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兔爺是封神演義中的長耳定光仙,所以比較早的兔兒爺形象是“金光洞”。國人有男祭灶和女祭月的習俗,然而兔爺早期這是女人祭祀太陰星君時防止孩子搗亂而給孩子的玩具。北京、河北和山東等地都有製作、供奉和陳列兔爺的習俗。
兔爺是北京市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屬於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
人們按照月宮裡有嫦娥玉兔的說法,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後,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
它淵源於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來,月宮玉兔逐漸從月崇拜的附屬物中分離出來,在祭月儀式中形成了獨立的形象,並逐漸豐富。兔兒爺兼具神聖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遊樂的功能於一體。如今兔兒爺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兔爺
- 材料:泥
- 外形:兔首人身
- 特徵:兩隻大耳朵
- 原因:詳見正文
歷史,傳說,記載,現代,寓意,
歷史
它最早出現在明末,用來祭月的,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 明《北京歲華》記載:“市中以黃土博成,曰兔兒爺,著花袍,高有二三尺者。”
兔爺是北京老傳統玩具,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中這樣描寫:“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折與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鮮明而勻調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
另外,濟南府也有一種“兔爺”,外形、製作和北京的兔爺相仿,但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濟南的兔爺是會動的,腦袋和身體連線地方內部有一根彈簧,搖頭晃腦的更加可愛。
傳說
兔爺形象來源於月中的玉兔卻又不同,有這么一個傳說:
一年,北京城裡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裡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們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她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麼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後,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於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各種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她為“兔兒爺”、“兔奶奶”。
兔兒爺在北京可謂是家喻戶曉,因此也就派生出了許多與兔爺兒有關的俗語和歇後語,比如“兔兒爺的旗子——單挑 ”,這是因為兔爺兒的靠旗只有一邊;還有“隔年的兔兒爺——老陳人兒”,因為兔兒爺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所以,如果見到做的兔兒爺,那可就屬於老兔兒爺了。
兔兒爺是北京的吉祥物,平安的守護神。傳說有消災避難保平安的法力,深得北京人的喜歡與尊敬。關於兔兒爺的來歷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故事:
古時候,老北京城裡發生了一場奇怪的瘟疫,幾乎家家都有人染上了重病,一旦病了就無藥可醫,郎中們一個個束手無策。一時間京城的老百姓死難無數,到處是一片悽慘的景象。
嫦娥在月宮裡看到此情景,心裡十分難過,就派月宮中搗藥的玉兔下界去為百姓們治病。得了嫦娥的令旗,玉兔變成了一個白衣郎中懷抱著玉杵和藥臼來到了民間。
老百姓不知道玉兔的來歷,都忌諱玉兔的一身白衣,不願意給他開門。機靈的玉兔就來到廟裡借了神像的一身盔甲衣裝穿上,這下老百姓感覺玉兔像下凡的神仙,紛紛打開家門迎接他。
玉兔挨家挨戶地走,很快治好了很多人。
為了儘早結束老百姓的苦難,地上的老虎、大象、梅花鹿、天上的麒麟等各種動物們都來幫助玉兔,日夜載著玉兔東奔西走,玉兔在大夥的齊心幫助下很快消除了京城內外的瘟疫,回月宮去了。
北京城的老百姓感激玉兔的恩德,就請能工巧匠用泥塑彩繪做成玉兔的樣子供奉在堂前,尊稱為:“兔兒爺”,逢年過節或有喜事的日子會擺上新鮮的果蔬五穀供奉祭拜,在老百姓心裡兔兒爺會保佑全家平安吉祥,是幸福平安的守護之神。
明清一直到民國時候,老北京城裡有很多製作“兔兒爺”的手工作坊,製作出形態各異的兔兒爺常年供人們選購,尊稱為“請兔兒爺”。逢年過節每家都要請一尊新兔兒爺回家,表示對兔兒爺的尊敬。平時在喬遷、嫁娶、升學、開張、生子的這些喜慶日子裡親戚朋友間也會送上一尊兔爺表達祝福,成為了北京人一項美好的傳統習俗。
到今天,兔兒爺作為一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北京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吉祥物,同時也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對外交流文化禮品。
記載
清末徐柯在《清稗類鈔·時令類》中說:“中秋日,京師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貼金泥,身施彩繪,巨者高三四尺,值近萬錢。貴家巨室多購歸,以香花餅果供養之,禁中亦然。”
但由於“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風俗,小孩子經常在傍邊模仿母親祭祀的樣子,兔爺就慢慢交給小孩子祭祀了,再後來就演變成兒童玩具,並產生了好多能活動的形象。
例如在《春明採風志》就曾記載記載:“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線。下扯其線,則唇亂搗。”
在北京還有一種俗稱“叭噠嘴”的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
在清朝年間,上至北京東安市場的高級貨店,下至各大廟會集市及繁華地區街攤都會有擺賣的“兔爺兒”。那時的兔爺兒,多是用泥模子扣出來的,也有手工捏的。除了頭頂上那對長耳朵和畫上的三瓣兒嘴巴露出兔子模樣外,“兔爺兒”的身體、臉形、姿態都是人的樣子。除源於清光緒年的一種金甲紅袍、端坐於蓮花塘上的正統型兔兒爺外,常見的兔爺兒大致分為戲曲角色型和生活型兩類。前者臉譜穿戴、身段神氣。後者更加人化,也更趨社會時尚,如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鈍、賣茶湯的……社會群相應有盡有。
現代
現如今,兔爺兒已成了稀罕物。在廠甸、後海、以及少數商場的工藝店裡還能偶見。在北京的一些人家裡,還保留著過年擺兔爺、拜兔爺的習俗。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中保存了一些各種造型的兔爺兒玩具。“吉兔坊”是東嶽廟兔兒爺山指定的製作工坊,作為北京兔爺第一坊,每年都要製作上萬尊兔兒爺。雖然這種民間工藝品的人氣大不如前,不過還是有一些年輕人、外國遊客對這種民間味道很感興趣。
寓意
坐象兔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爺,虎為百獸之王,是統帥,寓意事業興盛,人脈廣博。
麒麟兔爺,因麒麟吐書的典故而流傳,象徵著學識廣博,學業有成。
坐葫蘆兔爺,因葫蘆與福祿同音,象徵著福祿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