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佛教美術研究:以長安造像為中心

北周佛教美術研究:以長安造像為中心

《北周佛教美術研究:以長安造像為中心》是2013年7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敏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周佛教美術研究:以長安造像為中心
  • 別名: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
  • 作者:王敏慶 
  • 出版時間:2013年7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316 頁
  • ISBN:9787509747780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北周佛教美術研究:以長安造像為中心》以北周長安造像為中心,兼涉對長安周邊及敦煌石窟藝術的探討,有助於對北周佛教美術的整體研究。本書在全面梳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礎上,著重討論了一系列重要的學術問題。此外,作者還分析了北朝晚期佛教藝術傳播方向的改變,體現了中國佛教逐漸走向成熟,並向周邊輻射的趨勢。本書關於北周佛教美術的研究,彌補了此前關於這一研究之缺環,使學界對北朝晚期的佛教藝術有一個更為完整、清晰的認識,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王敏慶,中央美術學院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後。

目錄

緒 論1
上 篇
第一章 北周長安造像17
第一節 北周造像風格變化之社會背景18
第二節 長安造像的特點25
第三節 北周政治對造像的影響49
第四節 小結56
第二章 鄭法士與北周畫壇63
第一節 鄭法士生平64
第二節 鄭法士的藝術特色與北周畫壇76
第三節 小結82
第三章 長安造像與須彌山石窟84
第一節 須彌山北周窟84
第二節 北周長安造像與須彌山石窟87
第三節 固原在北周時期的地位95
第四節 小結96
第四章 敦煌莫高窟北周窟98
第一節 西魏、北周時期的敦煌98
第二節 北周窟的分期與特點105
第三節 小結118
第五章 長安與敦煌莫高窟120
第一節 關於北周莫高窟故事畫的位置問題120
第二節 長安佛教藝術向敦煌傳播的路線問題142
第三節 小結143
第六章 北周佛教美術與隋唐之關係146
第一節 北周與北齊造像的比例差異147
第二節 隋唐佛教美術對北周的繼承155
第三節 小結159
下 篇
第七章 莫高窟428窟佛塔形制淵源考167
第一節 428窟佛塔形制特點168
第二節 佛塔形制特點分析170
第三節 小結194
第八章 榮耀之面:南北朝晚期佛教獸面圖像研究196
第一節 關於獸面圖像的研究196
第二節 獸面圖像類型及其淵源198
第三節 印度的獸面Kirttimukha及其流傳214
第四節 Kirttimukha或貪魔阿緇在中國的流傳225
第五節 小結229
第九章 結語231
附錄一 張僧繇生平考234
附錄二 袁昂、袁子昂考辨242
附錄三 於義妻獨孤夫人身份考254
附錄四 敦煌西魏、北周寫經262
參考文獻266
索 引278
致 謝283
圖目錄
緒圖-1 莫高窟位置名稱示意圖13
圖1-1 釋法海造彌勒佛像背面(南齊永明八年)26
圖1-2 西安草灘出土白石龕像(北周,西安市博物院藏,筆者 攝)27
圖1-3 須彌山45窟帳形龕27
圖1-4 麥積山第4窟28
圖1-5 鞏縣第3窟中心柱北面及西面29
