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西遷

北匈奴西遷

西漢晚期,匈奴分裂,北匈奴繼續與漢朝為敵。公元73年至91年,東漢聯合南匈奴持續發動了對北匈奴的戰爭,耿夔將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北匈奴則逐漸向西後退,直至頓河多瑙河流域,並以南俄羅斯大草原為基地,對羅馬帝國發動戰爭,是致使羅馬帝國最終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匈奴西遷
  • 原因:北匈奴在對漢戰爭中失利
  • 起點漠北,蒙古高原
  • 終點多瑙河流域
遷移歷程,歷史成因,後記,爭議,

遷移歷程

北匈奴西遷一共分為13個階段,分別為:
一、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二、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三、北匈奴西遷的第二站:錫爾河流域
四、北匈奴西遷的第三站:頓河以東、裏海以北
五、北匈奴西遷的第四站:頓河以西、多瑙河以東
六、占據南俄羅斯草原後,匈奴人的活動
七、匈奴烏爾丁大單于的活動
八、匈奴帝國的建立
九、阿提拉大單于統治的確立
十、鼎盛時期的匈奴帝國
十一、阿提拉的高盧戰記
十二、上帝之鞭西羅馬的懲罰
十三、阿提拉神秘的死亡與匈奴帝國的瓦解

歷史成因

退出蒙古高原
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大傷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晚期,匈奴發生了分裂,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順漢朝,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于也被漢將陳湯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漢匈關係從此走向和解。東漢初年,在匈奴貴族中反漢的勢力重新抬頭,導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經常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而當時東漢剛剛建立,國力還屬於恢復期,因此,直到漢明帝時,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
公元73年,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並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漢和帝時,又發動了針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89年,竇憲、耿秉率領漢軍大敗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
公元91年,耿夔率領漢朝大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只得向西逃竄。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而與漢為敵的北匈奴,則受到漢與南匈奴的合擊,已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伊犁河流域
與其說是西遷,還不如西逃貼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單于戰敗後,率殘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烏孫國,在其立足後,仍然出沒於天山南北,實施掠奪。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班勇於公元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
班勇離職後,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斐岑於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於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開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錫爾河流域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鹹海。在漢時,這裡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至於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動,因為缺乏史料記載,就不得而知了。
西遷第三站
頓河以東、裏海以北,大約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現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這段歷史在我國《北史.西域傳》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中,都有過記載。北匈奴殺死了阿蘭國國王,徹底征服了阿蘭國。
西遷第四站
頓河以西、多瑙河以東
憑藉著在阿蘭國的休整和補給,北匈奴徹底恢復了元氣,掠奪、貪婪的本性讓他們對頓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經今天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擺下軍陣,準備迎擊匈奴,而匈奴人則趁夜晚偷偷從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後抄襲西哥特人軍陣背後,西哥特人慘敗,只得向西逃竄至多瑙河。面對前赴後繼的蠻族遷徙潮,羅馬帝國的皇帝被迫允許蠻族進入帝國疆域,自此,帝國的邊境不再是一道不可跨域的領域,東、西哥特人得以渡過多瑙河,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而此時的羅馬帝國,距離三世紀危機的結束並不長。
公元378年,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親征哥特人,結果被哥特人殺死,帝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時的匈奴,由於占據了南俄羅斯大草原,暫時穩定了下來。
占據南俄羅斯草原後,匈奴人的活動
在打敗哥特人,占據南俄羅斯草原後,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開始急劇增加,同時,小部分的匈奴騎兵仍然在騷擾臨國:一股匈奴騎兵渡過了多瑙河,與哥特人一起騷擾羅馬帝國;另一股匈奴人,於公元384年進攻美索不達米亞,攻占了愛德沙城;還有一股匈奴人於396年,侵入了薩珊波斯帝國。整體而言,匈奴人這段時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羅斯草原休整為主,為下一步的大規模入侵積蓄力量。
匈奴烏爾丁大單于的活動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而此時的匈奴正處於烏爾丁大單于的統治。烏爾丁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對東羅馬帝國色雷斯省總督說過,凡是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願意,他都能征服。
公元400年,匈奴在烏爾丁大單于領導下,又開始向西大規模入侵,一舉奪得了整個多瑙河盆地,並一度攻入了義大利,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羅馬腹地進軍。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西羅馬帝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烏爾丁大單于的宏圖大志還未實現就一命嗚呼了:公元408年,烏爾丁率軍騷擾東羅馬帝國,在搶得大量財物準備撤退時,遭羅馬人的襲擊,烏爾丁大單于就這樣戰死在沙場。
