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概述
平昌當地時間2018年2月25日21時16分,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將奧運會會旗交到北京市市長、
北京冬奧組委執行主席
陳吉寧手中。五環旗幟在空中飄揚,億萬中國人民邀請世界朋友2022相約北京!隨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體育場響起,透過舞台上的電子顯示屏,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唱國歌。隨後,上演歷時8分鐘的“2022,相約北京”。
演出內容
8分鐘演出的主題是“2022,相約北京”
象徵第24屆北京冬奧會的24名輪滑演員和24個帶透明發光螢幕的智慧型機器人來到舞台。這24名演員均來自北京體育大學,其中22名輪滑少年身著LED串燈服飾,另外2名少年演繹“熊貓隊長”。藉助高科技實現的影像變幻,輪滑少年在舞台留下了滑行軌跡,透明螢幕(冰屏)搭配可以“跳出”華麗舞步的移動機器人,給人們帶來了一場融合科技與文化的視聽盛宴。
在輪滑少年和機器人的共同配合下,冰雪運動的線條圖案在舞台上徐徐展現,立體演繹了冰球、冰壺等冬季體育項目。24名演員變身冰球桿,將投射出來的冰球穿越透明螢幕,濺起無數冰花;之後又擊打冰壺,讓其與透明螢幕碰撞,產生覆蓋全場的炫目光環。
燈光漸暗,舞台上模擬出湖面結凍的效果,成群的魚兒在清澈的湖水中歡暢地游來游去,猶如大自然的精靈,給冬日增添了蓬勃的生機。此時,輪滑少年們開始滑行,冰屏上則出現北極熊、鹿、飛鳥和魚群的投影,與演員們的滑行軌跡交相輝映,詮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不經意間,滑行的軌跡編織出一幅巨大的中國結。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正值中國春節,在春節期間編織中國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象徵著團結、友愛和吉祥。
隨後,輪滑少年們繼續滑行,用滑行的軌跡編織五彩曲線;而“冰屏”則用影像講述中國故事:長城、高速鐵路、中國現代化城市、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大劇院、中國橋樑、高速公路、“中國天眼”、大飛機、空間站等紛紛出現於“冰屏”上,向世界展現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成果。
演員繼續滑行,從空中的航拍鏡頭看到,他們的軌跡從五彩曲線逐漸繪成一條五彩中國龍。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人的吉祥圖騰。之後,演員又繪出一片鳳凰的羽毛,進而呈現出鳳凰展翅。“龍鳳呈祥”,代表中國人對冬奧會的美好祝福。
這時,24個智慧型機器人漸漸組成一個圓,舞台中央出現了蔚藍的地球,透明螢幕上,是五大洲兒童的歡快笑臉;舞台周邊則被彩帶、橄欖枝和梅花環繞。梅花和牡丹、荷花、菊花一起,並稱中國“四大名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以其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之後,象徵奧運的五環標誌出現。多維互動下的地球村、笑臉、橄欖枝、梅花和五環,體現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和平,共建更加美好世界的願景。
演員的滑行軌跡又描繪出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2017年12月剛公布的這一會徽代表了中國為圓冬奧之夢,圓“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之夢,圓體育強國之夢作出的不懈努力,也體現了中國推動世界冰雪運動發展、推廣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大國擔當。
春節期間,北京冬奧組委為邀請億萬中國網友共同參與“冬奧有我”全民線上邀請活動,向全世界發出誠摯邀請。而在閉幕式現場,兩個“熊貓隊長”化身“熊貓信使”,之後又變成卡通形象,通過大螢幕上的時空隧道“回到”中國,在祖國各地收集中國人民向世界發出的誠摯邀請。
隨後,“熊貓信使”把來自中國的友好情誼裝入信封,又回到了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此時,碩大的信封展開之後,全國人民一起向全世界發出邀請。信封下方,從1924年首屆冬奧會到2018年平昌冬奧會,共23屆冬奧會舉辦年份依次出現,輪滑少年接著滑出2022的字樣,舞台周圍出現了用世界各國語言書寫的“相約北京”。
無數中國人歡迎世界朋友的畫面在邀請信中出現,人們通過網路“直達”平昌冬奧會現場,共同說出這句話:“2022相約北京!”
