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漢畫是指中國漢代留傳至今的畫像石、畫像磚、壁畫、帛畫、器具圖樣等多種圖像材料,它們與大量文獻和出土文物結合起來,組成中國形相學資源最重要的部分,其中隱藏著政治、經濟、技術、神話、習俗、用器、環境等巨大的秘密。到目前為止,這些材料尚未完全整理、記錄,考古報告也沒有完全發表,發表過的也索引不便,現有的專題研究涉及的面和數量也非常少,與以漢唐為代表的中國輝煌文化成就極不相稱。
中國古代形相資料的整理和研究是國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對圖像的意義的解釋,其節點在漢代圖像,因為在漢之前,雖有圖像但無充分的文字文獻相互印證;而漢代之後的圖像,其研究都不能脫離對漢代圖像的整理和研究。因此,在中國北京大學正式成立漢畫研究專門機構,對於國學的飛躍,形相研究的推進具有關鍵性意義。
科研項目
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211工程”項目,其圖像測繪實驗室設在漢畫研究所,現設備已經到位,如今正在進行軟體調試(由北京大學軟體學院提供技術支持),可以用於測繪漢畫和其他考古材料。其技術和方法的研究可望國際領先。
中國漢畫學會(國家一級學會)的信息資料中心設在漢畫研究所,存放世界上已發表的所有漢畫研究相關資料,集中管理並向世界學術界開放。
中國漢畫學會會刊(年刊)《中國漢畫研究》的編輯部設在漢畫研究所,所長朱青生教授擔任主編。
漢代圖像合作研究在北京大學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哲學、文學、考古等多學科參與下正在展開。
教育部部級科研項目《漢代美術史》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正向學術界提供免費服務。
與國際漢代圖像研究機構和學者的合作正在進行。法國巴黎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和圖賓根大學已派人來北大商談合作。
漢畫研究所正與國內各漢畫研究和保管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測繪和研究。現已與陝西榆林文管會訂立了測繪陝北全部900種漢畫像石的合作項目。
北京大學通選課和專業課《藝術史》、《藝術考古學》、《漢代形相研究》的部分資料準備和學生練習工作由漢畫研究所承擔。
接受藝術、考古、歷史等專業的研究生和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的留學生在漢畫研究所從事漢代畫像研究。
計畫開設“北京大學漢畫研究”研究生班,並組織國內外專家在全國各地漢畫保管和發掘基地輪流培訓專門研究人員,提高中國漢畫和形相學研究的水平。
漢畫研究所正在籌備漢畫研究的國際會議和中國漢畫年會。
漢畫研究所也承擔著用外文向國外介紹中國古代文化的任務。
在研課題
1、籌建漢文化基金會。
2、與北京大學考古與文博學院合作,對山東地區的西漢畫像石墓進行發掘,弄清漢畫的起源(40萬人民幣)。
3、測繪出版重慶博物館的畫像石、畫像磚(5萬人民幣)。
4、對陝西榆林地區的全部畫像石進行照相、捶拓和測繪,並整理為資料庫,同時與當地合作對一些畫像石墓進行清理和發掘(30萬人民幣)。
5、漢代釀酒復原研究(根據漢畫材料恢復漢代的釀酒過程和器具,以及飲酒儀式與中國社會民間禮制起源的關係)(10萬人民幣)。
6、漢代高樓與印度佛塔的關係研究(對文化的主動誤取的研究)(10萬人民幣)。
7、埃及浮雕與漢代畫像的對比研究;希臘浮雕與漢代畫像的對比研究;羅馬帝國浮雕與漢代畫像的對比研究。(填補中國對外國古代藝術研究的空白)。(30萬人民幣)
8、漢代日常生活實驗室。對古代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加以研究,釐清當今風俗和觀念的起源。(20萬人民幣)
9、漢畫博物館。建立特別基金,發掘和購藏部分漢畫實物,同時接受各界捐贈,通過展覽和陳列向公眾講解中國人的形象的起源。(50萬人民幣)
10、出版漢畫全集200卷(200萬人民幣)。
每卷內容大體包括:
原作及其數量
2. 漢畫像石、畫像磚的圖版類型
2.1.照片(整體及局部)
2.2.拓片(整體及局部)
2.3.雷射線描圖(整體及局部)
3. 文字內容
3.1.目錄
3.2.按現代學術方式的圖版說明
3.3.已經相關的考古報告綜述和評價
3.4.索引
3.5.書目
11、漢代瓦當的分類與史地關係。由陝西考古專家協助收集一組教學專用的瓦當樣本,同時將現有瓦當紋樣測繪、分類、整理,弄清瓦當與其原始使用功能之間的關係。(11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