匈奴帝國的建立
在疆土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以匈牙利平原為統治中心的匈奴帝國,在奧克塔爾大單于時已基本建立起來,單于王庭穩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附近,這個軍事帝國成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最嚴重的威脅。烏爾丁大單于死後,匈奴帝國沉寂了一段時間,而在奧克塔爾大單于率領下,匈奴帝國又開始興盛起來,奧克塔爾死後,他的兄弟盧加繼承了王位。盧加大單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兩次蹂躪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和馬其頓,逼迫東羅馬帝國皇帝向匈奴帝國年貢350磅黃金,此後,東羅馬帝國又被迫在邊境向匈奴帝國開放互市,來確保邊境的安寧,匈奴人的榮耀終於在西方找了回來。
阿提拉大單于統治的確立
434年,盧加單于去世,他的兩個侄兒阿提拉和布列達共同繼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領土。兩位單于即位不久,便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要求東羅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還要年貢翻番,由350磅黃金上漲到700磅黃金,東羅馬皇帝受武力脅迫,只得答應。
445年,布列達單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為匈奴帝國唯一的大單于。阿提拉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傢伙,在他的率領下,整個歐洲都沉浸在對匈奴的恐懼之中,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來到了。
鼎盛時期的匈奴帝國
阿提拉大單于獨自掌權後,馬上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不過戰爭的矛頭卻指向了北歐和東歐。在北歐和東歐,盎格魯撒克遜人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倫三島,而許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戰敗,紛紛向匈奴投降。
在鞏固了東方和北方後,阿提拉大單于在447年大舉進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軍隊接連戰敗,匈奴的騎兵一直深入到達達尼爾海峽和希臘的溫泉關,嚴重威脅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求和,雙方在448年簽定和約,東羅馬除了馬上向匈奴支付賠款6000鎊黃金,年貢也由700磅黃金漲到2100磅黃金。
至此,匈奴帝國的疆域東到裏海,北到北海,西到萊茵河,南到阿爾卑斯山,盛極一時。而東羅馬帝國經過匈奴的長期劫掠和年貢的沉重負擔,財富已基本耗盡,於是,阿提拉大單于又將目光投向了西羅馬帝國
阿提拉的高盧戰記
450年,阿提拉大單于在完成了對東、北、南的征服後,將矛頭指向了西羅馬帝國。該年,阿提拉派使者來到羅馬,要求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為妻,並要求西羅馬帝國拿一半的國土作為嫁妝。如此過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羅馬皇帝的拒絕,於是阿提拉大單于以此為藉口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當年,阿提拉集結了大批匈奴戰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僕從軍,號稱50萬,渡過萊茵河,向西羅馬的高盧(今法國)發動進攻。高盧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獵物一樣,被匈奴人一個接一個地摧毀,最終匈奴軍主力又圍攻高盧重鎮奧爾良。此時,面對共同的敵人,西羅馬人和西哥特人暫時放下他們的爭鬥,組成聯軍來救援奧爾良。面對聯軍,阿提拉放棄了對奧爾良的圍攻,開始機動迂迴,尋機與敵決戰。
公元451年9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軍與西羅馬西哥特聯軍,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開了大決戰。戰鬥打得非常慘烈,僅過了一天,雙方戰死者就達15萬人,最終,西哥特國王戰死,餘部也撤離戰場,而匈奴也損失慘重,無力再進攻,只得退回萊茵河,重新積聚力量。
上帝之鞭對西羅馬的懲罰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國再次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被稱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開始了對西羅馬的懲罰。阿提拉率領的匈奴軍隊翻過了阿爾卑斯山,攻入了義大利。義大利北部地區遭到了匈奴人瘋狂的攻擊,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毀。此後,匈奴人攻占了重鎮阿奎萊亞,揮師直搗帝國的首都羅馬城。西羅馬皇帝萬分驚恐,只得派羅馬教皇利奧一世匈奴人議和。
恰在此時,匈奴軍中突發瘟疫,而東羅馬帝國的援軍也快到達羅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應議和,但在撤軍前仍揚言,如果西羅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送到匈奴,他還會來攻打西羅馬。就這樣,羅馬人眼睜睜地看著匈奴人滿載著搶奪來的財物揚長而去,只留下義大利北部的一片廢墟。
阿提拉神秘的死亡與匈奴帝國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大單于又娶了一名少女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卻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大單于之位,打起了內戰,匈奴帝國在瞬間瓦解崩潰了。匈奴帝國的內戰,給了被奴役民族以機會,454年,東哥特、吉皮底人組成聯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奴,從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羅斯草原。
在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奴帝國,發動了對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戰爭,遭到失敗。468年,他又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結果自己戰死沙場,從此匈奴人逐漸沉寂了下去,直至被歷史徹底遺忘。

後記

匈奴帝國崩潰不久,深受匈奴摧殘以及匈奴引發的蠻族西遷影響的西羅馬帝國也徹底走向了絕路,公元476年,日耳曼僱傭軍攻占了羅馬城,末代皇帝、6歲的羅慕洛被俘虜,西羅馬帝國自此滅亡,標誌著歐洲封建時代的開始。

爭議

對於匈人是否便是當初西遷的北匈奴的直接後裔,學界尚存在爭議,但北匈奴的西遷實際上可以看作一場遊牧民族大遷徙的骨諾米牌效應的起點,由北匈奴西遷開始,最終到達歐洲的匈人實際上是混雜了整個西遷路上的各蠻族部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