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是學校具有鮮明特色的科研型學院,也是學校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學科最全、師資最強、培養人才最多的學院。學院的前身為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1952年成立時的唯一院系——林業系,是學校發展壯大的基礎。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師資力量,學科建設,硬體設施,所獲榮譽,對外交流,發展前景,本科專業,

歷史沿革

在老一輩林學家、教育家的開拓進取和艱苦創業精神的激勵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林業科技人才,為祖國的林業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相當一部分已成為林業戰線的骨幹和知名專家。尤其值得驕傲的是,在中國“兩院”院士中,沈國舫張新時李文華朱之悌王濤徐冠華唐守正尹偉倫方精雲等9位院士均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或曾在林學院學習過,北京林業大學首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駱有慶也出自林學院。此外,學院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招收留學本科生,90年代開始招收國外留學研究生,國內培養的第一位林學博士也出自林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106人,其中教授34人(含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32人,講師18人;共有博士生導師 33人,碩士生導師63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89%,獲得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者有2人,獲得部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者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15人,多人在學術團體擔任副理事長以上職務。
學院教師有多人獲得各類獎勵或榮譽,其中包括:
· 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 獲得者:沈國舫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沈國舫、尹偉倫
· 全國優秀教師:尹偉倫
· 林業科技貢獻獎獲得者:沈國舫
·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駱有慶、馮仲科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駱有慶
· 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馮仲科
· 北京市教學名師:李俊清、駱有慶、韓海榮
· 省、部級突貢專家:馬欽彥、翟明普、馮仲科、盧欣石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戴玉成
·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尹偉倫
· 全國優秀林業科技工作者:尹偉倫、駱有慶
·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韓烈保、張曉麗
· 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趙秀海
· 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尹偉倫、韓海榮
· 首都“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尹偉倫
·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1人:駱有慶
·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張曉麗、溫俊寶、張凌雲、黃華國、石 娟
· 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黃華國

