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研究圍繞北京市對周邊水源區的生態補償機制與協調對策,分10個章節展開。首先分析了生態補償的核心內涵、實現途徑,並提出了生態服務補償的理論基礎。在研究數據獲取方法、數據來源交代的基礎上, 根據地形特徵、氣候變化和土地利 用/土地覆被變化分析了研究區的資源環境基礎。
同時,分析了北京市對周邊水源區的生態補償模式與現狀,界定了密雲水庫流域生態服務的優先補償區、次補償區和潛在補償區,並進行了主要利益相關者分析。通過水資源效益價值法、支付意願 調查法和發展許可權制的機會成本等3種方法評估了密雲水庫流域的環境服務價值,確定了流域生態補償標準。
利用Tobit、分位數回歸和斷點回歸3種方法對比分析了農戶最大支付意願的影響因素及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對流域生態補償的實施效果和主要驅動力進行分析。結合首都經濟圈規劃和主題功能區劃,提出了京冀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政策框架及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策。
作者簡介
鄭海霞,女,博士,副教授,河南省淮濱縣人,北京市青年拔尖創新人才,首都經濟與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經濟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資源與環境經濟、環境價值評估、環境服務補償、區域經濟。2004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2006年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完成農林經濟管理博士後研究工作。
目前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各2項,併合作主持和承擔了國家973課題、世界銀行、英國國際發展部、中國科學院項目等10多項。在國內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多篇。
讀者對象
大學教師、研究院所研究人員、政府部門、環保組織愛好者
圖書目錄
引言1
1研究的意義、生態補償概念與內涵4
1.1本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4
1.2生態服務補償的概念、內涵及研究範圍的界定4
2國內外研究現狀8
2.1國外流域生態服務支付的案例與研究進展8
2.2中國流域生態補償的實踐與研究進展10
2.3總體評述14
3流域生態服務補償的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15
3.1理論基礎15
3.1.1環境外部性理論15
3.1.2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理論16
3.1.3生態資產理論17
3.1.4公共物品理論17
3.2生態服務補償制度的經濟學基礎和機制18
3.3建立生態服務補償制度難易的決定因素19
3.4流域生態服務功能及其分類21
3.5流域生態服務補償的分析框架23
4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26
4.1數據收集方法26
4.1.1文獻資料的收集與分析26
4.1.2機構調研與實地考察26
4.1.3關鍵人物訪談和農戶問卷調查26
4.1.4參與式農村評估27
4.2數據來源28
4.2.1流域水文和水資源數據28
4.4.2 GIS土地利用、地形數據29
4.2.3社會經濟統計數據29
4.2.4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和農戶調查數據29
5研究區基本情況30
5.1流域自然環境特徵33
5.1.1地形地貌特徵33
5.1.2氣候特點34
5.1.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及其變化概況35
5.2案例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