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佛教美術研究》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敏慶。
基本介紹
- 書名:北周佛教美術研究
- 作者:王敏慶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7月1日
- 定價:69.00
- ISBN:9787509747780
《北周佛教美術研究》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敏慶。
《北周佛教美術研究》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敏慶。內容簡介《北周佛教美術研究》以北周長安造像為中心,兼涉對長安周邊及敦煌石窟藝術的探討,有助於對北周佛教美術的整體研究。《北周佛教美術研究》在全面...
《北周佛教美術研究:以長安造像為中心》是2013年7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敏慶。內容簡介 《北周佛教美術研究:以長安造像為中心》以北周長安造像為中心,兼涉對長安周邊及敦煌石窟藝術的探討,有助於對北周佛教美術的整體研究。本書在全面梳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礎上,著重討論了一系列重要的學術問題。此外,作者還分析...
北周佛美術研究 北周佛美術研究 責任者:王敏慶著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出版時間:2013 摘要 本書以北周長安造像為中心,兼涉對長安周邊及敦煌石窟藝術的探討,分析了北朝晚期佛教藝術傳播方向的改變,體現了中國佛教逐漸走向成熟,並向周邊輻射的趨勢。
中查村北周佛教造像製作精美,它與本世紀在西安出土的灞橋區灣子村北周立佛、未央區漢城鄉竇寨村北周佛教造像,改變了人們過去認為北周藝術粗俗、草率的印象,同時也刷新了北周佛教造像在藝術史中的地位。中查村佛教造像現藏於西安博物院,部分造像曾在首都博物館2010年“考古中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年...
北朝佛教是包括從北魏明元帝泰常年(420,即晉亡之年)到北周靜帝大定元年(581)中國南北分裂時期,中國北部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諸代的佛教。歷史沿革 北魏拓跋氏從道武帝(396—409)和晉室通聘後,即信奉佛教。道武帝本人好黃老,覽佛經。見沙門,都加敬禮,並利用佛教以收攬人心。繼而任趙郡沙門法...
《中國南北朝佛造像藝術》是2005年1月1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培生、劉雁琳。內容簡介 《中國南北朝佛造像藝術》是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目錄 前言 1、北魏時期 2、北魏-東魏時期 3、東魏時期 4、東魏-北齊時期 5、北齊時期 後記 後記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造像在全國眾多地區都有存藏,我們在...
《紋樣與圖像:中國南北朝時期的石窟藝術》是202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在中國南北朝時代前期的佛教美術研究中,漢化問題一直是研究的重點。這一時期佛教美術的漢化過程反映出當時的人們不斷試圖去理解佛教和佛教美術的摸索軌跡。《紋樣與圖像:中國南北朝時期的石窟美學》一書關注石窟、壁畫、造像中的...
因此推斷這批石刻製作和被毀的時間,應在北周時期,是否與北周武宗毀佛有關,還有待於今後的發現和研究工作來解決。北魏以後北方地區佛教的發展,經過東、西魏,逐漸發展分為兩大體系:北周和北齊。北齊目前以山東青州龍興寺為代表,北周以長安為代表。特別是北周佛教的發展,對隋唐時期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北周王朝...
公元111年,漢武帝設立河西四郡,敦煌就此成為佛教和佛教藝術自西域東傳的第一站。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個朝代,敦煌以其原有深厚的漢文化基礎,融入西域傳入的佛教和佛教藝術,造就了輝煌的敦煌石窟藝術。敦煌石窟藝術乃指由建築、雕塑及壁畫三者緊密結合而成的綜合藝術。莫...
1997 “中印支提窟比較研究”,見:《佛教研究》,6(1997):13-30 1995 “ The Kizil Grottoes”, In: Indian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vol.7(1-2):83-85 1995 “有關莫高窟北周洞窟研究的兩個問題”,見:段文杰主編《1990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石窟考古編》,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頁76-88 ...
《二十世紀藏傳佛教考古研究述評》,15000字,刊於謝繼勝、羅文華、石岩剛主編《漢藏佛教美術研究——第四屆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12頁。《二十世紀隋唐佛教考古研究》,15000字,《藝術史研究》第16輯,2014年,第69~96頁。C刊 《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解難...
