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其官網公布了一份說明,回應了終止聘用該學院副教授夏業良一事。說明稱,因教學評估成績及學生投訴等,2012年10月學院對夏業良進行了無記名投票,投票結果為不續聘。2013年10月,學院再次進行確認投票,之後決定終止對夏業良的聘用契約。20日,夏業良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無理的決定”,他正在考慮是否申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解聘夏業良事件
- 終止聘用:因教學評估成績及學生投訴等
- 主人公:副教授夏業良
- 時間:2012年10月
事件經過,各方意見,拓展閱讀,
事件經過
2013年10月28日,北大方面稱,不再續聘夏的決定,是由於其沒有完成聘期應履行的職責,沒有受到教學科研外的其他因素干擾和影響。
各方意見
校方:學生批評意見達340條
這份《關於對夏業良終止聘用契約的說明》落款經濟學院人事代理制度教師考核與聘任委員會。
說明稱,該學院副教授夏業良的教學評估成績連續多年處於全院倒數第一,從2006年以來,學院持續收到學生對夏業良授課方式、授課內容、工作態度等有關教學工作的批評意見多達340條。
說明透露,2012年10月26日,按北大有關規定,前述委員會對夏業良進行考核和續聘的無記名投票,表決結果為不續聘。為了給夏業良進一步改進的機會,學校做出給予其延展一年處理的決定。2013年10月11日,委員會對“是否維持去年的表決結果”進行了確認投票。應到委員37人、實到委員34人,投票表決結果為:30人反對續聘、3人同意續聘、1人棄權。為此,委員會決定終止對夏業良的聘用契約。
此後,北大經濟學院官網又發布了一份《聘用契約終止決定》,稱自2014年1月31日起,將終止對夏業良的聘用契約。
夏業良:第二輪投票帶有主觀色彩
夏業良就此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不服北大的處理決定。
他說,這次投票是就2012年對他是否續聘投票結果的再次投票,2012年那次投票的結果是11票比11票,院方稱至少應有12票同意才能續聘。2013年的投票結果是34票中有30票反對續聘,3票支持續聘,1票棄權,投票者包括經濟學院的教授和系主任以及黨政聯席會議成員。
夏業良認為,“2012年的考核是合格的,之後又搞第二輪投票就帶有主觀色彩,個人情感色彩在裡面。”而在北大經濟學院的說明中,2012年的投票結果被指系不續聘,但給予其延展一年的處理。
與此同時,夏業良質疑在海外做訪問學者的教授有機會不參加考評,校方卻要求他參加。
2013年10月20日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夏業良稱這是個“無理的決定”,他表示得到了很多建議,正在考慮是否申訴。
在發給南都的一份書面回應中,夏業良還認為,北大經濟學院的說明“有明顯自相矛盾的措辭和邏輯”。他說,按照官方說明對他教學成績考核和評估的描述,“如果我真是創造了這樣史無前例的最差記錄,若不是刻意陷害和有所組織的話,那我就可以申請金氏世界紀錄了”。
學生有贊有彈
對於校方的處理,微博資料顯示於2006年入讀北大的網友@小喬_H K表示支持,並用“巨差無比”來形容夏業良主講的課程。她說,夏業良“上課就各種吹牛,完全不講課”。@小喬_H K還透露,夏業良“半小時讀課本,剩下一個半小時炫耀他在伯克利見過誰誰誰,沒有答疑時間,同學們問的問題,他答不出就鬼扯一通”。
而在評師網上,夏業良累計收穫21條評論,好評指數4.3分(總分5分)。參與評論的學生稱,夏業良授課風格獨特,“是個挺靦腆的人”,“說話有時會激動,甚至臉紅”。
據留言的學生描述,夏業良的《經濟學原理》是“北大最火爆的通選課之一”,“限額100人的教室經常講台周圍和走廊都是人”。
拓展閱讀
2008年至今,北大全校契約到期不予續聘的已有25人,夏業良是其中之一。
