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中醫護理髮展規劃

北京市“十四五”中醫護理髮展規劃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醫藥發展的部署,促進中醫護理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為建設健康中國服務,依據國務院辦公廳“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檔案精神,特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十四五”中醫護理髮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13日
  • 實施時間:2022年7月13日
  • 發布單位:北京市中醫管理局
規劃背景,發展基礎,發展形勢,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建設目標,重點任務,推進中醫護理高質量發展崗位榮譽工程,建成中醫護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術傳播體系,建成中西醫結合護理科研創新平台,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支持,營造輿論氛圍、注重宣傳引導,加強督導評估、保證實施效果,

規劃背景

發展基礎

(一)中醫護理全程參與新冠肺炎聯防聯控工作
“十三五”時期,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醫護理隊伍敢於擔當,承擔大量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北京市中醫系統參與國家醫療隊支援湖北省武漢市及其他省市疫情重災區的護理人員總計32人,支援北京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護理人員總計436人,參與核酸採集、新冠疫苗接種和保障任務的護理人員近7000人。為提高 新冠肺炎護理效果,組織多學科、多領域的專家編寫了《北京市新冠肺炎中醫護理方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型、普通型患者中西醫結合護理規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居家中醫護理康復指引》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培訓及指導性檔案,充分發揮了醫護協同的作用並凸顯中醫護理獨特優勢及效果。
(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多元培養模式逐步形成
中醫護理人才隊伍持續壯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註冊護士總數達12396人,較“十二五”期間增長41%,其中初級職稱占比71.9%,中級職稱26.0%,高級職稱2.1%。“十三五”期間,共培養各類專科護士 1046名,其中取得中醫護理治療專科護士資格認證書為15人。
護士隊伍的學歷結構不斷最佳化,全市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護士占比從“十二五”時期的79.7%提高到84.6%,其中本科及以上護士占比為45.4%,護士隊伍學歷形成以大專、本科為主體,並注重中醫護理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構建多層次教育的發展方向。
多層次職業發展路徑不斷嘗試,試點開展新入職護士規範化培訓,建立中醫護理骨幹人才培養、中醫專科護士培養、中醫護理傳承人才培養、中醫護理專家培養等多元化培養模式,初步形成了夯基礎、強專科、重臨床、鑽科研的複合型中醫護理人才培養體系。開展北京市百名中醫護理管理培訓師項目,培養北京市第一批中醫護理管理培訓師。建立了“中醫五行音樂療法護理培訓師工作室”和“燕京中醫外治法護理培訓師工作室”,培養中醫護理技術人才48名。依託國家級、市級、區級“三位一體”中醫護理骨幹培養體系,在全市培養了全國中醫護理骨幹97名,北京市中醫護理骨幹人才101名,區級中醫護理骨幹人才190名,帶動了一批中醫護理高層次人才和骨幹人才的培養。
中醫護理傳承創新平台初步搭建,強化師承教育,加快北京市中醫護理專家學術思想及護理技術的挖掘、整理和繼承,在全國率先建設桂梅芬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王敏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馮運華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及工作站,培養了32名中醫護理傳承人才,在中醫特色技術的傳承、推廣及創新方面,開展相關科研課題15項,發表論文70篇,最佳化中醫護理方案33個,穩步推進中醫護理傳承創新與發展工作。
(三)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服務範疇持續拓展
深化護理服務內涵。“十三五”期間,在北京市中醫醫療機構建設14個“一證一品”特色護理專科示範病房,形成腦病、風濕、骨傷、眼科、脾胃、皮膚瘡瘍等14箇中醫護理品牌,制定 “一證一品”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建立“中醫醫護一體化”及“中醫人文關懷”的服務模式,實現“病與證”、“施治與施護”、“中醫藥與中醫護理”的有機結合,為患者提供有中醫特色的優質護理服務模式。
延伸護理服務新領域。在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開展中醫護理門診建設,以“綠色治療”為理念,構建專科、專項、專病、專症“四專”中醫護理門診體系。 “十三五”期間,開設中醫護理門診的醫院數量達到12家,中醫護理技術年均開展總數達到610975人次,較“十二五”增加552379人次,彰顯了中醫護理門診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的重要作用。
(四)依託重點專科建設,優質護理服務持續深化
中醫護理服務可及性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市中醫醫療機構優質護理覆蓋率達到100%;獲得國家級優質護理示範醫院5家,國家級優質護理服務示範病區5個;獲得市級優質護理示範醫院3家,市級優質護理服務示範病區10個。中醫護理學科建設能力持續增強,全市擁有國家衛健委“十二五”臨床重點專科(護理學)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護理學重點專科5個,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重點專科(護理學)7個。中醫護理幫扶能力不斷提高,開展“中醫護理專家團隊下基層”行動,下沉中醫護理優質資源。由中醫護理臨床專家、中醫護理骨幹、教育專家等組成的30名中醫護理專家團隊,圍繞護理管理、特色技術、服務模式、科研教學等內容,對中西醫結合醫院進行了全方位、一對一的指導和幫扶,提升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綜合護理服務能力。
(五)護理臨床教學、科研素養得到提升
中醫護理臨床教學水平穩步提升,“十三五”期間,不斷最佳化中醫護理臨床教學資源配置,建立全國中醫護理骨幹基地3家,市級中醫護理骨幹基地7家,培養全國中醫護理骨幹近900人。加強各級教學基地建設,全市共有臨床教學基地38家,北京市中醫醫院護理臨床帶教老師2134人,培養護理實習生6500餘人。
中醫護理隊伍科研素養明顯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獲批中醫護理科研項目263項,相比“十二五”時期增長130%,資助金額累計達620萬元,增加了140萬元;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650篇,出版專著49部;開展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26項,北京市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121項,促進了中醫護理學術能力的提升。
(六)中醫護理國際交流不斷擴大
“十三五”期間積極開展國際交流,連續舉辦七屆中醫護理國際化推進會,共謀中醫護理的國際化發展之路。積極參與國際護理交流項目,選派護理人員前往美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學習。圍繞中醫護理開展研討及項目合作,開展循證護理及中西醫結合護理管理研究項目,整合中醫適宜護理技術的相關證據,構建規範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實踐指南,為臨床護理實踐提供科學依據。
(七)護理學術傳播平台逐步推進
積極推進中醫護理英文學術期刊建設,推廣傳統中醫藥文化,弘揚中西醫結合理念,促進中西醫結合護理學科發展。藉助中醫護理學術國際化重要陣地與傳播平台,推進中醫護理國際化發展進程。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中醫護理事業發展不斷完善,總體水平迅速提升,社會貢獻度顯著加強,中醫護理工作取得了快速發展。

