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八里莊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楊姓從丁家夼村遷到羊角溝村南邊建村居住。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劉姓從河北村(今新興村)遷來,李姓從朱家莊遷來,此時村名稱南莊,與羊角溝同屬一個行政村。1960年8月為獨立行政村,因位於縣城北八里處,故命村名北八里莊。 北八里莊位於海陽市城區北部,地處東經121°08′,北緯36°48′。東與秋林頭村為鄰,西與鞋西溝村相連,南與瀝青廠相接,北與羊角溝村相交。村東有煙鳳公路,南距海陽市政府駐地4公里,隸屬東村街道辦事處。 全村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有耕地20.5公頃,荒山12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大豆、蔬菜、蘋果等。 2002年,全村117戶,331人。有楊、劉、李等3姓,均為漢族,劉姓人口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八里莊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
  • 地理位置:山東省
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大事記

1942年本村解放。 1960年8月與羊角溝村分開。單設行政村。 1980年大隊投資5000多元,在村南挖大口井1個,並配套灌溉設施;在河東岸挖平塘2個。 1982年社員每戶投資50元,村投資3.5萬元,用上電網供電。 1993年村投資3.7萬元,每戶村民投入200元,安裝上自來水。 1995年在村南規劃土地1公頃,栽上了銀杏樹。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75年,本村成立國小,教師2名,學生53人。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到2002年,全村有國中生30人,中專生5人,大學生7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本村是一個窮村,耕地薄,產量低,村民過著半糠菜半糧的生活。建國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2000年,人均收入2750元。2002年,全村有拖拉機、三輪車30多輛,機車35輛,電視機90台,電冰櫃26台,電話機82部。 村莊建設解放前,村民住的是一把泥一把草一堆亂石結構的矮舊草房,街道歪斜不齊,人均住房5平方米。建國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村“兩委”統一規劃,大街寬為8米,小巷寬為4米,街道整齊,車輛暢通;新建房子全為鋼筋、水泥、磚瓦、方正石結構,房屋高大,方磚鋪地,瓷磚牆面,玻璃門窗,通風明亮。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2年,村投資3萬多元,用上電網供電,結束了煤油燈照明的歷史。1993年,村投資3.7萬元安裝自來水。2000年,安裝電話82部。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李永臣為本村第一名中共黨員。1960年8月前,與羊角溝屬一個行政村。本年8月,單設行政村。先後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李永臣、李永起、劉敬謙、李永起、李中濤、李永讓、李永秀、李永起、劉煥波、李中濤、劉敬利、劉煥波。2001年9月起,劉煥波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員13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60年,村設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先後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劉風山、劉敬謙、李永臣、劉敬謙、李永讓、劉煥波、劉京利、李忠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