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

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

《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是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 年-2035 年)》《北京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要求,提升北京市休閒農業發展水平,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財政局制定的實施意見。

2020年4月30日,《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財政局關於印發<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的通知》以京政農發〔2020〕53號公布實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20年4月30日
  • 實施時間:2020年4月 至 2025年 
  • 發布單位: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北京市財政局 
  • 發文字號:京政農發〔2020〕53號 
發文通知,意見全文,內容解讀,

發文通知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財政局關於印發《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的通知
京政農發〔2020〕53號
各區農業農村局、各區財政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 年-2035 年)》《北京市鄉村 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要求,積極發展休閒農業,打造休閒農業精品,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民創業增收,滿足市民休閒需求,提升本市休閒農業發展水平,特制定《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北京市財政局
2020年4月30日

意見全文

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積極發展休閒農業,打造休閒農業精品,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民創業增收,滿足市民休閒需求,提升本市休閒農業發展水平,就實施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緊扣首都功能定位,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深入推進休閒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產業提檔升級,強化服務完善提升,突出產業集群成鏈,致力農戶增收致富,著力打造十餘條精品線路、創建百餘個美麗休閒鄉村、提升千餘個休閒農業園區、改造近萬家民俗接待戶(簡稱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全面構建覆蓋各區、鄉村、園區與農戶的全要素配套、全方位布局、多層次提升的休閒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對農戶增收的貢獻率、市民對休閒農業的認知率,實現休閒農業提質增效,推動休閒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基本原則
1.提升品質、高效發展。圍繞本市現代農業發展,結合資源稟賦,運用現代科技、管理要素和服務手段,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提高產業附加值,推進農業與文化、教育、科技、生態、康養的深度融合,走休閒農業高效發展之路。
2.因地制宜、特色發展。立足“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市情農情,依託京郊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內涵和區位優勢,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發展模式,發掘農業新功能,提供特色鮮明、感受舒適的休閒農業產品和體驗。
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綠色發展,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休閒農業業態,提供綠色優質產品和服務。