發展形勢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民眾健康、提升中醫藥獲得感、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隨著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中醫護理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面臨著一定困難,處於需要拼搏奮鬥的歷史時期,在“十四五”時期必將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一)中醫護理髮展面臨的機遇
中醫護理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發揮著獨特優勢,在國家大健康和人口老齡化戰略方針和政策形勢下,中醫護理服務需求大幅增加,特別是人口老齡化迫切需要有效增加老年護理服務供給。在社會受到傳染病等公共衛生事件威脅時,中醫護理全程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患者救治、愈後康復,彰顯中醫護理力量。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醫學文化社會功能不斷強化,中醫護理在專科護理、慢性病管理、延續護理、社區護理、居家護理、疫病防治等方面必將拓寬新的發展方向。
(二)中醫護理髮展面臨的挑戰
面對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迎來新的挑戰。當前中醫護理服務供給能力與社會日益釋放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仍顯突出,中醫護理隊伍總量不足、中醫護理資源配置不均衡、中醫護理專科建設能力薄弱、中醫護理學術傳播平台有待國際化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迫切需要立足工作實際,統籌解決現存主要問題,整合資源,打造品牌,推進中醫護理在首都衛生事業中的高速度、高質量、高標準發展,多途徑、多模式、多層次地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護理服務。

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民眾需求為導向,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北京市中醫護理高質量發展崗位榮譽工程為著力點,進一步加強中醫護理隊伍建設,均衡中醫護理資源配置,提升中醫護理專科建設能力,努力讓人民民眾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護理服務。

