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全文
北京市“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全面實施健康北京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加強綜合監管制度建設,率先建立較為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則
1.強公益,重健康。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公平可及、民眾受益為目標,堅持改革與改善同步、改革與發展同步,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維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使人民民眾有更多獲得感。
2.強基層,補短板。著力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和資源“雙下沉”,補齊基層短板,促進基層醫療衛生職業吸引力和服務能力“雙提升”,為
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3.強聯動,調結構。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同步改革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藥品耗材採購機制,完善藥品耗材流通體系,全面取消以藥養醫,促進醫療費用結構調整,提高醫療服務效能。
4.強管理,重激勵。建立符合本市實際的醫療衛生信息標準化體系,強化全行業綜合監管,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三)主要目標
到2017年底,形成較為系統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政策框架,分級診療制度體系基本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綜合監管制度、全民醫療保障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家庭醫生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力爭達到90%以上;付費方式改革加快推進,按病種分組付費的病組數達到300組以上;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
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分級診療制度體系、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綜合監管制度、全民醫療保障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更加完善,覆蓋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健康醫療信息標準化建設達到新水平。每萬名居民擁有3名以上全科醫生,按病種分組付費方式覆蓋全部病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4周歲,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二、重點任務
“十三五”期間,重點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5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同時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一)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1.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結合服務人口數量和服務半徑,完善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嚴格執行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在保障大醫院對疑難複雜疾病、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基礎上,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向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和基層
醫療衛生機構傾斜。按照相關建設標準,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以區級中醫類醫院為基礎,打造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立市、區、社區三級“治未病”體系。加強康復護理體系建設,推動部分一、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鼓勵有條件的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定康復護理床位,增強康復護理服務功能。到2020年,實現每千常住人口擁有0.5張康復護理床位。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措施和相關標準規範,推進東城區、朝陽區、海淀區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建設。
加強資源整合,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鼓勵建立多種模式的緊密型醫療服務集團,引導公立醫院主動參與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快建立“金字塔”型的分級診療體系,在城六區構建“大型三級醫院-區域醫院(區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網路,在其他區建立“區域醫療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服務體系,發揮好大醫院的技術保障作用,區域醫院作為區域醫療中心的樞紐作用,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網底作用。開展專科醫聯體建設,構建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婦科、骨科、
內分泌科、眼科、兒科等專科醫聯體,實現疑難複雜專科疾病治療的緊密銜接。根據參保人員就醫流向,適時調整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的醫保總額控制指標,促進醫聯體內醫療機構分工協作。研究制定鼓勵醫保患者選擇緊密型醫聯體作為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相關政策。(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中醫局、市醫管局)
2.深入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要抓手,著力在簽約服務內容、方式、收付費、績效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明確簽約服務內涵,將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以及約定的健康管理服務等作為基本簽約服務包的內容,同時可根據居民的個性化需求補充相關簽約服務。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和慢性疾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群,逐步擴大到全人群。建立家庭醫生簽約雙方相對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健全簽約服務收付費機制,完善家庭醫生收入分配機制,開展慢性病按人頭付費試點。最佳化完善“智慧家醫”、微信號綁定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團隊等服務模式,推廣“網際網路+家庭醫生”做法,使簽約居民享受便利服務。加強家庭醫生團隊建設,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註冊全科醫生隊伍的基礎上,引導醫聯體內醫生加入家庭醫生團隊。探索以人群健康指標為考核標準的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家庭醫生關注居民健康。健全鄉村醫生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激勵機制,促進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中醫局)
