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車站大樓

北京站車站大樓

北京站車站大樓,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毛家灣胡同甲13號,原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始建的正陽門東車站,1958年10月25日重建,1959年9月15日建成。

北京站車站大樓坐南朝北,東西寬218米,南北最大進深124米,建築面積71054平方米。布局採用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對稱結構,中央為高34米的雙曲扁殼大廳,兩旁鐘樓高43米,東西兩翼角樓高30米。內部設有大小貴賓室6個,軟席候車室1個,普通候車室4個,高架檢票廳候車室1個,重點旅客候車區4個。北京站車站大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座大規模、高技術、設施齊全的大型鐵路車站,是中國鐵路客運的重要樞紐之一,見證了中國鐵路歷史性的跨越發展,對於留存車站的歷史記憶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9月29日,北京火車站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布為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2019年10月7日,北京站車站大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12月27日,北京站車站大樓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站車站大樓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毛家灣胡同甲13號
  • 所處時代:1959年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519-5-003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建築特色,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朝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英國軍隊為了軍事運輸需要和加強對北京城的控制,強行將鐵路從永定門修至前門,正陽門東車站始建。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陽門東車站正式竣工並開通使用。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正陽門東車站被日軍占領,更名為前門站。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10日,前門站更名為北京站。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北京站更名為北平站。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北平站更名為北平東站。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30日,北平東站更名為北京站並沿用至今。
1958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北京站拆除原址,重新建設。同年10月25日,北京站車站大樓工程開工。
1959年9月15日,北京站車站大樓建成。
2022年,北京站車站大樓進行原貌修繕提質工程。

建築格局

北京站車站大樓坐南朝北,東西寬218米,南北最大進深124米,建築面積71054平方米。布局採用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對稱結構,中央為高34米的雙曲扁殼大廳,兩旁鐘樓高43米,東西兩翼角樓高30米。內部設有大小貴賓室6個,軟席候車室1個,普通候車室4個,高架檢票廳候車室1個,重點旅客候車區4個。

建築特色

北京站車站大樓的造型採用民族形式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中央大廳採用混凝土薄殼大跨度結構,又稱預應力雙曲扁殼。大廳的雙曲扁殼是邊長為35米的正方形,居於這座建築的中心,向上隆起。扁殼前方立面,三大琉璃拱窗及其左右兩座琉璃鐘樓有機結合,同時在塔樓與鐘樓之間以琉璃女兒牆連線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建築整體主次分明,體現出中國民族風格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藝術效果。

歷史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站作為“國門”和“首都迎賓門”,承擔著巨量的人流接送工作。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北京站的交通運輸任務越來越重,北京站車站大樓在此背景下開始重建。

文物價值

北京站車站大樓建設僅用時7個月零20天,是一座具有中華民族風格的火車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座大規模、高技術、設施齊全的大型鐵路車站,是中國鐵路客運的重要樞紐之一,見證了中國鐵路歷史性的跨越發展,對於留存車站的歷史記憶具有重要意義。

文物保護

2016年9月29日,北京火車站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布為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2019年10月7日,北京站車站大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2年12月27日,北京站車站大樓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站車站大樓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毛家灣胡同甲13號。
北京站-車站大樓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103、104、專2路公車,在北京站西站下車前往。
  • 捷運
北京市內乘坐捷運2號線,在北京站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北京站車站大樓約6.5千米,駕車約25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