4.文化鑄魂、創新發展。立足本地農耕文明,深入發掘民俗文化,拯救村落文化,傳承農業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產品、包裝、體驗、景觀、環境、服務等創意創新設計,打造鮮明文化印記,增強產品和服務的藝術創造力、想像力、感染力,提升休閒農業產業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業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十百千萬”發展格局。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實現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逐年增長,年接待達到4000萬人次,經營收入達到50億元。業態形式進一步豐富,發掘一批內涵豐富的農耕文化、非遺體驗項目,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休閒農業精品品牌,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休閒農業新農人,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經營規範的休閒農業新業態。從業農民收入進一步增長,實現休閒農業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對農民增收拉動貢獻率進一步增長。
三、重點任務
推進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打造十餘條休閒農業精品線路、創建百餘個美麗休閒鄉村、提升千餘個休閒農業園、改造近萬家民俗接待戶,推動全市休閒農業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致力於精心設計吸引人、精細服務留住人、精緻感受打動人,打造溫暖而近距離的休閒農業精品項目,給市民提供“簡奢”“靜奢”“野奢”的美好感受。
(一)打造十餘條休閒農業精品線路
以美麗休閒鄉村、傳統村落、生態景觀田、休閒農業園區、民俗接待戶等休閒農業經營節點為依託,合理布局資源,連點成線,打造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農民創業致富的景觀線路、產業線路和人文線路。著力提升沿線配套設施、配套服務體系、田園景觀系統、各休閒農業經營節點品質,形成特色鮮明、品質優良、辨識度高的休閒農業精品線路,促進線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贏。支持各區申報建設市級和區級休閒農業精品線路,支持延慶等區積極創建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區)。
1.圍繞長城文化、大運河文化和西山永定河文化三個文化帶,打造市級跨區域休閒農業精品線路。
打造長城風情線路:落實長城文化帶發展規劃,突出長城文化符號和民族精神引領,發掘整理鮮活文化形態,充分利用長城防禦設施、民間故事、抗敵遺蹟,結合當地民間習俗、山地溝壑自然生態景觀,結合線路周邊休閒農業發展,打造全長300餘公里的長城風情線路。
打造西山永定線路:落實西山和永定河文化帶發展規劃,突出歷史文化之源和獨特自然地理條件,充分利用山川交融的生態景觀、傳統村落、“源文化”、流域文化、古商道、紅色文化等資源,結合線路周邊休閒農業發展,打造全長100餘公里的西山永定線路。
打造運河濕地線路:落實大運河文化帶發展規劃,突出大運河歷史文化,充分利用濕地生態資源、漕運和水利技術遺蹟、特色民俗,結合線路周邊休閒農業發展,打造全長100餘公里的運河濕地線路。
2.結合資源稟賦,打造區域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精品線路。
鼓勵各區結合農業文化遺產、非遺傳承、地標產品(地理標識產品、原產地認證、GAP認證)、“一村一品”等特色產業,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閒農業精品線路。
打造以山、泉、水為特色的百泉湯河線路:突出懷柔山水文化特性,從雁棲鎮的雁棲湖、懷北鎮的百泉山、琉璃廟鎮的白河灣到喇叭溝門鄉的白樺林,依託懷山柔水、森林氧吧、萬畝白樺林及眾多休閒農業節點,形成110餘公里的百泉湯河線路。
打造以古御道文化為特色的京西古道線路:突出門頭溝古御道文化特色,從琉璃渠村沿永定河到沿河城,依託傳統村落、古商道、古長城、古城、永定河、濕地玫瑰谷、神仙峪和地理標識特產京白梨、大櫻桃、京西白蜜,形成100餘公里的京西古道線路。
打造以園藝觀光體驗為特色的樂享媯川線路:突出延慶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山水資源,從百里山水畫廊到八達嶺長城腳下,依託豐富的山、水、濕地、休閒園區、精品民宿、世園會園區和冰雪資源,連點成線,形成150餘公里的樂享媯川線路。
打造以淺山溝域為特色的舞彩淺山線路:以順義燕山余脈山體為紐帶,依託山體、水系、田園和5色系喬、灌、藤、草複合大地景觀,形成集生態觀光、田園野趣、休閒運動為一體的100餘公里舞彩淺山線路。
打造以桃、梨、杏等果品為特色的桃花仙谷線路:以平谷觀花和果品採摘為主線,依託平谷峪口、劉家店、大華山等鎮22萬畝桃花海和茅山後佛見喜梨、北寨紅杏、西牛峪玉露香梨等地標產品,形成春賞花、夏觀景、秋採摘的100餘公里桃花仙谷線路。
打造以精品農業為特色的幽嵐山谷線路:以房山精品農業為主線,結合天開花海、周口店源文化、紅螺三險、坡峰嶺、醉石林,形成集智慧農業、生態農業、景觀農業於一體的80餘公里幽嵐山谷線路。
打造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特色的三山五園線路:以海淀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特色,依託京西御稻、玉巴達杏、香山水蜜桃等特色農產品,結合風箏工藝坊等傳統手工藝傳承,形成60餘公里的三山五園線路。
(二)創建百餘個美麗休閒鄉村
