葫蘆蘚、真蘚;還有的為傾立或平列,如鐮刀蘚等。
蒴柄一般較長,但少數種類極短,如泥炭蘚和黑蘚;蒴柄大多直立,但也有不少是彎曲的,如曲柄蘚的蒴柄常呈鵝頸形彎曲。
從蘚類的生態環境和群落結構上識別
蘚類的生活環境及其所形成的群落結構常可作為識別蘚類科屬的依據之一。例如水生蘚類多屬水蘚科和柳葉蘚科;在乾旱裸露岩面上多為紫萼蘚、縮葉蘚;僅生於土壤上的蘚類常見有叢蘚科、真蘚科、葫蘆蘚和金髮蘚科,葫蘆蘚還常和長蒴蘚在火焚燒過的林地上形成繁茂的群落。生於樹幹基部者最常見的為絹蘚,它還常生於陰濕岩石的薄土層上;小牆蘚多生於石灰質牆縫中等。中國南方馬尾松林下常有疣白髮蘚和地衣中的石蕊屬結成群落,中國北方和西南高山的針葉林下常有塔蘚、大擬垂枝蘚和赤莖蘚群落,東北的冷杉樹幹上多有小白齒蘚群落等。
從蘚類的細胞結構和顯微特徵上識別
蘚類的細胞結構(主要是葉細胞的形態結構)和顯微特徵是識別科屬種的最主要依據。現將其主要的名詞術語舉例概述如下:
1.葉細胞的形態和結構
蘚類的葉細胞從形態上可分為兩大類型:一為等軸形,包括圓形、方形、圓方形、多邊形和長方形。其細胞的上下兩端平截。
另一類型為長軸形,包括菱形、狹長形和線形等。細胞的上下兩端尖削。
蘚類葉細胞的壁多為平滑,但也有不少種類的胞壁具疣或乳頭。疣僅為胞壁部分的加厚隆起,其中又有單疣、密疣、粗疣、馬蹄形疣等多種、乳頭則是胞壁和胞腔同時突出或隆起。
蘚類的同一葉片上的細胞多不一樣,一般是上部細胞較下部細胞小,但少數種類則相反而是基部細胞小。有的葉緣細胞無分化,有些則有一至數層細胞有明顯的分化。有的葉緣全緣而有的有齒。特別是有些科屬的葉細胞結構具如下特徵:如銀葉真蘚(真蘚)的葉上部細胞白色,下部細胞綠色;白髮蘚葉厚,但僅在中部有1—2層小形綠色細胞排列成數列,它們的外面都有大形無色的數層細胞所包圍。
泥炭蘚的葉是由小形的綠色細胞和大形且胞壁具螺旋加厚的死細胞所構成。
扭口蘚植株扭口蘚植株
還有一些科屬的葉基部兩側角的細胞往往大形且無色透明或橙黃色有別於其它部分的細胞,即為角細胞的分化,如絹蘚等。
蘚類的葉多具一條中肋,其中有的很寬,幾乎占據全部葉片如白髮孢;有的中肋長,並突出葉尖外,如紫萼蘚、銀葉真蘚、金髮蘚等;也有的不達葉尖而稍短;有的中肋尖端彎曲為其顯著特點,如羊角蘚;還有少數科為兩條短弱的中肋,如絹蘚科和灰蘚科;葉無中肋者如水蘚和泥炭蘚。
此外,有些科屬葉片腹面具多列縱長的櫛片以別於各科,即為金髮蘚科。
2.蒴齒
大多數蘚類的孢蒴具蒴齒。許多種為二層,如葫蘆蘚;有些為單層,如小金髮蘚;有的蒴齒直立,如小牆蘚;有的則向右斜旋,如葫蘆蘚;有些則為多次左旋,如扭口蘚,有的蒴齒的齒條為16,另一些則為32或64。齒片有的具深淺不同的二縱裂,如鳳尾蘚等。另有一些齒片上具齒毛、空洞或疣等。總之,蘚類的蒴齒在分類上為其重要特徵之一。
除上述一些主要的蘚類識別特徵外,其它還有蒴蓋,孢子的形態,莖的解剖結構,假根以及鱗毛等均在蘚類的鑑定中有重要作用。
最後應當強調,在鑑別蘚類植物時,要注意把外部形態、生態習性和細胞結構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分析比較。一般說,前兩方面是從巨觀上觀察,用以初步判斷其科屬。而顯微鏡下觀察的細胞結構和其它顯微特徵是最後確定其屬種的最重要依據。只要人們基本上掌握了以上識別方法和一些最基本的名詞術語和分類特徵,就可藉助有關的工具書(蘚類志或檢索表等)正確地查出和識別一些最常見的蘚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