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創建於1958 年,是中國最早從事石油化工綜合性研究的最大的研究機構。她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由著名愛國實業家范旭東先生、著名科學家侯德榜博士於1922年8月在天津塘沽成立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1998年9月,北京化工研究院整體進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現在是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屬科研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化工研究院
  • 地點:北京
  • 隸屬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創辦時間:1958年
  •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14號,
成立初始,業務範圍,獲得獎項,人員編制,遠景目標,近期目標,科研開發,產品,人才與教育,出版刊物,周邊環境,

成立初始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化院)成立於1958年6月,是中國最早從事石油化工綜合性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淵源歷史可以追溯到由著名愛國實業家范旭東先生、著名科學家侯德榜博士於1922年8月在天津塘沽成立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2010年燕山分公司研究院整體劃入北化院。目前,北化院已經形成了一院三地的發展格局。院本部地處北京市北三環內,院區環境優雅,交通方便,生活設施配套齊全;位於通州區的科學試驗基地初具規模,功能完備;毗鄰燕山石化的燕山分院,原料資源豐富,中試條件便利。2010年與齊魯分公司研究院、揚子分公司研究院和燕山分公司樹脂套用研究所建立緊密的業務聯繫,成立了北化院齊魯分院、揚子分院和燕山樹脂所,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
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

業務範圍

北化院緊緊圍繞中國石化主營業務,堅持“創新務實、成就客戶”的企業宗旨,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指導方針,積極實施技術領先創新戰略、產品差別化創新戰略和可持續發展創新戰略,大力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推進器”作用。逐步形成了工業催化、有機合成、高分子聚合、塑膠加工、合成橡膠、化工環保、化學工程、分析表征和科技信息等學科基礎,以及乙烯技術、合成樹脂、合成橡膠、有機與精細化工、化工環保等專業優勢,設立了聚烯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基本有機原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化學建材測試中心和國家高分子材料與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全國性技術中心,出版《石油化工》、《化工環保》和《石油化工快報》等學術期刊和行業性雜誌,其中《石油化工》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獲得獎項

截至2010年,累計申請中國專利1640件、國外專利389件。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303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在100萬噸/年乙烯、30萬噸/年聚乙烯、30萬噸/年聚丙烯、碳五分離、乙烯三聚制1-己烯、溶聚丁苯橡膠、SBS等大型成套技術開發及推廣套用中發揮關鍵作用,為石油化工主體技術國產化提供強有力支撐。套用北化院大型乙烯裂解爐技術,已經建設63台裂解爐,總生產能力達到527萬噸/年。大型聚丙烯成套技術共建設27套生產裝置,總能力達到471萬噸/年。先後開發成功了聚乙烯、聚丙烯、前脫丙烷前加氫、碳二加氫、碳三加氫、碳三催化精餾、裂解汽油加氫、低溫甲烷化、烯烴脫一氧化碳/脫氫/脫炔/脫氧、乙烯氧氯化、乙烯氧化制環乙烷、苯酐、順酐、有機胺等30個品種共49個牌號的石油化工催化劑。在合成材料新產品方面,成功開發了聚乙烯燃氣管PE100、高速高挺度BOPP、聚丙烯直接生產汽車保險槓專用料和高抗沖聚丙烯、高結晶聚丙烯等市場暢銷的合成樹脂新產品,以及三元集成橡膠、丁苯透明樹脂、SIS、低順式聚丁二烯橡膠、嵌段丁苯橡膠、溴化丁基橡膠和稀土異戊橡膠等合成橡膠新品種。在節能降耗、污染源治理、污水回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方面,北化院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廣泛套用,有力地支持企業清潔生產和降本增效。
目前,乙烯裂解技術、聚丙烯催化劑技術、SBS技術以及碳二選擇加氫催化劑、碳三選擇加氫催化劑、聚乙烯催化劑、聚丙烯催化劑、納米粉末橡膠等均已實現出口。