主創團隊
策劃:
張和平(現任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文聯主席。曾任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
設計理念
張藝謀透露,中國進入新時代,和十幾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已經能向世界講述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中國8分鐘的表演內容很現代,這不太想體現“向後看”的東西,而是要反映一些當代中國的新成就。
張藝謀、沙曉嵐透露,雖然節目時間很短,但也要“用世界的語境講中國故事”,充分表達“2022、北京見”的核心理念和中國熱情。平昌冬奧會閉幕式舉辦時間恰逢中國農曆新年,“中國年”的元素會在表演中強調歡迎來中國過年的信息。
張藝謀透露,“北京8分鐘”表演將加入新技術等創意元素,表演內容不求全,不求大,關鍵在於求精,注重科技內容,突出大內容。不會再走“恢弘壯闊”“千人擂鼓”等大場面人海戰術,而要突出個性化、情感化和技術化。
“我們在申冬奧宣傳片中就一直強調‘歡迎來中國過年’的信息。2022年冬奧會舉辦期間,恰逢中國傳統春節,對於好客的中國人來說,請五湖四海的賓朋到家裡過年,很有意義。”張藝謀說,“不僅是過年,我們要用獨特的文化信息,在短短几分鐘裡讓更多海外觀眾產生‘我想去中國’的濃厚興趣。”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同時,也在經歷著飛速發展。張藝謀告訴記者:“短短8分鐘,我們說不完上下五千年。展示在觀眾面前的應該是濃縮的一個‘點’。”
“傳統和現代是不能割裂的。我希望用現代手法、現代思維觀念去表現傳統元素。”沙曉嵐透露,“就是將中國當前創造的輝煌濃縮到中國歷史文化創意元素中去。”
準備歷程
導演確定
2017年1月6日,張藝謀在原創冰上真人秀節目《
跨界冰雪王》開播發布會上宣布:“參與執導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8分鐘表演環節。”
設備抵韓
2018年2月12日,12輛載有“北京8分鐘”演出設備的卡車抵達閉幕式舉辦地—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據“北京8分鐘”表演團隊演出協調部部長張樹榮介紹,演出設備在2018年1月20日和21日分別從
天津港和
青島港通過海運先期運到
韓國原州,在2018年2月9日平昌冬奧會開幕式之後,團隊成員騰出體育場倉庫,為“北京8分鐘”做準備。
2018年2月12日下午起,先期抵達的65人技術團隊開始安裝調試,全部工作於2月17日完工。
導演抵韓
2018年2月17日,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總導演張藝謀率領的“北京八分鐘”主創團隊抵達韓國。專程來到閉幕式現場,與韓方總導演和轉播團隊開展有關演出的協調工作。
準備就緒
“北京8分鐘”團隊總製作人沙曉嵐介紹,表演團隊在抵達韓國後,到閉幕式場地——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進行了兩次排練,其中2月17日晚進行了一次技術演練,2月18日晚進行了帶有獨立合成燈光和視頻投影的演練。
各方評價
“中國擁有足夠的文化自信,不需要在八分鐘這么短的時間內表達太多東西。此時,用高科技的手段展示“歡迎到長城下來滑雪”,成為了最好的選擇。至於如何在文藝表演中體現科技含量,將機器人變成一個載體,和長城磚結合,“將它做成一個移動的平台,萬向移動,自由轉換,準確定位”。“選擇使用機器人,就等於選擇了風險。張藝謀團隊將最大精力放在了如何確保演出當天機器人不出意外。”“機器人有可能隨著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發生不可預測的狀況,這是把雙刃劍。當採用了人工智慧的方式以後,誰也不敢保證百分百不出錯,而這也對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藝謀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像是關於中國的歷史課,這次的表演像科幻電影”。“我看到了中國的未來,可惜表演時間有點短”。—巴西FSB新聞社的記者阿貝拉杜·安東尼奧·門德斯
“‘北京八分鐘’的展示非常棒,是當代中國的縮影,讓大家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我很期待四年後去中國報導北京冬奧會。”—記者阿邁爾·馬德哈尼