基本原則

(一)提升專科能力,促進人民健康
堅持以人民健康服務需求為導向,深化中醫護理內涵,大力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提升中醫專科護理品質;拓展中醫護理服務領域,將其下沉到社區、機構、家庭,充分發揮中醫護理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和安寧療護等領域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能力,全程保障人民健康。
(二)突出中醫特色,中西協同發展
加快中、西醫護理深度融合,將中醫理論與現代研究、中醫經典與循證思維、整體護理與辨證施護相結合,宜中則中,宜西則西,優勢互補。打造中西醫結合護理專家團隊,開設中西醫結合護理門診,構建中西醫結合護理服務新模式。
(三)精進人才培養,築建合理梯隊
創建以學科穩健發展為目標的人才培養體系。規劃培養路徑、提升崗位榮譽、最佳化人才隊伍、精細人才管理,著力加強培養中醫護理卓越人才,為中醫護理事業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培養中醫護理普惠人才,滿足民眾多樣化護理需要。構建多元化培養模式,築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梯隊。
(四)弘揚中醫文化,提升社會認同
根植中醫傳統文化沃土,深挖中醫護理精髓,傳承名老中醫護理大家的學術思想、高尚醫德,唱響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提升文化自信。切實加強中醫護理文化宣傳,以文化認同推進中醫護理髮展,以充滿人文關懷的護理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
(五)深耕學術研究,深化國際交流
堅持以科研創新催生中醫護理髮展新動能,搭建中西醫結合護理科研創新平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開展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研究,助推中醫護理走向現代化、標準化。緊跟“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著力於中醫護理國際傳播平台體系建設,加快打造中醫護理對外開放視窗,積極推進中醫護理開放發展,提高中醫護理國際影響力,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依託“兩工程”、“兩體系”、“一平台”,實現北京中醫護理高質量發展。圍繞北京中醫藥發展的五篇文章,回歸中醫健康理念,提供基於“健康中國”需求的中醫護理服務,創建服務新品牌;推進“網際網路+中醫護理”相結合,形成中西醫結合護理服務新業態;拓展中醫護理服務空間,構建新型健康服務體系,擴大服務新範疇;破解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固化模式,打造具有高專業素養、富有人文精神和出色技能的護理人才隊伍,形成人才培養新模式;多維度探索中醫護理科研,推進臨床科研一體化,形成科研創新新思路;拓展中醫護理學術空間,構建傳播體系,打造中醫護理交流與傳播新平台。
(二)具體目標
1.全面推進中醫護理“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全面啟動“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開展中醫護理卓越人才培養項目和普惠人才培養項目。卓越人才包括中醫護理引領人才、中醫護理精銳人才、中西醫結合專科護士;普惠人才包括中醫護理專項技術人才、社區基層中醫護理人才、中醫健康養老護理人才。逐步確立結構合理、定位清晰、方向明確的護理人才儲備庫,為建立符合中醫護理髮展規律的多維人才培養與評價體系奠定基礎。
2.全面推進中醫護理高質量發展崗位榮譽工程。開展中醫護理高質量發展崗位榮譽工程,培養和樹立中醫護理人員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職業道德,激發廣大中醫護理工作者“我在崗、我光榮”的職業自豪感和榮譽感,激勵廣大護理工作者爭當愛崗敬業、技術精湛、勇於創新、貢獻突出的榜樣,成為服務、技能、學術、創新、素養、教學的 “六全型”中醫護理人才,促進行業發展。
3.全面建成中醫護理健康服務體系。建成優質高效的“兩示範”、“兩旗艦”、“三中心”中醫護理服務體系。全面推進示範中醫護理門診及“一證一品”特色護理專科示範病房建設,拓展服務範疇;下沉中醫護理優質資源,建立旗艦中醫特色護理中西醫結合醫院和旗艦中醫特色護理基層醫療機構,發揮中醫護理服務品牌效應,提升其在基層、社區中的辨識度,打造“示範病區--特色門診--旗艦醫院”一體化服務新模式,努力提升中醫護理服務能級;依託中西醫結合護理會診中心、中醫護理技術培訓中心、中西醫結合疫病防治護理中心建設,提升專科護理服務能力,切實發揮大型中醫醫院優質護理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
4.全面建成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術傳播體系。建成國際化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術傳播體系,實施“蒲公英”學術傳播工程,推進中西醫結合護理“兩刊一本一庫”學術傳播體系建設,形成開放獲取的英文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JIN)、中文期刊《中西醫結合護理》(CJIN)、中西醫結合護理預印本網路首發平台NursRxiv、中西醫結合臨床案例庫體系。舉辦中醫護理國際化推進會和學術交流會議,實施中醫護理國際合作專項,制定中醫護理國際標準,促進中西醫結合護理國際學術傳播與交流。
5.全面建成中西醫結合護理科研創新平台。建成多學科交叉、多資源共享、中西醫協同的護理科研創新平台,藉助首都科技資源豐富優勢,運用現代醫學的研究手段逐步完善中西醫結合護理的科研體系,開展中醫護理領域的科學研究,套用循證護理持續改進護理質量,促成國際化合作項目,注重中醫護理標準化研究,促進中醫護理創新成果轉化套用,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中西醫結合護理向縱深方向發展。