圖1-6 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四面造像碑(1949年陝西乾縣出土)29
圖1-7 武成元年(559年)絳阿魯佛道造像碑右側佛像龕30
圖1-8 北周、北齊帳飾30
圖1-9 大同智家堡石槨墓(北魏)31
圖1-10 南梁及北周佛立像33
圖1-11 部分草灘白石龕像線描圖(筆者 繪)37
圖1-12 草灘龕像袈裟類型(筆者 繪)38
圖1-13 南齊造像38
圖1-14 西魏大統八年(542年)楊子受造釋迦像39
圖1-15 彌勒造像(WSZ47)(梁,成都萬佛寺出土)39
圖1-16 北周觀音立像(筆者 攝)41
圖1-17 北周菩薩像41
圖1-18 撿挬菩薩像(成都萬佛寺)41
圖1-19 北周興安縣令劉約造像(四川廣元出土)42
圖1-20 四川廣元皇澤寺15窟42
圖1-21 毗濕奴像(6世紀,北印度Dashavatara神廟)43
圖1-22 四川廣元皇澤寺北周龕43
圖1-23 裝飾鈴鐺對比圖44
圖1-24 立佛(BL04-002)座兩側線刻45
圖1-25 保定二年僧賢佛造像(碑林博物館舊藏)46
圖1-26 保定五年菩薩像(碑林博物館藏,筆者 攝)47
圖1-27 6世紀上半葉佛教藝術傳布示意圖(筆者 制)58
圖1-28 《絲綢之路示意圖》中位於絲綢北路上的突厥可汗庭59
圖1-29 突厥可汗世系(545—581年)61
圖2-1 北周康業墓圍屏正面第二幅拓79
圖2-2 徐顯秀墓壁畫79
圖2-3 斯里蘭卡獅子岩中的人物(5世紀末)80
圖2-4 固原李賢墓壁畫人物(北周)81
圖3-1 須彌山石窟窟區分布示意圖85
圖3-2 須彌山45窟平、剖面圖86
圖3-3 須彌山46窟平、剖面圖86
圖3-4 須彌山45窟內景(張總 攝)87
圖3-5 西安草灘出土漢白玉龕像(北周,西安市博物院藏,筆者 攝)88
圖3-6 須彌山45窟帳形龕88
圖3-7 北周帳飾89
圖3-8 北周帳龕龍頭裝飾89
圖3-9 草灘部分漢白玉龕像線圖(筆者 繪)91
圖3-10 須彌山46窟右壁龕像局部91
圖3-11 北周的鈴鐺裝飾92
圖3-12 西安草灘漢白玉龕像佛座部分(筆者 攝)92
圖3-13 須彌山46窟中心柱正面龕像佛座部分(張總 攝)92
圖3-14 長安佛立像(西安市博物院藏,筆者 攝)93
圖3-15 須彌山46窟立佛局部(張總 攝)93
圖3-16 西安草灘出土漢白玉龕像(筆者 攝)94
圖3-17 須彌山46窟佛像(張總 攝)94
圖4-1 北周窟群(筆者 制)105
圖4-2 北周窟群立面示意圖106
圖4-3 莫高窟北周窟連續平面圖106
圖4-4 第一期洞窟平、剖面圖109
圖4-5 438窟壁面布局示意圖(筆者 繪)110
圖4-6 432、438、461窟佛像111
圖4-7 北周堦期菩薩像112
圖4-8 428窟平、剖面圖112
圖4-9 428窟圖像布局平面示意圖(筆者 制)113
圖4-10 290窟中心柱布局示意圖(筆者 制)114
圖4-11 296窟平、剖面圖115
圖4-12 296窟南壁布局示意圖(筆者 制)115
圖4-13 428窟佛、菩薩像116
圖4-14 297窟西壁117
圖4-15 西魏、北周造像比較118
圖5-1 莫高窟296窟南壁位於窟頂和下部的本生畫123
圖5-2 莫高窟北周窟壁畫布局示意圖124
圖5-3 絲綢之路東段南北兩道石窟位置示意圖126
圖5-4 北石窟寺165窟與南石窟寺第1窟平面圖127
圖5-5 北石窟寺165窟西壁立面圖127
圖5-6 165窟西披薩埵太子本生128
圖5-7 莫高窟428窟薩埵太子本生128
圖5-8 南石窟寺第1窟窟頂西、北、東披佛傳故事128
圖5-9 鞏縣第1窟窟外東側立佛及協侍菩薩129
圖5-10 涇川南石窟寺第1窟佛像129
圖5-11 慶陽北石窟165窟彌勒菩薩130
圖5-12 鞏縣第1、3窟平面圖131
圖5-13 鞏縣石窟第1窟與第3窟壁面布局131