結合全市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百餘個地方特色突出、產業功能多元、鄉村文化濃郁、村容精緻獨特、精神風貌良好的美麗休閒鄉村。
1.突出村莊特色優勢。最佳化自然環境,豐富生態資源,突出產業特色,整合農業生產功能與休閒功能,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休閒農業產業發展聯農帶農,帶動本地農民創業就業。
2.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協調吃住行游購娛學等要素,合理配置餐飲、住宿、體驗、康養、文化展示等設施。結合自然生態文化資源,合理利用閒置資源發展休閒農業。
3.倡導良好鄉風民俗。鼓勵制定完善的村規民約,傳承發展農耕文明、民俗文化,形成民風淳樸、社會和諧、村民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熱情好客、誠實守信的鄉風。
4.強化鄉村品牌建設。創建全市知名度、美譽度以及遊客滿意度較高的鄉村品牌,依託稀缺資源優勢和鄉土符號,建設休閒農業示範帶動作用強的美麗休閒鄉村,鼓勵發展成為中國小及各類大專院校的培訓實訓基地。
(三)提升千餘個休閒農業園
圍繞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示範帶動,鼓勵園區提高科技支撐和經營管理水平,加強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落實標準化生產,科學規範合理安排配套設施建設,開展高效節水、有機、綠色生產、地理標識認證,支持園區聯農帶農,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提升一批精品觀光採摘、農業文化遺產、非遺文化體驗、教育科普體驗、生態體驗和康養體驗等特色休閒農業園。鼓勵各區創建市級以上星級休閒農業園。
1.提升一批優質、安全、綠色的採摘園。在規範用地的前提下,鼓勵園區最佳化種植品種,開展有機、綠色農產品認證,改善生態環境,完善服務設施,通過設計、包裝、製作等豐富創意產品,增加休閒體驗和參與活動,完善園區、合作社、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滿足市民休閒採摘需求,創建市級以上知名品牌。
2.提升一批以農業文化遺產、非遺文化體驗為主的休閒農業園。鼓勵園區以農業生產系統為載體,深入挖掘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心設計出一批傳統生態農業和景觀、農副產品加工、農事歌謠、諺語、手工技藝、傳統農耕技術、飼養技術、生產習俗、農節時令等內涵豐富的體驗活動、伴手產品、工藝品,滿足市民農業文化休閒需求。
3.提升一批以教育和科普體驗為主的休閒農業園。鼓勵園區依託農業生產、自然生態、農村生活文化,設計農耕過程參與、農村生活體驗、農業生產操作、農業高科技套用的休閒農業活動,建設具有農作、森林、漁業、天文、環境、科技等多功能的休閒農業園,滿足市民涉農科普教育的需求。
4.提升一批以各類生態體驗為主的休閒農業園。鼓勵園區以生態農業為主題,圍繞京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結合季節性、生長性、活動性、知識性、文化性,設計豐富的生態體驗活動,滿足市民感受自然生態的需求。
5.提升一批以健康養生體驗為主的休閒農業園。鼓勵園區充分挖掘、利用森林、溫泉、濕地等自然資源,積極整合周邊村莊閒置農宅,依託中藥材生產、中醫養生、藥膳體驗、健康養生,豐富和完善休閒農業園區康養功能,滿足市民健康養生需求。
(四)改造近萬家民俗接待戶
鼓勵支持民俗接待戶規範經營管理、完善安全設施、美化內外環境、明確主題定位、提升文化內涵、增加休閒體驗,升級成為鄉村民宿。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籌考慮村莊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市政交通、環境容量和產業發展基礎,通過作價回購、統一租賃、農戶入股合作等形式,整合閒置農宅資源,進行自主經營或對外合作,發展鄉村民宿,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鼓勵農戶利用自有合法宅基地,發展鄉村民宿,利用自留地或承包地設計農村勞作體驗、農業生產活動體驗。
1.改造一批特色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接待戶。以京郊豐富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和非遺文化為依託,重點圍繞古長城、大西山、大運河文化,結合鄉土風情和民族特色,豐富休閒文化內涵,提升一批特色文化主題鄉村民宿。
2.改造一批自然景觀為主題的民俗接待戶。以京郊獨特自然景觀為依託,整合自然山水、風景名勝區等資源,精心設計觀光採摘、康養、垂釣、滑雪、溫泉等活動的配套服務,提升一批自然景觀主題鄉村民宿。
3.改造一批體驗參與為主題的民俗接待戶。以京郊多彩民俗活動為依託,深度發掘傳統雕刻技術和手工工藝傳承,創新生產生活體驗,融入生活美學、設計美學,提升一批鄉土樂趣、鄉村野趣、鄉居雅趣的體驗參與主題鄉村民宿。
4.改造一批特色餐飲為主題的民俗接待戶。以當地特色餐飲為依託,鼓勵農產品初加工、地產地銷,提升一批鄉土風味濃郁、農家文化淳樸、用餐環境優美的特色餐飲主題鄉村民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領,最佳化產業布局
