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的前身是電子工程系(五系),1953年建立雷達設計與製造專業,是我國首批建立的從事雷達、遙控遙測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單位之一,1956年建立無線電工程系,1971年更名為電子工程系,2002年由原電子工程系等4個系組建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內保留電子工程系(一院五系),2008年底重組為信息與電子學院。學院曾研製了中國第一套電視發射接收設備、誕生了中國電視第一頻道、研製了中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

學院設信號與圖像處理研究所、通信技術研究所、微波技術研究所、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專用處理器研究所、雷達技術研究所、雷達與對抗技術研究所、信息安全與對抗技術研究所、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等單位。

目前,學院共有各類學生2000餘名。其中本科生900餘名,碩士研究生800餘名,博士生300餘名,留學生30餘名。

基本介紹

學院簡介,歷史沿革及現狀,學科專業,學術隊伍,科學研究,合作交流,院士風采,王越院士,毛二可院士,實驗室及師資隊伍,實驗室,教師隊伍,傑出人才,活動掠影,

學院簡介

歷史沿革及現狀

信息與電子學院(五院)的前身是電子工程系(五系),1953年建立雷達設計與製造專業,是我國首批建立的從事雷達、遙控遙測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單位之一,1956年建立無線電工程系,1971年更名為電子工程系,2002年由原電子工程系等4個系組建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內保留電子工程系(一院五系),2008年底重組為信息與電子學院。學院曾研製了中國第一套電視發射接收設備、誕生了中國電視第一頻道、研製了中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
學院設信號與圖像處理研究所、通信技術研究所、微波技術研究所、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專用處理器研究所、雷達技術研究所、雷達與對抗技術研究所、信息安全與對抗技術研究所、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等單位。

學科專業

學院設有兩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擁有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2個國防特色學科。
學院共設定4個本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對抗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
其中,電子信息工程為北京市特色專業且入選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通信工程為國防特色專業,信息對抗技術教育部特色專業、國防特色專業、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專業、北京市特色專業,學院自1994起設立我校第一個教改試驗班—電子信息類本科教學實驗班,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與教學計畫,進行統一管理和專門培養。

學術隊伍

現有教職工210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教授、研究員)35人,副高級職稱72人,博士生導師48人(含兼職博導6人)。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家級)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2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2人、創新人才推進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1人。
學院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個。

科學研究

學院每年承擔國家“863”、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攻關、國防預研、國防基礎研究等重要科研項目數10項,橫向科技合作項目2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超2億元。
學院實驗室面積約2.4萬平方米,實驗設備資產總值約1.14億元。建有“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衛星導航電子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多元信息系統”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信號採集與處理”國家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嵌入式實時信息處理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分數域信號與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矽基高速片上系統”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信息系統及安全對抗實驗中心”和“電子信息技術實驗中心”兩個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及多個校企聯合實驗室。

合作交流

學院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瑞典、西班牙、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十餘所大學、多個研究機構和企業有著廣泛的交流和聯繫,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教師培訓、科學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友好合作;與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合作舉辦電子工程專業本科合作辦學項目;與瑞典愛立信公司合作建有數字通信技術研究中心;與美國TI公司、安捷倫公司、Ansoft公司、Mentor Graphics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了聯合實驗室。2014年,獲批“新體制雷達理論與關鍵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簡稱“111計畫”),將為學院國際化建設、青年教師培養和高水平人才引進提供良好的支撐。

院士風采

王越院士

王越王越
王越(1932—),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年),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校長、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防科工局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863計畫”國家安全領域專家組顧問、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長期從事火控雷達系統、信息對抗技術的科學研究工作。曾擔任過多個大型火控雷達系統的總設計師和行政指揮,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防基礎科研項目、總裝預研項目,為推動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和國防建設現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機電部科技進步特等獎、國防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1993年榮獲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1999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曾被授予兵器工業功勳獎、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
王越院士經過多年潛心研究,並結合教學與工程實際,提出多活性代理信息系統理論思想,在《中國科學》、《中國工程科學》發表文章予以闡述,成為該領域基礎性論著。所講授的課程《信息系統與安全對抗導論》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出版的教材《信息系統與安全對抗理論》被評為國防特色優秀教材,教學成果《信息對抗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與實踐》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6年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帶領的教學團隊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稱號(2008年)。