圖5-14 鞏縣第3窟與莫高窟301窟窟壁布局比較(筆者 繪)132
圖5-15 鞏縣第1窟南壁 (入口)與莫高窟428窟東壁布局示意圖132
圖5-16 鞏縣第1窟與莫高窟428窟中心柱布局對比示意圖(筆者 繪)132
圖5-17 莫高窟428窟內景133
圖5-18 鞏縣第1窟與莫高窟428窟側壁布局比較圖(筆者 制)134
圖5-19 慶陽北石窟寺240窟造像143
圖5-20 南北朝時代高僧分布圖145
圖6-1 如來立像 [日]天平七年148
圖6-2 如來立像 [日]緣祿十三年 148
圖6-3 北齊造像150
圖6-4 青州龍興寺北齊佛像身體比例圖(筆者 攝)151
圖6-5 北周佛像比例151
圖6-6 北齊、北周菩薩造像比例圖(筆者 攝、繪)152
圖6-7 北齊、北周佛像面部比例關係示意圖153
圖6-8 竇寨村出土的編號XHD07-001和002號佛像頭部154
圖6-9 開皇六年菩薩像(碑林舊藏,筆者 攝)157
圖6-10 沁陽真谷寺千佛堂一佛二菩薩線圖(隋,筆者 繪)157
圖6-11 唐代佛、菩薩像157
圖6-12 密體師系160
圖6-13 疏體師系161
圖6-14 北周武帝像(傳)閻立本唐162
圖6-15 北周佛像(西安市博物院,筆者 攝)162
圖7-1 莫高窟428窟佛塔(北周)169
圖7-2 北魏五塔組合式佛塔173
圖7-3 漢代禮制建築平面示意圖173
圖7-4 漢代陶樓(甘肅武威雷台漢墓出土)174
圖7-5 藥王山北周四面線刻造像碑中寺院(筆者 繪)174
圖7-6 菩提樹垣平面示意圖(筆者 繪)175
圖7-7 鹿野苑Panchaytan 廟(薩爾那特考古博物館)175
圖7-8 Panchaytan 廟平面圖(筆者 繪)176
圖7-9 犍陀羅浮雕塔177
圖7-10 塔叉始羅佛塔遺蹟(犍陀羅,公元1世紀)177
圖7-11 帶有四根石柱的佛塔(犍陀羅,公元2世紀,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藏)178
圖7-12 三寶禮拜178
圖7-13 428窟佛塔線圖179
圖7-14 428窟佛塔五塔組合形成來源示意圖179
圖7-15 428窟佛塔主塔上部(筆者 繪)180
圖7-16 北響堂南洞外立面示意圖181
圖7-17 南響堂第7窟外立面線圖 (北齊)182
圖7-18 臨潼博物館藏北周造像碑佛塔線圖(筆者 繪)184
圖7-19 428窟佛塔覆缽頂及塔剎部分189
圖7-20 賓主相會圖的正面屏風(北周)189
圖7-21 藥王山北周小石塔基座圖案(筆者 繪)190
圖7-22 印度—中國佛塔演變示意圖(筆者 繪)191
圖7-23 契拉斯2號岩佛塔岩畫192
圖7-24 塔爾潘岩畫(6?世紀)193
圖7-25 犍陀羅小塔(斯瓦特博物館藏)193
圖7-26 供養石雕塔(羅里延唐蓋出土,2?世紀)193
圖7-27 428窟五塔主塔193
圖8-1 水泉石窟北壁第9龕拓片203
圖8-2 佛五尊造像碑(北魏,西安小雁塔博物館藏,筆者 攝)203
圖8-3 莫高窟 285窟南披(西魏)204
圖8-4 敦煌249窟佛像華蓋(西魏,筆者 繪)204
圖8-5 菩薩立像(北齊,諸城博物館藏)204
圖8-6 彩繪觀音(北齊,青州博物館藏)204
圖8-7 釋迦多寶彌勒造像碑(北魏,西安小雁塔博物館藏,筆者 攝)205
圖8-8 高平王元寧為亡妻造釋迦佛立像(東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205
圖8-9 四面石龕像(北齊,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205
圖8-10 山奇塔1號遺址雕刻(公元前1世紀)206
圖8-11 Vipaya Buddha(公元2?世紀,馬圖拉)206
圖8-12 禮拜佛舍利(犍陀羅)207
圖8-13 Miracle of rvast(公元2?世紀,犍陀羅)208