“簡單但富含高科技”。她特別對熊貓印象深刻,因為這是中國的標誌。“我對北京冬奧充滿期待,想去中國看看,覺得一定會是美好的回憶。”—韓國志願者金藝琳
“全世界的國家可能都希望能有一隻熊貓在自己的動物園裡吧,毫無疑問,中國選對了‘代言人’,熊貓可愛又富有親和力,是很好的友誼使者。”—在國際奧委會新聞提供部門工作的英國人史蒂芬·蘭特爾
演出幕後
【第一幕】推屏演員:機器人正常燈亮起 我的“8分鐘”就結束了
在“北京8分鐘”的整個演出過程中,有48名演員只出現正式表演前,他們兩人一組,推著機器人和“冰屏”最先上場,機器啟動後迅速下場。每組對應一個號碼,1號屏、21號屏、24號屏,在採訪推屏演員的時候,他們說的最多的是自己所推的那塊“冰屏”編號。
集訓時每天要推800斤重代用道具走近千米
21號螢幕是由常睿和同伴一起推上閉幕式中央舞台的,為了儘量不讓現場觀眾看出來,他們一身黑色緊身衣,只露出眼睛部分。聽到啟動成功的指令,他們就算完成了這次“8分鐘”演出的任務,總共上場時間不到3分鐘。
常睿,2018年23歲,來自甘肅蘭州,是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一名大四的學生,是一名推屏演員。介紹完自己,他發現了記者的疑惑。“我們就是要推著表演時用的一種設備上場,這個設備主要部分是一塊顯示屏。”
在8分鐘表演中,輪滑演員與機器人的互動讓人難忘,機器人配載的顯示屏上不時變化出圖案,將現場點亮。常睿在場下盯著21號屏,轉身、前行,一切正常運轉,他鬆了口氣。雖然沒有在8分鐘演出時露臉,他的工作一樣重要,到平昌之前,在北京封閉訓練了近3個月。
在北京集訓的時候,他們每天至少要推著800斤的道具來回走上千米。“開始推的訓練屏時600斤,真正用在表演中的屏時800斤,所以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力量訓練。”另外一位推屏演員劉京和常睿是校友,這次也被選中參加演出。兩個人一組,一前一後,前面的人負責方向和牽引、後面的人負責發力推動。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道具出口到舞台中間,有一個近6米長的坡路,在訓練中,常睿他們就著重練習如何平穩的把道具推上這個坡。“需要慣性,有一個助跑。”劉京說,原地發力推起來會很吃力。
來平昌前告訴家人別守在電視機前盼了
另外一個練習要點就是動作協調統一,這48名推屏演員要將24台機器人推到指定位置,機器人接受統一指令啟動。只有這個環節正常了,接下來的8分鐘才能正常進行。
“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有幾個系列的動作,比如定點。”常睿告訴記者,推到台對位之後,會有統一的口號,讓我們一起降輪,然後再啟動。後台技術人員會和每組推屏演員確認機器是否正常,然後他們就按照順序下場。“整個動作要求在三分鐘之內完成。”
為了這三分鐘,他們要付出三個月的時間訓練。在1月底,記者在北京昌平的訓練基地見到他們,小伙子們狀態很好,就是擔心到了平昌會很冷,現場侯場時候要多加些保暖的東西。
但不論腳下還是身上貼多少暖寶寶,他們的手是不能戴厚手套的,因為推屏的時候可能會有脫手的風險。“我就不戴手套了,抓的那個位置戴著手套容易打滑,就那么一會,堅持一下。”常睿告訴記者,春節要在異國他鄉過了,家裡人很擔心他吃不好,休息不好,也希望在電視轉播時看到兒子的樣子,因為保密,他不能說那么具體,只告訴家裡人,別等在電視機前了盼他了,鏡頭可能給不到。常睿告訴記者:“雖然只是場地里一閃即逝的一個黑影,但21號屏上正常閃動的綠色燈光就是我最好的表演。”
【第二幕】扮熊貓演員:穿戴幾十斤道具 在奧運場地圓夢
於廣水全身罩在熊貓木偶裝里,從觀察口向外看,冬奧會閉幕式現場閃爍著亮光,音樂、歡呼、喝彩、閃光燈……他小時候夢想是當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眼前這些讓他覺得夢想成真了。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於廣水是“北京8分鐘”的一名輪滑演員,他表演全程要套在幾十斤重的熊貓木偶里。
演出前他們在乾什麼是不能說的秘密
2017年11月某一天,北京體育大學舉行了一場選拔,於廣水和一些同學被老師叫去參加,還讓他們做一些奇怪的動作。“搞什麼啊,我心裡納悶。”
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四年級的學生邢志偉也被選拔成為這次表演的一名木偶演員,同樣的選拔過程,讓他摸不著頭腦,跟平時練的動作不一樣,平衡、轉彎、單腿,考察動作更像是在舞蹈。
後來,老師通知他們被選中,要代表國家參加一次非常重要的演出。
