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真寺

北京清真寺

中國伊斯蘭地理概念。泛指存在於北京地區的所有穆斯林清真寺院,有時也特指北京地區以牛街清真寺為主的北京四大清真寺。文獻記載,伊斯蘭教公元10世紀初傳入北京地區。牛街清真寺始建於遼聖宗十三年(公元996年),是北京最古老的清真寺院。其後產生了東四清真寺、花市清真寺和清真永壽寺。截至21世紀初,北京地區已有大小清真寺70餘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清真寺
  • 地區北京
  • 時間:21世紀初
  • 來自:中亞、西亞和中印半島
基本概況,寺院簡介,

基本概況

公元10世紀初,伊斯蘭教自中亞、西亞和中印半島兩個方向陸續傳入北京。牛街清真寺被認為是北京最早的清真寺院之一,創建於公元996年(遼聖宗十三年)。大明王朝建立後,朱氏政權推行民族寬容與宗教和解政策,在修葺遼、元時所建清真寺院的同時,又新建了花市清真寺等4座清真寺院。有清一代(1644—1910)是北京伊斯蘭教迅猛發展的一個時期。清順治至光緒年間(公元1640—1900)北京又陸續興建清真寺30多座。1948年,北京地區有清真寺46座,2012年已增加到70座。

寺院簡介

牛街清真寺
牛街清真寺位於廣安門內牛街。是北京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創建於遼聖宗十三年(966),宋太宗至道元年(995)、明正統七年(1442)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按原樣進行大規模修葺。主要建築有禮拜殿、梆歌樓、望月樓和碑亭等。
禮拜殿全寺主要建築。有三層屋頂,殿頂銜接處有一道垂直的半弧形影壁,成為殿頂的一個特殊裝飾。最前面的是一座六角攢尖亭式建築,俗稱窯殿。窯殿正面壁龕上,滿雕精巧的阿拉伯文和花朵。殿內普相仿和天花板上,施以“博古”、“花齊”等彩繪。“博古”和“花卉”都是禮拜寺壁畫常用的題材。禮拜殿內懸掛著用玻璃串珠、彩色玻璃燈罩組成的各式大吊燈。
梆歌樓在禮拜殿的正前方,是一座歇山重檐方亭建築。梆歌樓是作禮拜前登樓向教民報告時間的,所以又叫宣禮樓或喚醒樓。它的前身是宋元年間修建的尊經閣。
碑亭在禮拜殿前的月台兩旁,左右對稱,亭重檐歇山頂,碑是明弘治九年(1496)重修禮拜寺後所建。碑文原用漢阿兩文刻成,現已剝落不清。
除寺內建築物外,重要文物還有:一座高2.70米,上鑄阿拉伯文和“大清嘉慶三年秋月吉日建造”的鐵香爐;一口高0.50米,上鑄“道光丁末年有恆堂造重150斤”的銅香爐,重達1800多斤,清乾隆四年(1039)造的大銅鍋,以及一塊明萬曆年間記載明宣德正統年間重修禮拜寺經過的石碑。禮拜寺的建築,採用了中國木結構的傳統形式,但在主要建築物的細部裝飾上,帶有伊斯蘭教建築的阿拉伯裝飾風格。
東四清真寺
東四清真寺在東城區東四南大街13號。始建年代說法有二:一是始建於元至正六年(1356),傳說宋元期間有篩海尊哇默定的第三子篩海撒那定在北京東城建立清真寺;二是建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由明代後軍都督同知陳友捐資創建。寺坐西朝東,大門3間。今寺大門是1920年改建的。二門內有原來邦克樓(宣禮樓)的部位。垂花門內的庭院有禮拜殿,可容500多人同時禮拜。大殿的3座拱門都刻有《古蘭經》經文,院南北各有保存明代建築風格的5間配殿和3間配房,均帶前廊。在南配殿的資料室里,存有各種版本的《古蘭經》,最為珍貴的是一本元代手妙本,文字精美,保存完好,還有埃及國王贈送的圖書等珍寶。現為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駐地。