依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制定《北京市“十四五”休閒農業發展規劃》,確立發展思路,最佳化產業布局,統籌休閒農業資源,引導休閒農業規範化、標準化、精品化發展。各區要結合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按照各分區規劃要求,制定本區休閒農業發展規劃,結合本區主導產業布局及其他產業發展情況,立足主導產業越來越強,其他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主導產業引領休閒農業,休閒農業助力主導產業的局面,提升本區整體產業發展水平。
(二)加大支持力度,強化政策集成
市級部門要完善休閒農業評價體系,健全運營管理機制,指導各區加強政策統籌,整合現有資金,結合《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對各區的評價情況,確定年度建設任務,加大政策支持,充分發揮支持資金的撬動作用。鼓勵各區配套資金支持休閒農業發展,引入社會資本投入,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向休閒農業集聚,提升整體發展水平。各區要加強資金規範使用,研究制定本區促進休閒農業發展的工作方案和資金監管辦法,積極整合休閒農業相關土地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三)搭建服務平台,加大宣傳推介
建立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宣傳推介平台,有效利用電視、報紙、雜誌和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各種媒體,加大宣傳推介。各區要在重大節假日前和重要農事節慶節點,積極報送信息,並有組織、有計畫地推介休閒農業精品線路、美麗休閒鄉村、休閒農業園、民俗接待戶,擴大本市休閒農業影響力,提升知名度。
(四)整合各方資源,加強人才支撐
依託職業院校、行業協會和產業基地,分層、分類開展休閒農業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培訓。市級將整合最佳化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計畫、實用人才培訓等資源,開展針對休閒農業經營管理、從業人員多種形式的培訓。各區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開展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為休閒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鼓勵文化、藝術、科技專業人員發揮優勢,培養引導鼓勵社會人士開展休閒農業創作創業。鼓勵烹飪協會、北京巧娘協會、玩具協會、工藝美術協會等專業社會團體與美麗休閒鄉村、休閒農業園開展共建,全力提升休閒農業經營管理水平。
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實行,持續實施至2025年,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內容解讀

一、《意見》體現休閒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理念
1.生態優先,綠色引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發展理念。《意見》深入貫徹這一理念,提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在精品線路建設中突出鄉村景觀系統的修復與保護,在園區提升中強調產地環境保護、綠色技術使用、產品質量安全,將塑造優美的鄉村環境、打造多樣的生態產品作為休閒農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予以重點扶持,推動休閒農業生態化與鄉村生態產業化協同共進。
2.文化鑄魂,創新發展
休閒農業同質化、低端化、無特色的重要原因是休閒產品缺少文化內涵。《意見》明確提出“文化鑄魂,創新發展”的原則,立足北京農耕文明,深入發掘民俗文化,拯救村落文化,傳承農業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產品、包裝、體驗、景觀、環境、服務等方面創意創新,著力打造以長城文化、大運河文化和西山永定河文化為核心的市級跨區域休閒農業精品線路和以山水文化、古御道文化等為主題的多條區級休閒農業精品線路,重點支持發展一批以文化傳承保護為主題的美麗休閒鄉村、園區和民俗接待戶,推動休閒農業內涵式發展與地域文化傳承發展互促共融。
二、《意見》明確休閒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思路
1.統籌謀劃,科學布局
北京市立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局,準確把握“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市情農情,深刻認識休閒農業與鄉村振興的關係,聯結農業、農村與農民,統籌布局、科學謀劃。《意見》明確指出,“全面構建覆蓋各區、鄉村、園區與農戶的全要素配套、全方位布局、多層次提升的休閒農業產業體系”,突破區域限制,以特色資源整體開發、產業發展整體提檔、精品打造整體推進為導向,以休閒農業助推鄉村振興為目標,最佳化休閒農業發展布局,明確休閒農業轉型思路,為未來五年北京市休閒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2.瞄準問題,精準施策