12月1日,他們就在北京昌平的訓練基地開始了封閉訓練,見到導演組才知道,於廣水、邢志偉要參加冬奧會“北京分鐘”的演出。這場演出意義重大不言而喻,需要所有人簽保密協定,表演之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他們在幹嘛,更不能透露表演的細節。
直到出發到平昌前一天,他們才告訴家人“初十晚上看冬奧會閉幕式直播啊,裡面有我。”
穿戴道具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其實作為木偶演員,於廣水和邢志偉在整個8分鐘過程中是沒機會露臉的。
第一次拿到演出道具木偶裝的時候,大家覺得新奇。於廣水在同伴的幫助下試著套了一下。“嚯,那個木偶頭的重量直接壓下來,兩個肩膀就像擔上了兩桶水。”他回憶說。穿這身木偶裝至少需要兩個人幫忙,一次穿脫需要15分鐘左右,在訓練間隙,別的演員可以松松鞋休息,他們就只能繼續套著木偶裝。
“沒法坐,沒法靠,只能站著。”邢志偉說,有一次彩排,他們從頭至尾穿著這身木偶裝,大概有4個小時。等彩排結束回到宿舍,肩膀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只想癱在床上睡覺。
在導演和技術團隊的努力下,熊貓木偶的重量控制在15公斤以內,這對表演者來說,道具的重量壓力已經降到最低。
照著卡通片卡通人物學動作
扮熊貓就要有個熊貓的樣子。國內最頂級的木偶道具製作師傅製作了惟妙惟肖的熊貓道具,演員就要負責把熊貓的姿態展現出來。
“我們穿上道具,就要忘了自己,我們一上場就是兩隻熊貓。”於廣水說,要通過熊貓的姿勢表達出情感需要多練習。邢志偉和於廣水每天都會給自己加練一段時間,一個人練,另一個人用手機拍下來回看。“我們回宿舍用手機看視頻,別人看電影,我就挑《功夫熊貓》、《熊出沒》看,卡通片里不是有熊嘛,我學這裡的可愛動作。”邢志偉說。
兩隻熊貓木偶在表演時沒有固定的動作,但需要合著現場地屏打出的投影走既定路線。開始排練還沒有投影輔助,為了儘快熟悉線路,邢志偉就在模擬場地上用粉筆畫出自己的路選,一次排練蹭模糊了,下次練之前再畫。
經過兩個多月的練習,路線早已經刻在兩位演員的心裡。在來平昌之前,演出團隊還堅持每日訓練,他們不斷的細化動作。
【第三幕】輪滑演員:踩旱冰鞋上場 看花樣滑冰視頻學動作
“北京8分鐘”演出上,24名輪滑演員與24個機器人配合完成表演。他們穿著單排輪旱冰鞋不僅要表現出花樣滑凍的美感,還要與背景音樂、燈光效果、地屏視覺效果嚴絲合縫的配合。推屏演員郭露陽說,在場上,他們就像畫筆一樣,在地屏上滑絢麗的圖畫。
郭露陽是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閒與旅遊學院一名大三學生,平時的專業項目就是輪滑,但踩著單排輪滑鞋翩翩起舞這是第一次。“我看到表演的錄像很震驚,因為我想都想不到我會做出這種東西。”
音樂響起,郭露陽和其他輪滑演員一起滑進場地,向右一個弧線,向後轉身穿過兩個機器人……這一切動作是在重複3個多月來的訓練,正式表演的時候,他沒有感到壓力,按部就班的走線、滑行。“忘了自己是在滑旱冰鞋,儘可能展現冰上動作。”這是訓練時導演組的要求,也是這三個月來他們重點練習的內容。
剛進集訓基地,郭露陽信心很足。滑旱冰是他的老本行,沒有什麼難的,但隨著訓練的深入和細化,郭露陽需要重新掌握一套動作。“旱冰比較穩,動作幅度可以大一些,但細微的藝術展現力不如真冰。”表演現場模擬的是一塊冰場,演員們動作要想更逼真,就要模仿冰上運動的動作。教練、導演會指導,訓練之後,郭露陽就自己找花樣滑冰視頻看,每一個手勢、每一下划動,他都默默記在心裡,第二天訓練付諸實施。
來平昌之前的一個月,是演出團隊訓練最忙的時間段。北京的氣溫也逐漸走低,訓練專門找有大風的日子。晚上,訓練場燈光全開,無遮擋的場地四處漏風,郭露陽和同伴們一練就是幾個小時。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是在晚上,場地也可能有大風,所以我們的訓練就儘可能的模擬當地實際情況。”郭露陽說,一次夜場訓練下來,他的鞋裡都是汗,濕冷最難扛。回到宿舍,就像把腳放在暖氣上烤烤。
演出中的黑科技
2.35米熊貓木偶僅重20斤
表演中貫穿始終的兩隻滑冰熊貓木偶讓人印象深刻。熊貓木偶高達2.35米,重量僅有20斤,比初期版本輕了幾十斤。為了達到預期效果,製作團隊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不斷改良和創新。他們在選材上先後嘗試了人造紙藤、天然白藤、竹篾條、鋁合金絲、碳纖維條、PVC仿真藤條等多種材料,反覆對比,進行了上百次測試,才最終確定了用鋁合金管材和碳纖維條相結合,配合LED燈的製作工藝。舞台上,演員要穿著國內最大尺寸的熊貓木偶進行輪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輕。