圖8-14 Romaka Jataka (貴霜時代,馬圖拉)208
圖8-15 雲岡第6窟後室中心塔柱下層北龕(佛傳故事,雲岡二期)208
圖8-16 第11窟東側附屬窟群(雲岡二期)208
圖8-17 水泉石窟北壁第9龕(北魏)209
圖8-18 水泉石窟甬道北壁16龕209
圖8-19 Kirttimukha石柱(笈多時代)209
圖8-20 Svarga Brahma 神廟遺址(公元618?96年)210
圖8-21 Svarga Brahma 神廟石柱局部210
圖8-22 卡朱拉霍(Khajuraho)神廟建築裝飾(公元10?1世紀)210
圖8-23 Kirttimukha石雕板(公元10世紀)211
圖8-24 北印度Bhojeswar Mandir神廟門廊(11世紀)212
圖8-25 Ghateswar神廟門廊(9?2 世紀)212
圖8-26 高平王元寧為亡妻造釋迦佛立像局部(東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213
圖8-27 山奇建築群45號遺址佛像(7?0世紀)213
圖8-28 索蘭克王朝時期摩訶拉(Modhla)太陽神廟頂部Kirttimukha雕刻(11世紀)213
圖8-29 Kirttimukha 笈多(5?世紀)215
圖8-30 Kirttimukha 帕拉馬拉王朝(11世紀)215
圖8-31 高平王元寧為亡妻造釋迦佛立像局部(東魏)216
圖8-32 Kirttimukha 石柱局部(笈多)216
圖8-33 Tjandi Kalasan神廟(中爪哇,8?世紀)217
圖8-34 波羅浮屠Barabudur(中爪哇,9世紀)217
圖8-35 康業墓棺床線刻Kirttimukha圖像(北周,西安小雁塔博物館藏,筆者 攝)218
圖8-36 安伽墓墓門橫額218
圖8-37 婁睿墓墓門(北齊)218
圖8-38 田梁寬等造像碑(北魏,西安碑林博物館所藏)219
圖8-39 田梁寬等造像碑上部線圖219
圖8-40 阿富汗蘇爾科房撲⊿(urkh kotal)祆教神廟內塔形祭壇(貴霜時代,公元2世紀中葉)222
圖8-41 蘇爾科房撲旖躺衩砥矯嬙?22
圖8-42 造塔(犍陀羅)223
圖8-43 斯瓦特位於高台上帶有柱子的佛教神祠(筆者繪)223
圖8-44 河南鄧縣學莊村南朝畫像磚墓(南朝)226
圖8-45 鄧縣學莊村南朝畫像磚墓獸面線圖226
圖8-46 佛像碑碑陰(西魏,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228
圖8-47 權氏造像碑(西魏,大統十二年)228
圖8-48 白石菩薩(北周,西安小雁塔博物館藏,筆者 攝)229
表目錄
表1-1 《貞觀公私畫史》錄《梁太清目》所載繪畫表21
表1-2 北周造像佛衣衣紋類型表35
表1-3 北周、北齊交聘時間表48
表2-1 《歷代名畫記》所載曾歷北周畫家統計表63
表2-2 鄭法士大致生平活動時間(一)65
表2-3 鄭法士大致生平活動時間(二)65
表2-4 北周名號、命數一覽表73
表2-5 唐代史料中鄭法士作品一覽表77
表3-1 須彌山石窟調查結果對比86
表4-1 西魏、北周時期西域諸國朝貢表101
表4-2 西魏、北周曆任瓜州地方長官一覽表102
表4-3 莫高窟北周各家分期表107
表4-4 432窟中心柱109
表4-5 432窟四壁109
表4-6 461窟四壁110
表5-1 北周窟故事畫類別及分布121
表5-2 十六國、北周佛傳、本生因緣故事窟位表122
表6-1 天平七年和緣祿十三年佛像比例關係對照148
表7-1 藥王山北周小石塔類型185
表7-2 雲岡及龍門單層覆缽塔表186
表8-1 北朝獸面圖像統計表199
表8-2 佛教藝術中獸面組合類型2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