休閒農業發展類型多樣、經營主體多元,北京市既瞄準當前休閒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共性問題,又針對不同類型業態實施有重點的支持與引導。《意見》指出,精品線路建設要“著力提升沿線配套設施、配套服務體系、田園景觀系統、各休閒農業經營節點品質,形成特色鮮明、品質優良、辨識度高的休閒農業精品線路”,美麗休閒鄉村建設要“突出村莊特色優勢、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倡導良好鄉風民俗、強化鄉村品牌建設”,園區提升圍繞“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示範帶動”,民俗接待戶改造圍繞“規範經營管理、完善安全設施、美化內外環境、明確主題定位、提升文化內涵、增加休閒體驗,升級成為鄉村民宿”,同時,《意見》明確指出,“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籌考慮村莊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市政交通、環境容量和產業發展基礎,通過作價回購、統一租賃、農戶入股合作等形式,整合閒置農宅資源,進行自主經營或對外合作,發展鄉村民宿,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鼓勵農戶利用自有合法宅基地,發展鄉村民宿,利用自留地或承包地設計農村勞作體驗、農業生產活動體驗。”
三、《意見》突出休閒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路徑
1.提升產品供給質量
提升休閒產品品質是休閒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意見》指出,“十百千萬”暢遊行動“致力於精心設計吸引人、精細服務留住人、精緻感受打動人,打造溫暖而近距離的休閒農業精品項目,給市民提供‘簡奢’、‘靜奢’、‘野奢’的美好感受。”針對不同類型或主題的休閒農業,《意見》提出了明確的產品提升方向,比如在提升一批以農業文化遺產、非遺文化體驗為主的休閒農業園方面,《意見》提出,鼓勵園區“精心設計出一批傳統生態農業和景觀、農副產品加工、農事歌謠、諺語、手工技藝、傳統農耕技術、飼養技術、生產習俗、農節時令等內涵豐富的體驗活動、伴手產品、工藝品,滿足市民農業文化休閒需求”;在提升一批以教育和科普體驗為主的休閒農業園方面,《意見》提出,鼓勵園區“設計農耕過程參與、農村生活體驗、農業生產操作、農業高科技套用的休閒農業活動,建設具有農作、森林、漁業、天文、環境、科技等多功能的休閒農業園,滿足市民涉農科普教育的需求。”
2.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人是提升休閒農業發展質量與效益的根本,尤其對於休閒農業這一新產業新業態,提升經營主體的經營管理水平更顯重要,因此,必須加大休閒農業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培育新型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創新休閒農業經營模式。《意見》指出,“市級將整合最佳化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計畫、實用人才培訓等資源,開展針對休閒農業經營管理、從業人員多種形式的培訓。各區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開展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為休閒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鼓勵文化、藝術、科技專業人員發揮優勢,培養引導鼓勵社會人士開展休閒農業創作創業。鼓勵烹飪協會、北京巧娘協會、玩具協會、工藝美術協會等專業社會團體與美麗休閒鄉村、休閒農業園開展共建,全力提升休閒農業經營管理水平。”
3.強化配套服務支撐
休閒農業作為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具有一定公共物品屬性,相關部門必須從發展整個產業層面積極作為,比如對休閒農業的宣傳推薦、休閒農業標準的制定等。《意見》指出,建立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宣傳推介平台,有效利用電視、報紙、雜誌和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各種媒體,加大宣傳推介。各區要在重大節假日前和重要農事節慶節點,積極報送信息,並有組織、有計畫地推介休閒農業精品線路、美麗休閒鄉村、休閒農業園、民俗接待戶,擴大本市休閒農業影響力,提升知名度。同時,為指導各區科學有序開展“十百千萬”暢遊行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果與政策實施效應,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制定並印發《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建立較全面的評價體系,指引休閒農業規範化、可持續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