【解讀】
這兩隻“大熊貓”,是我們劇院創作過的最高的熊貓木偶,同時也是最輕的。我們初選的(熊貓木偶)材料做出來的有七八十斤,遠達不到標準,後來不斷地嘗試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體重慢慢降了下來。此外,為了克服四川和平昌的“水土不服”,我們一次次地調試、升級,爭分奪秒地改良工藝、製作道具,確保萬無一失。——四川南充大木偶劇院院長唐國良
智慧型機器人與演員共舞
位於“冰屏”底部的機器人與輪滑舞者互動,他們攜手從平昌穿越到2022年的北京。這是中國新一代智慧型機器人第一次在國際賽事上表演高難度舞蹈動作,機器人不但要完成動作編排,更要與演員、地面投影聯動表演,同樣實現了技術領域的升級創新。
【解讀】
我們主要實現了技術方面兩點突破。首先是機器人導航更加精準,演員和機器人之間有頻繁的穿梭互動,演出場地內的燈光干擾多,這就要求機器人要看得遠、看得清,同時用最短的時間做出判斷,並迅速做出適應和調整。其次,相比常用的工業機器人,此次的演員機器人動作更複雜靈活,包括完成行進中旋轉、擺動,配合演員做出花哨的動作等。——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雷
機器人身上裝載的大螢幕使表演十分炫酷,移動的機器人,流動的畫面形成多層次,遞進式現場效果。為了體現冰雪主題,24塊大螢幕打造成了像冰雪一樣效果的“
冰屏”(雪花潔白、冰花透明),實現透明圖像顯示,效果更逼真,更靈動。每塊“冰屏”長3米,中間沒有橫樑,背後卡槽與螢幕之間的距離,可以用微米計算。此外,所有螢幕經過了風洞和冷庫測試,達到風速每秒15米的要求。
【解讀】
單螢幕尺寸達到1.5米的跨度,兩塊屏長3米,如果中間沒有支柱,很難穩定。此外,LED屏越長,顏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後面的燈顏色就不一樣了。我們團隊進行技術攻關,不僅生產出了規格更高、工藝更完善的產品,也同步實現了工藝的升級更新。當前的“冰屏”技術,我們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冰屏”研發團隊負責人黃慶生
石墨烯智慧型發熱服幫演員抗寒
“北京8分鐘”台北時間2月25日20時19分進行,現場氣溫為-3℃。為了做好72名演員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創團隊採用了石墨烯智慧型發熱服飾,來確保他們在穿著較薄的演出服時不會被凍傷,還可以保證動作舒展。石墨烯是一種超級新型納米材料,具有超高強度、超高導熱係數,被業界譽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國科研人員研製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電熱薄膜技術,用於智慧型裝備製造,並在國外申請了專利保護。
【解讀】
演員的服裝要求輕薄,能讓他們靈活地做動作,同時,無論是排練場地還是平昌閉幕式現場,天氣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飾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發熱效果。最初對我們的設計要求是在-5℃的環境中,持續發熱8分鐘,後來考慮到候場等因素,調整到在-20℃的條件下,發熱4小時。——石墨烯團隊負責人李月秋
“冬奧有我”參與人次超1億
春節期間,北京冬奧組委邀請億萬中國網友參與“冬奧有我”全民線上邀請活動,向全世界發出誠摯邀請。2月25日20時28分,記者打開這款小程式發現,該活動參與人數已經超過1億人次。
“親愛的朋友:誠摯邀請您2022年來北京看冬奧,過大年!”來自中國的“熊貓信使”,從韓國平昌穿越回北京,收集起所有中國網友的邀請,在“北京8分鐘”表演現場向世界展示這些來自中國人民的邀請。
視覺仿真系統成導演“眼睛”
在整個排練過程中,有兩套視覺仿真系統充當導演的“眼睛”和“指揮棒”。這是由北京理工大學與北京電影學院組建的虛擬視覺團隊設計的“OpenGL表演輔助訓練系統”和“北京8分鐘文藝表演預演系統”。
兩套系統可以根據導演的創意方案將文藝表演過程全部仿真,以可視化的界面和圖紙、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演員的運動軌跡、位置信息、隊形變化、運動速度等,幫助導演把控、決策及完善表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