重點任務

推進中醫護理“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
構建多層級、專科化、社會化、廣覆蓋的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北京中醫護理卓越人才培養項目,遴選中醫護理引領人才、中醫護理精銳人才,中醫護理傳承人才和中醫護理培訓師,發揮學術和社會影響力引領帶動學科發展;培養中西醫結合專科護士,滿足中醫護理專業化發展需求;開展普惠人才培養項目,加強中醫護理專項技術人才、社區基層中醫護理人才、中醫健康養老護理人才培養,增加老年護理、社區護理、居家護理等領域中醫護理服務供給,提高中醫護理服務的可及性。
專欄1 中醫護理“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
專欄1 中醫護理“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
1.中醫護理卓越人才培養項目
(1)十名中醫護理引領人才
遴選10名在中西醫結合護理管理、杏林育人、國際傳播、學術研究、傳承創新五大方向做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以之引領、凝聚中醫護理團隊力量,全面促進中醫護理管理、人才培養、學術傳播、科研創新、國際交流等方面縱深發展,豐富中醫護理文化內涵,推動中醫護理學科全面發展,擴大並提升社會影響力。
(2)百名中醫護理精銳人才
培養100名“技術好、管理好、教學好”的中醫護理培訓師,包括中醫護理專業培訓師和中醫護理管理培訓師,承擔全市各級中醫護理人員培養任務。建設3-5箇中醫護理培訓師工作室,發揮特色人才培養引領示範作用,推廣中醫護理特色技術,促進中醫護理獨特優勢日益彰顯。
推選100名具有較強學術影響力的中醫護理臨床專家。套用精湛專業理論和技能,解決本專科疑難複雜護理問題,引領專科發展。
培養中醫護理傳承人才,新建3-5箇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及工作站。由名老中醫護理專家作為傳承導師,採用師承教育培養臨床有特色、科研有能力、管理有方法、技術有專攻的中醫護理傳承人才。
(3)千名中西醫結合專科護士
探索中西醫結合專科護士培養模式,培養老年護理、安寧療護、慢病管理等領域的中西醫結合專科護士。建立中西醫結合專科護士培訓基地,藉助信息化手段,使護士能夠熟練套用中西醫結合護理領域的現代最新理論與專業技能,運用護理科研方法,研究和解決臨床護理實際問題,提高中西醫結合護理專科護士綜合素養,滿足社會和學科發展對高素質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的需求。
2.中醫護理普惠人才培養項目
(4)萬名中醫護理普惠型人才
探索構建可推廣、可重複、優質高效的普惠型護理人才培訓模式,培養10000名普惠型中醫護理人才,包括中醫護理專項技術人才、社區基層中醫護理人才、中醫健康養老護理人才等,進一步提升中醫護理在社區和居家護理、老年護理等領域的專業服務能力,滿足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需求,充分發揮中醫護理在預防保健、老年康復、安寧療護方面的獨特作用。