毛二可院士

毛二可院士毛二可院士
毛二可(1934—),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北京理工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863計畫”專家委員會顧問、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空軍科學技術與人才培養顧問。
長期從事雷達技術研究,是我國雷達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始終堅持從國家的利益和需求出發,走自主創新之路,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國防預研基金和“863”、“973”計畫研究項目、重點預研項目、演示驗證項目和型號裝備研製任務,對我國動目標顯示、動目標檢測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以第一完成人曾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1991年榮獲光華科技基金特等獎,2001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曾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榮獲政府特殊津貼,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毛二可院士帶領的國防科技工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北京理工大學雷達技術研究所先後獲國家發明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餘項,獲取發明專利200餘項,為國家培養了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1000多名,為我國雷達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實驗室及師資隊伍

實驗室

信號與圖像處理研究所
雷達技術研究所
通信技術研究所
雷達與對抗技術研究所
微波技術研究所
信息安全與對抗技術研究所
微電子技術研究所
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
專業處理器研究所
分數域信號與系統研究所

教師隊伍

信號與圖像處理研究所
正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劉志文 李慧琦
副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何冰松 時永剛 徐友根 鐘曼莉
中級及以下職稱(按拼音排序)
范哲意 林艷飛 王群 周治國
通信技術研究所
安建平團隊
  
正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安建平 卜祥元 高飛 李祥明 王愛華
副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孫磊 沈英 楊傑 周榮花
中級及以下職稱(按拼音排序)
范戎飛 韓航程 劉策倫 劉 珩 盧繼華 聶青 馬永峰 吳浩 王帥 薛艷明 閆雪梅 張宇
匡鏡明團隊
正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匡鏡明 費澤松 劉家康 王華
副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何遵文 王晶 武楠 邢成文 謝湘 趙勝輝
中級及以下職稱(按拼音排序)
楊德偉 張萬成 張焱
微電子技術研究所
正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仲順安 趙顯利
副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陳倩文 陳志銘 黨華 丁英濤 曲秀傑 田黎育
中級及以下職稱(按拼音排序)
陳越洋 高巍 桂小琰 任仕偉 吳海霞 王興華 張蕾
雷達技術研究所
吳嗣亮團隊
正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吳嗣亮 崔嵬
副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馬淑芬 王永慶 侯淑娟 李海 王菊 魏國華 鄭哲
中級及以下職稱(按拼音排序)
陳剛 劉競園 侯建剛 李佳琪 王旭 張欽
龍騰團隊
  
正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毛二可 龍騰 陳禾 許稼 趙保軍 曾濤
副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陳亮 鄧宸偉 丁澤剛 胡程 胡善清 劉峰 李陽 楊小鵬 曾大治
中級及以下職稱(按拼音排序)
陳新亮 高立寧 金燁 李楓 劉飛峰 劉海波 李健 劉泉華 劉偉 任麗香 宋媛媛 唐林波 田衛明 王宏宇 謝宜壯 姚迪 閆宇松 張磊
雷達與對抗技術研究所
正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副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付佗 劉國滿 李雲傑
中級及以下職稱(按拼音排序)
陳德峰 江海清 李岩 王俊嶺 徐成發 楊靜 張雄奎
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
正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韓 力 張彥梅
副高級職稱(按拼音排序)
杜慧茜 丁志傑 傅雄軍 高玄怡 郜志峰 梁淼 李燕民 馬幼鳴 田東 王文華 溫照方 趙宏圖
中級及以下職稱(按拼音排序)
杜娟 鄧小英 方芸 李東 李東偉 梁蕻 馬志峰 南方 聶振鋼 齊春東 吳瓊之 王勇 吳瑩瑩 謝 民 許文龍 葉 勤 張峰 張勇強
分數域信號與系統研究所
正高級職稱:陶然
副高級職稱:胡進 賈麗娟 單濤 張峰 趙娟
中級及以下職稱:白霞 馮遠 郇浩 魯溟峰 石岩 趙興浩

傑出人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06年:陶然;2012年:龍騰
國家批准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84年:毛二可;1992年:王越;1998年:匡鏡明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1999年:安建平;2007年:陶然
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
2002年:吳嗣亮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
2004年:龍騰;2006年:曾濤;2010年:李慧琦;2012年:潘小敏;2013年:崔嵬、許稼
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
2013年:龍騰
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入選者
2014年:龍騰

活動掠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