3.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加強以全科醫生為主的基層人才培養,創新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方式,二、三級醫院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完成轉崗培訓並考核合格後,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增加註冊全科醫學專業。引導大醫院具有中、高級職稱的醫生以及醫學院校符合條件的教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增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力量。加強城六區以外其他區區域醫療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能力建設,推進一體化管理。加強對鄉村醫生崗位人員的定向培養,提高其崗位勝任能力;落實和完善鄉村醫生崗位人員補助和社會保障待遇。完善基層衛生
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體系,提高基層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並建立適合基層特點的人才評價體系。
深入開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定“中醫館”,提供中醫服務;以中醫全科醫師為核心的全科醫師服務團隊比例不低於25%。支持特色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在農村地區調劑使用。
建立符合本市實際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管理、考核、服務新機制。完善基層薪酬激勵機制,合理提高績效工資總量並建立動態增長機制,逐步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績效工資內部分配可採取設立全科醫生津貼等方式,向承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醫務人員傾斜。(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中醫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教委)
4.最佳化就醫格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範圍,對於超出本機構服務能力的疾病,應及時為患者提供轉診服務。最佳化雙向轉診流程,逐步擴大轉診目錄,引導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到基層就醫;建立由全科醫生直接轉診至專科醫生的轉診渠道,對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後確需轉到大醫院就診的患者,大醫院優先接診;逐步提高二、三級醫院預約掛號比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掛號比例,專家號優先提供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病人實名制預約;暢通疾病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渠道,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有序轉診。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合理引導就醫流向。推進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銜接,為符合條件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長處方服務。將區級中醫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範圍。(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中醫局)
5.積極開展遠程醫療。依託三級醫院重點專科建立遠程會診平台,實現醫院間、區域間遠程會診和雙向轉診。搭建會診平台,設立1個市級臨床會診中心和4個市級醫技(影像、血液檢測、病理診斷、心電診斷)會診中心,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醫生等提供遠程服務。建立京津冀三地區域會診中心,促進遠程醫療發展。(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醫管局、市中醫局、各區政府)
(二)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1.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行管辦分開和政事分開,明確政府作為出資人的職責,探索公辦民營、特許經營等公立醫院運營模式,加強醫院管理團隊專業化建設。完善市屬公立醫院
法人治理結構、
績效考核制度、監事會制度、經營風險管理制度、院長承諾制度等。總結部分區屬醫院委託市級三甲醫院管理的經驗,研究區屬公立醫院管辦分開方式。完善分類補償機制,探索研究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的補償機制,完善公立中醫類醫院中醫藥特色績效考核財政補償政策。加強收支預算管理,推進成本核算,促進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健全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完善以公益性為導向的
評價指標體系,考核結果與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掛鈎。(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財政局、市醫管局、市中醫局)
2.持續推進醫藥分開等綜合改革。堅持醫療、醫藥、醫保聯動,推進藥品陽光採購、醫療服務價格規範等綜合改革,轉變公立醫院運行機制,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實施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逐步縮小政府定價範圍,基本醫療服務價格由政府主導,非基本醫療服務價格由市場決定。探索醫療服務按病種定價。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適時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檢驗項目價格以及藥品、耗材價格和費用,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探索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醫療服務價格保持合理水平。(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醫管局、市中醫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商務委)
3.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創新公立醫院機構編制管理方式,積極開展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制定本市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合理確定薪酬水平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著力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允許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和績效工資總量。公立醫院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進行收入分配。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合理提高人員獎勵水平,推動編制內外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激發廣大醫務人員活力。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鈎。試行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完善醫務人員職稱晉升政策,對醫務人員職稱進行分類管理。(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編辦、市衛生計生委、市醫管局、市中醫局)