推進中醫護理高質量發展崗位榮譽工程

通過建立以“服務、技能、素養、形象、師承、創新、教學、傳播、協作、奉獻”為主題的崗位榮譽樹,健全長效機制,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宣傳護理先進典型,促使在護理的學術上、實踐上、護理事業發展上發揮積極推動作用,增強護士的崗位榮譽感、職業認同感、個人成長獲得感,弘揚護理正能量,用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專欄2 北京市中醫護理高質量發展崗位榮譽工程
專欄2 北京市中醫護理高質量發展崗位榮譽工程
醫院結合自身特色進行梳理總結,設立榮譽崗位,建立崗位榮譽樹,推選出中醫“十最”護士和中醫護理榜樣人物。全市選拔“十最”崗位榮譽人物,組織開展中醫護理崗位榮譽樹成果展示工作。
崗位設定:
(1)中醫“十最”護士:服務之最、技能之最、素養之最、形象之最、師承之最、創新之最、教學之最、傳播之最、協作之最、奉獻之最。
(2)中醫榜樣人物:服務、素養、形象、技能、師承、教學的“六全型”中醫護士榜樣人物和管理、協作、科研、傳播、創新、奉獻的“六全型”中醫護理管理者榜樣人物。

建成中醫護理健康服務體系

建成“兩示範、兩旗艦、三中心”的新型中醫護理健康服務體系,創新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建立護理專科聯盟、專家聯合團隊等,通過下沉或輸出管理、培訓、技術等方式,使中醫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門診、病房、社區、機構、家庭等,通過樹立示範典型,發揮品牌效應,形成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打造中醫護理服務新高地。
(一)設立50個示範中醫護理門診
依託中醫技術凸顯中醫護理門診的專科優勢,為就診患者提供集專科護理、康復護理、養生保健、慢病管理、安寧療護為一體的綜合護理服務。藉助護理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網際網路+中醫護理”,打造智慧中醫護理門診,提升慢性病管理的連續性、精準性,為患者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線上護理服務,滿足患者對中醫護理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需求,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制定中醫護理門診建設質量評價標準,促進中醫護理門診服務同質化、規範化、標準化。
(二)建設50個“一證一品”特色護理專科示範病房
繼續發揮中醫特色護理示範病房的優勢,建立高效的醫護協同以及中醫人文關懷服務模式,強化中醫辨證理念,提升專科服務能力。二級及以上中醫醫療機構要積極開展“一證一品”特色護理專科示範病房建設,原則上市級中醫重點專科至少開展1個病種的“一證一品”建設,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至少開展3個病種的“一證一品”建設,打造中醫護理特色服務品牌。
(三)打造20箇中醫護理特色旗艦醫院
依託“護聯體手拉手”項目,發揮中醫護理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優勢與作用,充分利用中醫護理優勢資源,積極開展對轉型中西醫結合醫院護理人員和基層醫院護理人員的中醫護理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推廣和套用適宜的中醫護理技術,打造10個旗艦中醫特色護理中西醫結合醫院和10個旗艦中醫特色護理基層醫療機構,提升在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中醫護理服務水準,使其成為集中體現中醫特色護理品牌精神和形象的代表,帶動其他醫療機構發展,不斷滿足社會對中醫藥的需求,持續助力民生保障。
(四)建立3箇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中心
1.中西醫結合護理會診中心。依託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專科,建立中西醫協同的護共體、護聯體、專科聯盟,形成多專科中西醫結合專家隊伍指導解決疑難性疾病,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護理服務能力。
2.中醫護理技術培訓中心。建立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充分利用模擬、虛擬、網路化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重點培訓中醫護理技術、中醫辨證思維,培養臨床實用型中醫護理人才,提高臨床綜合服務技能。
3.中西醫結合疫病防治護理中心。依託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聚焦疫病中醫護理服務能力建設,打造中醫疫病護理隊伍,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參與疫病防治,發揮醫護協同作用。深化中醫護理疫病理論研究、科學總結中醫疫病護理經驗,提升北京市中醫疫病護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總體水平。