學科建設

概況
為適應資訊時代和林業發展的趨勢,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線,注重學科交叉、拓寬學科領域,及時創建新學科、新專業。學院擁有林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林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有6個博士點授予學科(森林培育學、森林經理學、森林保護學、生態學4個傳統優勢博士點學科和草業科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2個新興博士點學科)、6個碩士點授予學科(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生態學、草業科學、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2個專業碩士點授予學科(草業、林業碩士)、5個本科專業(林學、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草業科學、草坪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統)。其中,林學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森林培育學、森林經理學和森林保護學為國家二級重點學科,生態學和草業科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森林培育學學科
森林培育學科建立於1952年,是我國建立最早的林學類學科點之一,長期以來在全國同類學科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方向。1989、2001和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95年成為林學博士後流動站的主要支撐學科;中國林學會造林分會創建以來一直以本學科為掛靠學科,是國家林業局“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培育及生態系統研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森林培育與保護重點實驗室”的主要依託學科。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中院士2名,教授8名,副教授5名,講師2名,高級實驗師1名。
長期以來,本學科在速生豐產林培育國家發展戰略、立地分類及適地適樹理論、林木需水規律及其調控機制、林木種苗培育理論與技術、混交林及樹種間相互作用機制、乾瘠山地森林培育理論與技術、多功能生態公益林撫育、林木栽培生理等方面取得國內外矚目的成果。
研究方向:
(1)生態林與城市森林培育理論與技術
(2)林木種苗培育理論與技術
(3)用材與能源林培育理論與技術
(4)經濟林(果樹)培育與利用
學術成果:
十一五期間,承擔97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近60項,經費近2300萬元,充足的科研經費為高水平科研產出奠定了紮實基礎,發表學術論文217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
森林保護學科
森林保護學科始建於1958年,是國家重點學科、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是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的博士點學科、211工程和教育振興計畫,以及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的重點建設學科。森林保護學1981年取得碩士授權資格,2000年開始招收博士生。現建有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北京市共建森林培育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學科現有教師17名,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5名,副教授5名,講師7名。
學科科學研究在林木鑽蛀性害蟲的控制理論和技術上,特色鮮明和優勢突出。在害蟲性引誘劑開發與套用上有明顯優勢,在遙感技術監測重大有害生物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學科科學研究以重大林業外來有害生物為對象,在有害生物風險評估、入侵生態學、入侵生物對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破壞,以及被入侵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技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研究方向:
(1)重大林業病蟲災害生態調控的理論與技術。
(2)重大林業病蟲災害預警與監測。
(3)林業外來有害生物預防與管理。
(4)昆蟲與菌物分類及系統學。
學術成果:
“十一五”期間共主持科技支撐、973、國家自然基金、國際合作、948等各類課題56項,經費2400萬元。學科主持承擔的教育部創新團隊、“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和專題均已通過了驗收;駱有慶教授領銜我國森林保護領域唯一的國家林業局重大項目團隊——“林業重大災害防控關鍵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不斷提高。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36篇,其中SCI 9篇;出版專著(教材)10部。、
森林經理學科
森林經理學科始建於1952年, 1959年開始招研究生班,1982年成為首批碩士點和博士點,1989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96年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999年列入“長江學者”計畫,2006年成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2004年建成 “省部共建教育部森林培育與保護”重點實驗室,2007年成為“985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學科。學科現有教師12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4名。
本學科在我國森林經理學科領域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上世紀50年代建立了我國的森林調查技術和永續利用理論,60年代開展了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遙感技術套用,70年代創建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體系(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80年代創建了森林資源綜合信息管理體系(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90年代推進了林業可持續發展和森林可持續經營研究,21世紀在學科交叉領域首創了林業信息技術新方向(200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為我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研究方向:
(1)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與技術
(2)森林生長收穫與模型模擬
(3)森林資源監測與評價
(4)林業遙感與信息技術
學術成果:
2002年以來,學科點學術隊伍結構更趨合理,科技和教育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拓展和深化了學科研究領域,完善和發展了高級人才培養體系,主辦了全國性森林經理學科年度學術研討會和國際會議,主持完成了國家“863計畫”、“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林業行業公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5項重要科技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參與制定了多項林業重要政策法規、規程和標準。出版學術專著5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科技論文482篇,培養博士研究生72名。學科已成為我國森林經理學研究和高級人才培養與學術交流的核心基地,對促進我國林業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態學學科
生態學科源於1952年建立的森林學,著名植物學家汪振儒教授和中國生態學會前理事長李文華院士是本學科的創始人,是我國最早的博士點學科之一。依託本學科,建有省部共建森林培育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西國家級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同時成立了國家林業局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生態學科是我校“211工程”和“高等學校優勢學科創新年平台”重點建設學科。依賴本學科的支持,我校自然保護區、森林保護、森林土壤和環境科學等學科先後建起了博士點和碩士點,已成為北京林業大學新學科增長點的重要支撐學科。本學科有教師18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8名。
研究方向:
(1)森林生態學
(2)恢復生態學
(3)全球氣候變化生態學
(4)生態管理與規劃
學術成果:
“十一五”期間,學科包括正在進行的和從不同渠道爭取科研經費總計1200餘萬元。包括: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專題東北天然林生態採伐關鍵技術研究,長白山森林濕地動態監測關鍵技術研究,長白山森林可持續經營指標體系研究,森林火災預警關鍵技術研究,國家林業局重點項目:“大熊貓棲息地恢復”,國家林業局948“法國海岸松引種栽培技術研究”等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8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5項;梁希科技進步獎4項;出版專著8部,獲發明專利3項,發表SCI論文28篇。
土壤學學科
土壤學科是北京市重點學科,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2005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個林業院校的土壤學博士點。改革開放初期的土壤學科,研究方向側重於土壤基礎性研究,以向師慶、郭景堂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學者,在土壤發生分類、森林土壤養分和水分循環、土壤生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93年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70年代開始,“無土栽培”之父馬太和和教授最先出版無土栽培方面的論著,並獲得首屆全國花卉博覽會二等獎,開創了我國無土栽培的先河。
研究方向:
森林土壤與樹木營養
土壤水氣運動與土壤侵蝕
土壤生態與植被恢復
草業科學學科
草業科學學科1999年初成立,學科2003年獲得草業科學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7年參與國家級重點學科“森林培育”的建設,同時整體參加到了林學院北京市和教育部共建“森林培育與保護”重點實驗室,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本學科現有教師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
研究方向:
(1) 草坪科學與管理
(2)草地資源與環境
(3)城市綠地生態用水管理
(4)草類植物遺傳育種
學術成果:
學科現有“草坪生物技術實驗室”、“草地資源與生態實驗室”、“北京林業大學草坪實驗站”和“北京林業大學草地植物實驗站”,並有多處校企聯合實驗研究實習基地。學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主持了包括國家“863”計畫、國家植物轉基因與產業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高校博士點基金、國際合作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科研經費規模3000多萬元。以第一完成單位和完成人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包括SCI、EI收錄論文在內的高水平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和統編教材20餘部,獲得發明專利8項,主持制定國家級標準4項。
地理信息系統學科
2002年我校組建地理信息系統學科,但學科在與之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的方面的業績可追溯到建校初期的測量學教學和森林航空攝影測量學教學和森林航空攝影測量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52年以後,邢允范、韓熙春等及老一輩學科帶頭人,面向學校相關主要專業開設測量學、奠定了學科以林業為特色發展的測量學的基礎。1956年以後,董乃鈞等人將航空攝影測量與測樹學結合,奠定了中國航空攝影測樹的基礎,並培養研究生。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游先祥等人將衛星遙感同森林資源管理結合起來,利用GIS領域的相關問題,並培養了一批碩士和博士。新世紀以來,馮仲科等人將廣義3S技術與森林資源環境結合起來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並培養了大批碩士和博士後人員。學科現有固定教職工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1人,多數教師具有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學基礎
(2)國土資源監測與信息化管理
(3)廣義3S技術集成與開發套用
學術成果:
近十年來承擔各級各類課題近30項,科研經費達2000餘萬元;在《測繪學報》《林業科學》《北京林業大學學報》《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近100篇論文為SCI、EI、ISTP等世界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篇論文獲國際礦測學會ISM優秀青年學術論文獎。
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北京市農業科技推廣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5項發明專利與4項實用新型專利被授權,完成7項軟體著作權登記,開發了林業廣義3S技術平台。