4.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建立完善公立醫院費用控制監測和考核問責機制。分類設定醫療費用增長控制目標並進行動態調整,定期對醫療費用增長控制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公示。建立動態增長的醫保總額控制機制,推動公立醫院構建科學合理的運行新機制。(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醫管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中醫局)
(三)穩妥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1.建立以健康為核心的醫療保障制度。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釐清政府、單位、個人繳費責任,政府履行保基本、兜底線義務,逐步建立穩定可持續、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多渠道醫保籌資機制。完成北京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和社會保障卡系統改造,與其他省區市統籌地區進行聯調測試,基本實現符合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風險防控機制。探索建立適合本市的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到2020年制度框架形成。大力發展
商業健康保險,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廣泛參與疾病預防、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務。加大醫療責任保險覆蓋面,力爭到2020年覆蓋所有公立醫院和8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善最佳化京津冀地區社會保險轉移接續信息系統和業務流程,推動三地保險信息互聯共享和醫保定點互認。(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民政局、北京保監局、市金融局、市財政局、市中醫局)
2.統籌城鄉居民保障政策。2017年底前,建立覆蓋範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六統一”的城鄉居民
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不斷完善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政策,適時調整醫療救助標準,加大重大疾病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水平,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積極引導慈善組織和社會力量參與醫療救助,實現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有效銜接。(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
3.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科學編制並嚴格執行醫保基金收支預算,合理制定總額控制指標,強化對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總額控制管理。加快推進住院按病種分組付費工作,2017年在全市三級綜合醫院推行,並向二級醫院推廣。對於精神障礙等需長期住院治療且日均費用相對穩定的疾病,探索按床日付費。研究實行門診按人頭付費,引導慢性病參保人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到2020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
4.創新醫保經辦服務模式。按照管辦分開、政事分開要求,在保證醫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通過招標等方式,鼓勵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服務,降低運行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穩步推進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持卡實時結算工作。(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北京保監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全面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
1.深化藥品耗材採購制度改革。完善藥品陽光採購機制,公立醫療機構藥品採購全部在政府搭建的藥品集中採購平台上進行。落實醫療機構藥品、耗材採購主體地位,鼓勵聯合採購。實施藥品購銷“兩票制”,落實分類採購,鼓勵集中帶量採購,降低採購成本,為醫保付費與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騰出空間。(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商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中醫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各區政府)
2.推進藥品流通領域改革。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流通企業兼併重組。加快物流體系建設,探索建立過程可追溯、質量可控制的現代化、專業化藥品配送體系。將符合醫保定點條件的藥店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對藥店開展服務能力分級管理。支持零售連鎖藥店發展,促進品牌化建設,到2020年,打造一批達到3A級水平的知名品牌藥店。繼續推進社區藥品供應改革試點,探索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虛擬藥庫,設立配送中心,實行智慧型化藥品管理與配送。(責任單位: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衛生計生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中醫局、市商務委、各區政府)
3.完善藥事工作制度。完善藥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處方(醫囑)審核、點評、臨床用藥監測等機制,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管理。加快臨床藥師培養,試點總藥師制度,支持醫院設立用藥諮詢中心,發揮藥師在藥品遴選、合理使用、藥學服務創新、藥品費用控制、患者用藥培訓等方面的作用,促進醫院臨床藥學發展。完善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機制,加強藥店對處方藥品的管理,指導患者合理用藥。(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醫管局、市中醫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五)建立嚴格規範的綜合監管制度
1.深化醫藥衛生領域“放管服”改革。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的要求,推進醫藥衛生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建立清單制度並向社會公示。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更加注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升監管效能。促進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改善服務質量。制定藥品註冊優先審查辦法,將兒童藥等藥物的註冊申請納入優先審查通道。(責任單位:市編辦、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醫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中醫局、市發展改革委)
2.強化全行業綜合監管。健全醫藥衛生地方標準,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由所在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統一的準入條件、質量標準、服務標準進行管理。全面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隨機抽取監管對象,隨機抽取監督執法人員,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監督執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健全大型醫院巡查、審計、檢查機制,加強對公立醫院功能定位履行情況的評估監管。加強