建設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術傳播體系

遵循特色化、數位化、國際化、精品化發展策略,進一步推進由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JIN)、《中西醫結合護理》(CJIN)、中西醫結合護理預印本網路首發平台NursRxiv、中西醫結合臨床案例庫等構成的中西醫結合護理國際化學術傳播體系建設,提升中醫護理、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術海外傳播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促進中西醫結合護理學科發展和學術成果國際化,樹立中西醫結合護理在世界舞台中的學術地位和國際形象。
深化中醫護理對外交流合作,緊跟國際護理行業發展新進展新動向,舉辦中醫護理國際化推進會,深化中西醫結合護理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實施國際合作專項,制定中醫護理國際標準,擴大中醫護理推廣與套用路徑,加強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與交流互鑒;搭建信息化平台,宣傳推廣中醫護理文化內涵、技術方法,助力中醫護理“走出去”,提升中醫護理國際影響力。
專欄3 “蒲公英”學術傳播工程
專欄3 “蒲公英”學術傳播工程
1.中西醫結合護理期刊建設
推進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JIN)期刊建設,堅持按照國際化開放獲取辦刊模式,組建高水平的國際化編委和編輯團隊,注重醫學倫理,嚴格同行評議,提高論文質量,力爭進入PMC、SCI等國外最具影響力的資料庫,成為中醫護理“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堅持以專欄為品牌特色,辦好《中西醫結合護理》(CJIN)。通過開放獲取期刊檢索系統DOAJ、國際圖書館收錄和館藏,中、英文雙語傳播等形式,擴大客群範圍,做好全球化文獻傳播。力爭為全球125個開發中國家和地區數千家機構提供完全免費的期刊全文內容,增大中醫護理的影響力,助力實現聯合國的千年發展目標。
2.中西醫結合護理預印本網路首發平台(NursRxiv)建設
積極推進NursRxiv與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台ChinaXiv的合作共建,打造國內首創的基於護理學科的預印本開放獲取倉儲文獻庫,形成“開放、共享、共治、協同”的學術社區與學術生態,成為國內外護理學預印本學術交流展示的視窗。
3.中西醫結合臨床案例庫建設
與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合作開展“中西醫結合臨床案例庫護理子庫”建設,加快形成科學合理的護理案例成果評價體系和示範案例推薦機制,建成集案例稿件采編、同行評議、存儲發布、臨床評價為一體的案例資料庫和文獻檢索平台,形成護理案例文獻報告、數據加工等規範,完成護理案例的加工、入庫、發布,服務於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

建成中西醫結合護理科研創新平台

(一)開展多方向中醫護理科學研究
以突出中醫特色的臨床護理技術與方案研究、老年人群護理相關研究、護理人文理論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支持中醫醫療機構與中醫藥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開展多中心的臨床試驗、理論研究、質性研究、證據轉化與套用等,驗證中醫護理臨床的可行性、安全性、科學性。通過科研立項,充分激發廣大護理人員參加科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臨床護理人員實施中醫特色護理實踐提供科學依據。
(二)提升中醫護理標準化能力
深入開展中醫護理標準化建設工作,基於循證基礎和臨床需求,制定中西醫結合護理實踐指南、中醫護理技術標準、中醫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加快中醫護理標準化進程,以標準化引領中醫護理學科、專科發展,提高行業規範化水平,帶領首都中醫護理邁向服務水平新高度。
(三)促進中醫護理科研成果轉化
強化頂層設計、深化對外合作,健全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孵化中醫護理科技成果。通過構建規範、專業、高效的智慧財產權服務體系,打通中醫護理科技成果運營鏈,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賦能專業發展、最佳化臨床服務。塑造2-4箇中醫護理科技成果轉化典型,進一步推動中醫護理科技成果轉化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升級發展。

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支持

各區衛生行政部門與中醫醫療機構要強化組織領導,切實加強醫療機構護理工作,最佳化護理崗位設定,完善護理人員配置,提高護理人員榮譽感、保持護理隊伍穩定,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提升護理服務水平。要結合工作實際,制定配套措施,細化目標任務,紮實推進,確保本規劃各項指標落細落實、見行見效。

營造輿論氛圍、注重宣傳引導

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平台等多種媒介,大力宣傳中醫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工作成效,樹立護士典型,宣傳優秀事跡,增強護士職業榮譽感,對在護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激勵。讓全社會廣泛了解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努力在全社會形成推動中醫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加強督導評估、保證實施效果

各區衛生行政部門與中醫醫療機構要認真落實本規劃制定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評估方案,建立監督評估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督導,針對評估發現的問題及時最佳化政策措施和實施方案。市中醫管理局將進一步完善督查考核機制,加強督導,對重點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價,確保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