人員編制

北化院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化學工程與技術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是教育部批准的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單位。2001年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具有獨立招收資格。北化院下設一個研究分院和12個研究部門,擁有一支專業技術優勢突出的科研隊伍,目前職工總數為119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60人,高級工程師399人;博士118人,碩士110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43人,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養環境。

遠景目標

到201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使北京化工研究院成為具有一流人才、一流技術、一流管理和一流裝備的現代化研究開發機構,為中國石化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北京化工研究院50周年紀念冊北京化工研究院50周年紀念冊

近期目標

建成集團公司下游業務的三個中心——
大型成套技術、聚烯烴催化劑、有機催化劑和新型樹脂牌號研究開發中心;
聚烯烴催化劑和有機催化劑的生產、銷售與服務中心;
石油化工的市場與技術信息、教育培訓和技術諮詢中心

科研開發

1980年以來,共獲得國家各類獎23項,其中國家發明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6項。進入中國石化後,其成果開發和轉化的速度都明顯加快,五年來,共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6項。
乙烯技術和有機化工
在乙烯技術(主要是裂解、分離、加氫淨化)和有機化工(氧化、氧氯化等)工藝技術及催化劑的科研開發中,具有長期的科研積累,已形成優勢技術,套用於工業裝置上並取得優異成績。
聚烯烴催化劑和工藝研究
在催化劑技術開發、工藝研究,到新型樹脂牌號開發、樹脂添加助劑配方研究、聚烯烴結構表征及樹脂加工套用研究等方面,均擁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和先進的儀器設備,研究開發工作達到很高的水平。
聚烯烴催化劑聚烯烴催化劑
高分子材料
擁有先進的塑膠加工改性裝置和樹脂結構表征分析儀器,為中國塑膠工業的發展和中國石化的合成樹脂牌號開發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其中:套用與復旦大學等單位合作開發的BOPP技術生產的BOPP專用料,性能全面達到並部分超過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自主開發的超細(納米級)全硫化粉末橡膠已套用於熱塑性樹脂、熱固性樹脂的改性以及生產新型的全硫化熱塑性彈性體。該技術已申請了包括母專利在內的多項國內外發明專利,並已建成工業生產裝置。
擁有先進的並比較完善的高分子加工性能測試評價裝置,如亞洲最大規模的管材評價裝置,在材料分級、各種塑膠管材性能評價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
化工環境保護
已開發了60多項化工和石油化工“三廢”治理技術,多數實現了工業套用;完成了90多個大中型化工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發了國際化學品安全卡網路查詢系統;組織並參加了中國石化清潔生產示範企業工作;承擔了中國-加拿大清潔生產合作項目,圓滿完成了一期(1997—2002)工作目標,獲得了加拿大政府頒發的國際合作獎,現正進行二期(2002—2006)工作。
先進的科研開發手段
擁有光電子能譜儀、聚合物熔體拉伸流變儀、結晶分級儀以及製備型升溫淋洗分級裝置等催化劑和聚合物結構分析表征儀器。先進的分析測試儀器為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產品

堅持開發與套用並重,強化工藝放大及工業套用,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努力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化。研製開發的新型聚丙烯、聚乙烯催化劑及加氫、氧化、氧氯化、淨化催化劑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逐年提高,有的已成功進入國際市場,為中國石化資本增值作出了巨大貢獻。
特色基地 科技前沿
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速度,1992年,在通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立了科學試驗基地。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科學試驗基地面積已達24萬平方米,擁有聚烯烴高效催化劑、有機催化劑、樹脂改性加工等12套生產和中試裝置,12套烯烴聚合評價裝置,水、電、汽等配套公用工程齊全。包括聚烯烴催化劑、有機催化劑、改性塑膠、納米粉末橡膠及水處理劑等一系列新產品在科學試驗基地迅速實現產業化並廣泛套用於企業,其中聚烯烴催化劑的生產能力達到350噸/年,科學試驗基地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聚烯烴催化劑生產基地。