花市清真寺
花市清真寺位於崇文區西花市大街南側。始建於明代初期。相傳為明代開國元勛常遇春所建,明、清兩代,曾經多次修繕。寺內主要建築原有禮拜大殿、碑亭、敬古堂、沐浴室、尋月台和經房、住房等,尋月台已拆除。禮拜大殿是該寺最大的建築,坐西朝東,前有敞廳3間,殿面闊3間,進深4間,總面積500餘平方米。第四層殿頂開六角亭式天窗,牆壁上原有古蘭經文。禮拜殿正前面有一座方形碑亭,原置雍正御賜碑,現碑已遷出豎立牆邊。寺內現保存的文物有康熙二年(1663)裕親王書“清真”木匾和乾隆五十二年(1787)“真一無二”牌匾各一方,懸大殿廊下。另外還有雍正皇帝御賜碑和乾隆三十五年(1J770年)《重修禮拜寺碑記》石刻等。為崇文區重點保護文物。
清真永壽寺
清真永壽寺在西城區三里河中巷2、3號。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始建,天啟四年(1624)重修。重修碑為進士石三畏撰文。寺之舊址名“翁僧荒堂”。寺門一間,石門額上書“清真禮拜永壽寺”。入大門後左為水房名“規潔室”。右為望月樓,二層,上有橫匾曰“喚醒樓”。往西,南為講堂,北為學堂,大殿面闊3間。西房配有角亭,後窯殿向西凹去處,高起穹窿。大殿南北有耳房。後有六角亭1座。寺門外原有石橋1座。寺界內原有回教墓地,方圓約17里。寺內有碑7塊,其中有阿拉伯文碑與《重修清真寺碑記》碑。
清真普壽寺
清真普壽寺在西城區錦什坊街63號。始建年代不詳。原占地4000平方米。清真寺大殿中的聖龕背向“麥加”,因麥加在中國西部,所以清真寺大殿都坐西朝東。大門三座,歇山頂,石砌。門額上書“效賜普壽寺”。兩旁有門各一。二道門為垂花門。拆二門影壁時發現有“望月樓”石刻匾,兩旁刻有“崇禎歲次乙亥春月穀旦重修”字樣。垂花門兩側南北房各五間,南房為浴室,北房為講堂。大殿為四破五,18間,前出軒3間,後帶抱廈。原有3塊匾,中間為阿拉伯文,兩旁為漢文匾。左曰“原無更”,右曰“再無轉”。後窯殿由聖龕和宣講台組成。寺內有碑四塊。西城區伊斯蘭教協會駐此。
清真法源寺
清真法源寺在西城區德勝門外大街200號。清康熙初年重修。正門外有影壁1座。正門1間,橫額上書“開天古教”。正門兩旁各開1門。二門為一座重檐建築,二門外北為休浴室,南為客房。二門內有講堂、大殿(頂部起一小亭)、窯殿、邦克樓。現為德外清真寺。
清河清真寺
清河清真寺最早修建在原清河大橋南端。因橋南低洼積水,後來才遷建橋北。寺院布局為大門、二門、水房子、大殿和重檐六角望月亭、南北講堂等建築。
海淀清真寺
海淀清真寺位於海淀鎮南西柵欄路西。明末清初始建。占地約30餘畝,布局為三進院落。寺北辟有菜園,寺西有義地。禮拜殿為3間兩卷前出抱廈,殿前有白石月台,殿中後部建窯殿1間,壁上書“米哈拉布”經文;殿頂中央建單據四角方亭一座,為伊斯蘭教建築形式。院南北各建講經堂3間。
安外清真寺
安外清真寺全名安定門外大關清真寺。清嘉慶年間建。占地500餘平方米,有大殿、教長室、講堂、男女沐浴室。大殿前有古柏。1990年重開。
南下坡清真寺
南下坡清真寺位於朝陽門外南下坡。光緒年間由當地回民集資興建。有正殿132平方米,南北配殿共68平方米,並附有南北配房。1986年進行了修繕並重新彩繪。寺內現保存慶親王奕劻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二月書的“綱維二五”匾額一塊。此寺一直為當地回民民眾作禮拜之用,也是北京市回民殯葬管理所。為朝陽區重點保護文物。
清真女寺
牛街清真女寺牛街清真女寺
清真女寺在宣武區壽劉胡同39號。因牛街聚居的清真教胞,多經營小商,居室狹小,男人有禮拜寺沐浴禮拜,一般婦女休浴困難。由閡德仁發起,馬志清捐獻壽劉胡同空地1塊,水井1眼,購料施工,於民國11年完成。為宣武區重點保護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