硬體設施

學院擁有1個教育部北京市共建森林培育與保護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林業局重點開放性實驗室(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培育及生態系統研究實驗室、森林資源與環境管理實驗室和森林保護學實驗室),1個國家林業局野外長期研究定位站,7個科研機構(草坪研究所、測繪與3S技術中心、城市林業研究中心、高爾夫教育與研究中心、藍莓研究與發展中心、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研究所和林業生物質能源研究所)。
通過“211工程”、“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的建設,學院的科研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和提高,極大地促進了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累計硬體投入數千萬元,購置了綜合配套的先進儀器設備,為開展教學、科研工作以及承擔大型規劃設計性項目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所獲榮譽

學院一直面向林業建設主戰場,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全方位承擔有關重大林業技術攻關、基礎理論研究、科技推廣和服務等項目,如國家科技攻關(支撐)、省部級重點課題、國家和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高校霍英東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國家高新技術項目(863)、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項目(948)、國際合作項目等;同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高水平成果。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內的科研獎勵數十項;另外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多項;同時獲國家優秀教材、部級優秀教材多部。

對外交流

學院不斷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採取“請進來,派出去”的形式,已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典、芬蘭、俄羅斯、日本、韓國、以色列、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建立了學術交流、專家互訪、合作研究、聯合培養等方面的良好關係。

發展前景

中國的林業教育事業正逢最好的歷史機遇,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國家十分重視發展林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學院將迎接新的挑戰,發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艱苦創業的時代精神和優良傳統。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保持傳統學科優勢,發展新興學科,把林學院建設成為中國林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核心基地,為具有光榮歷史的林學院再創輝煌。