人才與教育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實踐作為衡量與發現人才的根本標準與途徑加大繼續教育力度,培養青年一代學科帶頭人與科研中堅力量。
新世紀,將努力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逐步形成“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能夠適應國際經營和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和擁有豐富實際經驗和一技之才的技工人才隊伍”,改革內部用人機制,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台,發展有空間。

出版刊物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為學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科技期刊,1970年創刊,由中國石化集團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國化工學會石油化工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月刊。報導我國石油化學工業領域的科技成果,介紹石油化工的新技術、新進展及國內外科技、生產動態。本刊主要欄目有特約述評:研究與開發、精細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環境與化工、工業技術、分析測試、進展與述評。文章發表時滯5個月。
《石油化工》《石油化工》
由於本刊刊登的文章具有新穎性、實用性、啟發性和指導性,在讀者中有廣泛的影響,被選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報導,2003年《石油化工》期刊評價指標為:總被引頻次 780,影響因子0.430,總被引頻次在同類(能源類)期刊中名列第三,影響因子在同類期刊中名列第五。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中的數據,2003年《石油化工》的各項文獻計量指標為:總被引頻次 1136,影響因子0 .5753,在“科技與生產材料有機材料”類期刊中,總被引頻次排名第三位; 影響因子排名第七位。
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網路計量測試報告》中的數據,2003年《石油化工》的Web下載總頻次為23177,在同類期刊中排名第二位。
《石油化工》《石油化工》
自1986年向國外公開發行以來,已有16個編纂年度進入美國化學文摘(CA)千名表;2003年《石油化工》在千名表中《石油化工》位居第486位,在我國入選的91種期刊中位居第28位,在我國入選的化工領域期刊中排在第2位。
1994年美國工程索引(EI)開始檢索本刊的文章,摘錄率為40%左右。2000年轉入EI Page One 資料庫, 2004年共收錄156篇稿件,收錄率65%;2005年1—8月共收錄160篇,收錄率100%。
《石油化工》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科技期刊,並且在國際化學化工期刊中具有一定的影響。1981年獲化工部“科技情報成果二等獎”;1986年獲化工部“科技情報成果三等獎”;1986年獲國家科委“科技情報成果三等獎”;1992年獲北京市“全優期刊獎”;1992年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委、新聞出版署聯合頒發的第一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1997年獲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1年被科技部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並獲得2001年中國石化集團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同年獲得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輯委員會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評優活動組織委員會頒發的《CAJ-CD 規範》執行優秀獎;2002年獲得中國信息研究所頒發的2001年“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獎以及新聞出版署頒發的“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
《化工環保》
《化工環保》雜誌1980年創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由中國石化集團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國化工學會環保專業 委員會、中國化工防治污染協會聯合主辦,是中國化工學會會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
《化工環保》《化工環保》
《化工環保》的辦刊方針:努力宣傳國家的環保方針政策,促進中國環保科技信息與學術交流,介紹國內外先進的環保科技與管理經驗,為我國的環保管理機構、環保科研機構、環保企業及工業企業的環保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及環保工作者提供環保科研與科技信息,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的快速發展。
《化工環保》是一本理論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期刊,在化工、石油化工、紡織、冶金、煤炭、製藥、市政等行業有著廣泛的影響。所設欄目有:研究報告、專論與綜述、治理技術、綜合利用、分析與檢測、清潔生產、環境評價、環保設備、材料與藥劑、信息與動態等。
《化工環保》2001年獲得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輯委員會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評優活動組織委員會聯合頒發的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2002年曾榮獲“第五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期刊一等獎”; 2004年獲“中國石化集團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
《化工環保》被多家文摘及資料庫如《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 《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化學化工文摘》、《環境科學文摘》收錄。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國期刊引證研究報告》中的數據,2004年《化工環保》總被引頻次588,影響因子 0.670。

周邊環境

我院交通便利。 由北京站下火車,乘捷運雍和宮站下車,再轉乘13路公共汽車到終點和平街北口;北京西站下火車乘387路公共汽車到安貞里轉乘117路或104路718或367路公共汽車到和平街北口;捷運13號線光熙門站;捷運5號線和平西橋站等都可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