臨床路徑管理,完善技術規範,提高診療行為的透明度。針對醫療行業專業技術性強、部分服務不易保存客觀證據、難以準確計量的特點,探索醫療行業服務留痕。研究制定醫療機構價格行為規範,明碼標價,保障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加快推動醫療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健全醫療衛生機構不良執業行為和醫護人員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度,建立執業行為與醫師信用評價掛鈎機制。推進綜合監督執法。(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工商局、市醫管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中醫局、市發展改革委)
3.構建多元化監管體系。完善政府監管為主、第三方廣泛參與、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和社會監督為補充的多元化監管體系。引導醫療衛生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管理規範和準則,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重視
第三方評估,鼓勵行業組織和個人對醫療機構運行情況等進行獨立評價和監督。引導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內審制度,2017年底,全市所有三級公立醫院設定總會計師崗位。建立醫療衛生信息公開平台,拓寬公眾參與監管的渠道。(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醫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中醫局、市發展改革委)
(六)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1.全面推進健康北京建設。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構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從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轉變。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加強預防醫學研究,科研經費向預防醫學領域傾斜。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進本市醫藥衛生學科融合發展、集智攻關,在轉化醫學、醫學大數據套用等領域搶占創新制高點,推動新技術臨床套用,提高疑難複雜疾病、危急重症診治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中醫局、市民政局、市教委、市殘聯、市科委、市商務委、各區政府)
2.推進人才培養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建立醫學人才培養規模結構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求的有效銜接機制。完善畢業後醫學教育制度,全面落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須接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建立專科醫師培訓制度,推進培訓社會化。加強繼續醫學教育,探索以健康需求和專業需求為導向的繼續醫學教育新模式。在市屬醫院試點院士工作室,開展青年人才跨院培養,最佳化人才梯隊結構。支持兒科等緊缺專業人才培養,開展疑難病例遠程會診和典型病例臨床示教。加強全科、產科、兒科、康復護理、精神衛生、中藥等學科建設。在中、高等院校設立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專業,建立社會化中醫藥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簡化專業技術人員招聘程式,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醫院緊缺、高層次人才,可按規定經醫院考察後予以招聘,並公開結果。(責任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醫管局、市中醫局)
3.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精簡、最佳化、規範審批准入程式,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最佳化辦醫環境。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參與區域醫聯體建設。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支持公立醫院以特許經營方式與社會辦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加大政府在醫療資源薄弱區域和緊缺專業領域購買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力度,可採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的方式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服務。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支持其在明確責權關係的前提下,參與公立醫療機構管理。在公立醫療資源豐富的區域,有序引導和規範部分公立醫院改制。支持保險機構與公立醫院合作設立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推進醫師執業制度改革,全面實行醫師電子化註冊,開展醫師區域化註冊試點,加大執業信息公開力度。創新醫務人員使用、流動與服務模式,積極探索醫師自由執業、醫師與醫療機構簽約服務或組建醫生集團等模式。建立醫療投資管理機構、醫療機構及其法人、負責人和醫務人員信用記錄,納入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完善社會辦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退出機制。(責任單位:市醫改辦、市衛生計生委、市國資委、市醫管局、市中醫局)
4.加強醫療衛生信息體系建設。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要求,建立符合北京特點的醫療信息化標準體系,完善醫療數據共享標準,推進診療信息互聯互通。加強醫保智慧型審核技術套用,逐步實現對各類醫療服務行為全面、及時、高效監控。推動醫療保險信息系統與醫療救助信息系統互聯,促進業務協同。支持健康保險信息平台與
基本醫療保險信息系統、醫療機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最佳化信息資源,加快推進醫療卡、醫保卡等多卡融合。套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智慧醫療,實現
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化、規範化。推動線上線下健康醫療數據資源整合利用,促進數據資源共享。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套用轉化。加快推進京津冀三地衛生計生信息平台互聯互通。(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衛生計生委、市醫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中醫局、北京保監局、市公安局、各區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把醫改工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為完成各項任務提供堅強保證。充分發揮市醫改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與國家部委、解放軍、武警部隊溝通合作,統一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支持不同隸屬關係、不同類型的在京醫療衛生機構健康發展。各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擔任區醫改領導小組組長,統籌推進本區醫改工作。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黨組織建設,在醫改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增強改革執行力。
(二)鼓勵先行先試