本科專業

林學類
林學類培養模式是林學院根據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秉承“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辦學方針,以精英教育為導向,培養研究型和綜合套用型相結合的具有雄厚林學背景、專業特色顯著的專業人才。
林學類專業在前兩學年統一進行林學基礎教育平台的培養,後兩學年按專業或專業方向培養。學生在修完基礎教育平台相關課程,並取得相應的規定學分後,於第二學年下學期自主選擇林學類相關專業或方向,進入專業學習。林學類設林學、森林保護、林學(城市林業方向)、林學(森林防火方向)(只招國防生)四個專業或專業方向,其中:
林學專業培養具備森林培育、森林經理、林木遺傳育種、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從事林木良種選育、森林培育(包括經濟林栽培)、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森林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自然保護區與森林公園經營管理、城市綠地規劃與設計、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主要專業課程:氣象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生態學、遺傳學、林木育種學、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森林計測學、森林培育學、經濟林、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城市綠地規劃、城市林業、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等。畢業生可在林業、森保、海關、環保、園林、規劃設計、國土綠化、科研、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調查規劃設計、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森林保護、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經濟林培育與加工利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城市園林綠化、公園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生產、行政管理和教學與科研工作。
森林保護專業為林業和園林的有害生物防治與檢疫、防火等部門培養具備林學及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與檢疫知識,兼有森林火災管理方面的知識,能從事林業、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與檢疫以及火災預警與撲救工作的高級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所培養的畢業生重點掌握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與檢疫、森林防火以及資源保護等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我國林業、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動植物檢疫、森林防火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國內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與檢疫、森林防火等學科專業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主要專業課程:微生物學、普通動物學、菌物學、普通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森林昆蟲學、森林病理學、生物防治、林木化學保護學、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經濟林病蟲害防治、動植物檢疫、林火生態管理、森林災害監測預警等。畢業生可在林業、森保、海關、園林、環保、自然保護區、國土綠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動植物檢疫,以及相關的教學、科研和開發等工作。
林學(城市林業方向)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在掌握系統的基礎理論、廣闊的技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城市林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並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學生主要學習城市林業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進行城市林業設計建設、管理技能、科學研究、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城市林業方面的規劃、建設、管理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主要專業課程:植物學、土壤學、氣象學、測量學、種苗培育、城市生態學、城市森林景觀規劃與管理、城市森林培育學、城市森林醫學、城市森林保健學、城市植被恢復工程學、城市生態用水、城鄉規劃管理、城市森林與防災減災、環境心理學、資源環境管理學、森林文化與美學等。畢業生畢業後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設計院所、園林綠化、市政部門以及綠化工程施工等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和環境管理與規劃等方面工作。
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
為林業、旅遊、城建等部門培養具備森林資源管理與保護、旅遊管理學、森林遊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知識,能從事森林資源保護、森林旅遊、森林公園及森林遊憩資源規劃設計的高級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植物學(包括樹木學)、普通動物學、景觀生態學、森林資源監測與評價、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動植物檢疫、保護生物學、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森林遊憩資源規劃與設計、旅遊經營管理等。
畢業生可在園林、海關、自然保護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公園管理、動植物檢疫、教學、科研和開發等工作。
草業科學(草坪科學與管理方向)
培養具備草坪學、草地學、樹木學、運動場草坪建植與管理、高爾夫球場草坪建植與管理、草坪與牧草病蟲害、園林綠地規劃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園林綠化、高爾夫球場、運動場、城市林業等部門從事草坪建植與管理、人工草地栽培、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草坪學、草地學、樹木學、草坪草與牧草遺傳育種學、草坪與牧草病蟲害、草坪灌排水學、草坪機械、草坪雜草、草坪營養與施肥、園林綠地規劃等。
畢業生可在園林、水土保持、環保、人工草場、體育場等部門從事各種類型草坪的建植與管理工作,各種功能草地的培育以及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園林花卉植物栽培以及優良牧草和草坪草的選育、人工牧草培育、人工牧草深加工、優良草種品種種子生產等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草坪管理(中美合作辦學)
該專業是由北京林業大學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聯合開辦的,培養具備草坪學、園林樹木學、花卉學、運動場草坪、高爾夫球場草坪、草坪病蟲害與雜草防治、草坪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園林綠化、高爾夫球場、運動場、農業、城市林業等部門從事草坪生產與貿易、教學與科研、草坪建植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員。學制四年,其中第一年為英語強化訓練,專業課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教師及本校經美國培訓合格的教師共同用英語授課,成績合格的畢業生分別由北京林業大學授予農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授予草坪管理專業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草坪與環境、草坪建植與管理、草坪草育種與種子生產、草坪土壤管理、草坪機械、運動場草坪、草坪蟲害防治、草坪病害防治、雜草防除、高爾夫球場草坪灌溉、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技術、草坪施工管理、草坪綜合管理策略、景觀和草坪的商業經營等。同時,選修或必修園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土保持等專業的部分課程。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在國外完成。
畢業生可在與草坪相關的城市林業、園林、運動場、高爾夫球場、草坪生產企業、園林綠化及其它相關部門或單位從事草坪生產與貿易、草坪經營與管理、草坪保護、運動場及高爾夫球場養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科研、技術與管理工作。
地理信息系統
培養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原理、資料庫原理、遙感原理與技術、製圖學、地理科學、資源與環境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遙感的集成與套用以及相關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與開發,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土地、房地產、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管理和有關套用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地理學、地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遙感原理與技術、資料庫結構、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套用等。
畢業生可在與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的相關部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套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