按照北京大學人事管理規定,2001年以後入職的副教授均採用人事代理制度(固定聘期契約制度),聘期一般為三年。在教師契約聘期結束前3個月,院系應對聘任教師進行聘期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教師在聘期內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業績情況。
夏業良1984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後在復旦大學學習管理學和人口學,2002年7月受聘北大經濟學院,為事業編制內的固定期限契約聘任制教師。經濟學院先後在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依照契約規定對其進行了聘期考核。
該校經濟學系主任葉靜怡表示,學院要求所有教師不分男女老少,每年最少發表一篇CSSCI論文,“這個標準不算高”。夏在第一個聘期共發表了三篇文章,達到了該院“一年至少一篇CSSCI文章”的要求。但他在第二和第三個聘期6年內一共只發表了兩篇文章(其中一篇是CSSCI文章),均是與學生聯合署名發表,顯然沒達標。
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平新喬說,“夏在第一個聘期內的考核情況還是不錯的,他評上了副教授。但在那之後他明顯疏於教學和科研,心很浮躁,做學問的氣質壞掉了。”
教學方面,網上有人說夏業良的課程選課人數“火爆”。北大選課記錄顯示:實際上夏本學年報的三門課中,一門課7人選,一門課8人選,還有一門課因只有3人選,未達到要求的開課人數而無法開設。學生對夏提出的340多條批評意見和建議中,主要批評其講課離題、常偏離課程內容、在與教學無關的話題上浪費時間。
“近些年來,經濟學院每學期都開設五六十門課程。在開設這么多課程的情況下,如果連續幾年排名倒數,只能說明任課老師真的沒有在教學上下功夫。”平新喬說。
2012年10月,經濟學院教師考核與聘任委員會對契約即將到期的12名教師進行續聘投票時,有11票反對夏業良續聘,10票同意,1票棄權。一些老師說,當時他們有些糾結,因為在投票的前一天晚上,夏給他們寫了一封郵件。在郵件中,夏業良承認自己“因過度關注公共事務而疏於業務和發表本專業的研究成果”,並“希望各位老師給予多多關照和鼎力支持”。
“剛開始我以為他只是寫給我一個人,後來才知道他給聘任委員會的每個人都寫了郵件。”身為聘任委員會委員之一的孫祁祥說。
一些老師坦承,在2012年10月的投票中,出於同事的情分,出於對夏業良年齡的顧慮(夏生於1960年,2012年已經52歲了),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投了贊成續聘票。
此前,夏業良告訴外國媒體,由於他的政治言論和立場,他有可能被北京大學開除,他對此不服,稱這是個“無理的決定”。
北大新聞發言人蔣朗朗則表示,對一所大學來說,如果有人工作業績很差,只要打出“政治牌”,就具有了萬般靈驗的“護身符”,這才是天下奇聞,這是不是政治“綁架”?如果放任這種情況發生,今後任何人都能以所謂“政治原因”為藉口,推脫他們本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北大原金融系主任何小鋒說,其實在2012年10月第一次投票結果出來之後沒有立刻不再續聘夏業良,是為了給他提供一年的緩衝期,便於他尋找下一份工作。對於其他未受聘的老師也都如此處理。而在這一年中,夏業良也未向聘任委員會提交新的科研成果。
平新喬說,“我在美國大學也呆過一段時間,美國很多大學決定是否繼續聘任一名教師都是採用投票的方法。關於不再續聘夏的決定,也是我們投票決定的,這是教授的權利。別人不能亂加干涉,也不應該說三道四。”
經濟學院另一位教授蕭琛也認為,沒有誰能有這么大的權利來操縱一名教授。何況第二次投票是30票反對,操縱這么多教授的決定,這絕對不可能。
北大原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慶雲說:“高校之前的問題是‘只進不出’,現在我們有了依靠投票決定的退出機制,應該說是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