日本學者濱田瑞美女士著作《中國石窟美術研究》最近出版。此書是在作者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作者於2007年在早稻田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討論南北朝時期敦煌中心柱窟。涉及莫高窟壁畫中的白衣佛、第254窟的說法圖等內容,並對北魏、西魏和北周時期中心柱窟內壁畫主題進行分析。對克孜爾石窟壁畫...
西夏晚期,受周邊其他少數民族如回鶻佛教壁畫的影響,開始改變對唐宋藝術亦步亦趨的模仿,探索著向表現本民族思想和審美意識的的民族化方向發展。作者借鑑敦煌經變研究方法,重點對敦煌經變發展進程中,西夏階段經變的內容、形式進行相關的對比分析,挖掘該經變產生的社會歷史及藝術原因等,將處於敦煌經變發展尾聲的西夏經變...
試探民樂縣童子寺石窟藝術的題材內容 甘肅華亭出土的北朝造像題材內容及相關問題探討 陝西富縣廟溝羅漢堂第1窟調查與初步研究 洛陽龍門與彬縣大佛寺石窟初盛唐地藏菩薩像及相關文獻分析 北周時期的水簾洞石窟群 佛教美術圖像 莫高窟第23窟法華經變內容及構圖再識 敦煌石窟維摩詰經變所見講經說法儀式...
將考古藝術品、傳世作品和文獻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並把風格史的演變置於其所在的歷史文化情境中,從觀念史、社會史和文化史的巨觀背景中闡釋風格之變。在具體研究過程中,以空間畫法這一基本視角,重新考察中國佛教藝術研究中的某些重要議題,譬如北魏佛教美術之漢化改革,北朝晚期敦煌工匠集團的分工合作及粉本使用,以及...
王景荃,男,漢族,河南商城縣人,中共黨員。中央黨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2001-2002年北京大學進修佛教考古研究生課程。研究館員。曾任中原石刻藝術館研究部副主任,現任河南博物院陳列部副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文物局特聘文物鑑定專家。兼任中國博物館協會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博物館協會...
◎附二︰鄧健吾著·張桐生譯〈敦煌漢族文化的傳統與佛教美術〉(摘錄自《世界佛學名著譯叢》{58})關於敦煌石窟寺院的情形在《水經注》和《高僧傳》等史書裡面都沒有記載。不過,現在保存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即莫高窟第三三二窟的唐·聖曆元年(698)李懷讓的斷碑〈大周李君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上,有莫高窟草創的記錄...
只就現有的遺物很難對佛教畫的起源得到正確的考證,因為最古的遺物現在已不存在了,但是可以肯定佛教繪畫是早於佛教雕刻的。根據佛經和佛教傳記中的記載,當佛在世時,在佛教寺院中已經有了佛教繪畫。《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第十七云:「給孤長老施園之後,作如是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佛若許者,...
同時,以其明顯的反映中國佛殿建築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經變畫等遺蹟,影響廣泛,是絲綢之路佛教藝術自東向西影響的轉折性階段重要遺蹟。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面的實物資料,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同時也為後世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宗教價值 麥積山石窟以佛教為主,反映了...
羅漢像特點羅漢形象在中國佛教繪畫和雕塑中非常普遍,大約有三類:一是眾多羅漢的組合像。如根據《佛五百弟子自說起經》而繪製、或雕塑的五百羅漢像等。二是根據佛典記述由十大弟子或十六羅漢中選繪的單獨羅漢像。三是畫家任意揮毫、不計尺度地畫一比丘形象而加題為羅漢的。這些羅漢圖,不論是降龍還是伏虎,也不論...
所刻多為佛教造像,極少數與道教有關。還常刻造像緣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貫、官職等,有時有線刻的供養人像。對研究各時期宗教藝術和宗教史有重要價值。造像碑於十六國時期出現。現知最早的為《金石錄》記載的前趙光初五年(322年)浮圖澄造釋迦像碑。現存實物以北魏的最早,而以東魏和北齊之際與西魏和北周之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