支持基礎好、組織實施能力強的區開展綜合醫改試點,在運行機制、醫保經辦管理體制、支付方式、人事薪酬制度、編制管理、藥品供應保障、分級診療、信用體系建設、醫養結合、網際網路醫療等方面開展試點,著力突破重點難點問題,為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累經驗。
(三)強化督查考核
落實各級政府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建立責任落實和考核的剛性約束機制。建立健全督查評估制度,充分發揮第三方評估作用,強化結果運用和激勵問責。將醫改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績效考核和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對改革推進不力的單位和個人嚴肅問責,對積極創新、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四)做好宣傳引導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政策解讀,大力宣傳醫改進展成效和典型經驗,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提高民眾對改革的知曉率和參與度,提高醫務人員投身改革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營造全社會關心、理解和支持醫改的良好氛圍,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內容解讀
近日,北京市發布《北京市“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系統謀劃了“十三五”期間醫改的思路和重點任務,描繪了深化醫改路線圖,到2020年,北京市將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
出台背景
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醫改工作,堅持改革與管理、防病與治病、社區與醫院“三個一起抓”,積極探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服務模式創新,確立了“推進發展,提高效率,減輕負擔,促進健康”四項具體目標,注重改革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2013年出台《關於進一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2014年出台《關於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北京醫改的理念、目標和思路;2015年出台《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重點任務工作安排(2015-2017年)》;2016年出台《
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2017年出台《“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改革工作紮實推進。
“十三五”時期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健康北京建設的關鍵時期。隨著北京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長,要著力解決醫療健康服務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完善健康政策,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著眼於“十三五”期間醫改工作的統籌謀劃,在總結新醫改以來經驗基礎上,北京市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推動醫改由試點探索轉向全面推進,由搭建框架轉向完善制度體系,由增量改革為主轉向存量改革,由專項改革轉向縱深推進。
階段目標
“十三五”期間的醫改主要目標劃分為兩個階段,目前第一階段已經搭建較為系統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政策框架,明確了五大制度建設的總體方向和要求,未來三年,將繼續深化改革,並以年度醫改重點工作安排細化改革任務,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體系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分級診療制度體系、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療保障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更加完善,覆蓋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健康醫療信息標準化建設達到新水平。每萬名居民擁有3名以上全科醫生,按病種分組付費方式覆蓋全部病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4周歲,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重點任務
實施方案共確定6方面23項重點任務,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加強綜合監管制度建設,重點在這5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同時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方面,要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加強資源整合,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鼓勵建立多種模式的緊密型醫療服務集團;加快建立“金字塔”型的分級診療體系,在城六區構建“大型三級醫院—區域醫院(區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網路,在其他區建立“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服務體系,發揮好大醫院的技術保障作用,區域醫院作為區域醫療中心的樞紐作用,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網底作用。深入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著力在簽約服務內容、方式、收付費、績效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進一步提高簽約服務質量,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加強以全科醫生為主的基層人才培養,最佳化就醫格局,積極開展遠程醫療。
在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方面,要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明確政府作為出資人的職責,探索公辦民營、特許經營等公立醫院運營模式,完善市屬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績效考核制度、監事會制度、經營風險管理制度、院長承諾制度等。總結部分區屬醫院委託市級三甲醫院管理的經驗,研究區屬公立醫院管辦分開方式。持續推進醫藥分開等綜合改革,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在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方面,要建立以健康為核心的醫療保障制度,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風險防控機制,探索建立適合北京市的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統籌城鄉居民保障政策,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創新醫保經辦服務模式。
在深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改革方面,要完善藥品陽光採購機制,落實醫療機構藥品、耗材採購主體地位,鼓勵聯合採購。實施藥品購銷“兩票制”,落實分類採購,鼓勵集中帶量採購。推進藥品流通領域改革,推進流通企業兼併重組,將符合醫保定點條件的藥店納入醫保定點範圍,繼續推進社區藥品供應改革試點。完善藥事工作制度,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管理,加快臨床藥師培養,試點總藥師制度,支持醫院設立用藥諮詢中心。
在綜合監管方面,要深化醫藥衛生領域“放管服”改革,強化全行業綜合監管,加強臨床路徑管理,探索醫療行業服務留痕。完善政府監管為主、第三方廣泛參與、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和社會監督為補充的多元化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