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6年3月20日,張家口市立中學成立於革命老區張家口市。同年9月20日,張家口市立中學、市立女中、回民中學撤離張家口,隨解放戰爭形勢展轉與河北
太行山區,安全抵達河北省建屏縣(今平山縣)
西柏坡黃坭村後三校合併。
1946年11月命名為晉察冀邊區聯合中學。
1947年8月,晉察冀邊區工業交通學院預科和晉察冀邊區農業專科學校部分師生併入“聯中”。
1948年1月,學校遷至石家莊市郊柏林莊村,同年8月與原
晉察冀邊區的行知學校中學部合併,更名為華北育才中學。
1949年1月遷入北平。
1949年5月華北育才中學與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合併,成為師大附中二部。
1950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在圓明園遺址修建校舍。
1951年9月遷至圓明園現址。
1952年8月與華北中學合併。
1953年9月更名為北師大二附中。
2004年,101中學成為北京市高中示範學校。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坐落在圓明園內,南接
北京大學,東鄰
清華大學,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是現代都市中獨特的園林式學校。學校同時擁有國中部和高中部,供12至18歲的青少年就讀。截至2011年,學生總數約為3500人。另有
雙榆樹、
上地、懷柔3所分校。
|
| | |
| | |
| | 全額撥款公辦辦學體制改革試點 校國中三年的全日制公立學校 |
| | |
|
硬體設施
全校上百間教室全部配備了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千兆校園網,百兆至桌面,出口獨享60M頻寬;8個專用機房和百人電子閱覽室可滿足600人同時上機學習或上網瀏覽。圖書館建築面積3080平方米,藏書10萬餘冊,閱覽室座位400個。數字演播中心擁有滿足小型綜藝節目錄播的350平方米專業演播廳和150平方米虛擬演播室各一個。校園內辟有1500平方米科技活動實驗園地,園內建有600平方米
玻璃溫室,室內溫度、濕度、光照均可調節。學校還有高水準的學術報告廳和可供百人學生交響樂隊練習的音樂排練廳。
學校有數位化探究實驗室、分子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16寸遠程控制折反射
天文望遠鏡等設施,為學生搭建起多元發展的平台。電子閱覽室、數字演播中心、科技活動實驗園地、學術報告廳、交響樂團音樂廳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學校體育場地占地4萬平方米,擁有排球館、體操館、足球場、網球場等室內外場地。學生宿舍樓4人間,獨立衛生間,可供熱水淋浴。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在一零一中優秀教師隊伍中,有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勞動模範、首都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7人,
特級教師13人(嚴寅賢、程翔、蘇虹光、朱愛農、陸雲泉、孔繁華、鄭燕莉等),市區級
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80餘人,北京市“
紫禁杯”優秀班主任14人。
對外交流
學校十分注重學習優秀學校先進經驗,曾到
邯鄲市第一中學、
衡水中學訪問,也曾到
邯鄲市第二十五中學、11中學等重點國中學習先進經驗。截至2013年9月,學校與瑞典、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多所學校建立了友好關係,長期互訪、交流和學習。
學校成績
學生成績
學校統招生高考重點本科升學率100%,有6位同學先後獲北京市高考狀元。2007年和2009年培養出高考狀元2名,單科狀元5名;2012年高考文理重點率100%,文科總平均分名列海淀區第一、理科總平均分名列海淀區第二、文科綜合名列海淀區第一。
2012年高考,學校文科總平均分位列海淀區第一,其中文科語文、英語、文綜總平均分海淀區第一,文科數學海淀區第二,理科總平均分海淀區第三,其中理科語文、數學、英語總平均分名列海淀區第二;共有173人考分在600分以上,文科21人,理科152人;文理重點率繼續保持100%,
錢學森理科實驗班的總平均分高達643,文科實驗班的總平均分為601,文科李同學以668分(含加分)獲北京市第二名,理科張同學以711分(含加分)進北京市前五;有150多名學生獲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自主選拔加分,另有近30名同學被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紐約大學等美國排名前三十的大學錄取,占申請出國留學學生總數的80%。
2013年高考,學校理科各科均分及理科總平均分繼續位居北京市前列,共有300多人考分在600分以上;文理重點率繼續保持100%。首屆人文實驗班有10多人660分以上,總平均分高達641分,程同學以695分進入北京市前五名;理科最高分冉同學考出721分的優異成績;錢學森理科實驗班的總平均分高達673分,有160多名學生獲得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香港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自主選拔加分,另有40多名同學被
杜克大學、
康奈爾大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美國排名前三十的大學錄取,占申請出國留學學生總數的95%。
2014年高考,學校文理總平均分繼續位居北京市前列,共有300多人考分在600分以上,其中文科考生全部600分以上,理科考生600分以上達95%;文理重點率繼續保持100%;語文、數學各有一名同學問鼎北京市單科狀元,3名同學作文滿分;有150多名同學獲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自主選拔加分,另有50多名同學被杜克大學、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美國名校錄取。
學校先後有多名學生獲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一等獎、美國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英才獎等各級各類獎項,並有三顆小行星以鐘越塵、王昊昱等學生名字命名;學校連續多次榮獲北京市科技教育最高獎金鵬獎及藝術教育最高獎金帆獎。初高中學生在畢業會考和北京市體育與健康測試中多次獲得北京市第一名。
2014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國中階段有11人獲得全國一等獎、27人獲得全國二等獎、19人獲得全國三等獎。
教師成績
教師榮譽
2012年1月9日,郭涵校長獲得“金粉筆”年度人物獎。北京市優秀校長、優秀教育工作者,改革開放30年北京教育功勳人物,全國學校德育管理先進個人,全國十大推動讀書模範人物。曾獲首都“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
嚴寅賢曾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推動讀書十大模範人物”等榮譽稱號。
鄭燕莉曾榮獲“北京市先進個人”、“北京市中國小優秀音樂教師”、“海淀區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個人”、“海淀區
藝術教育先進個人”、“海淀區藝術之星”稱號。
教師著作
嚴寅賢參編全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教材《教師能力概論》、人教社《
語文》第3冊、選修教材《文章寫作與修改》。
孔繁華的論文《喚醒沉睡的心靈》獲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優秀成果一等獎、《高中英語過程寫作行動研究》在全國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並獲得北京市中國小外語教學科研論文評選一等獎;她的教學設計及課堂實錄獲北京市第五屆基礎教育英語教與學展示微格教學評比一等獎;還參與編寫或主編了人教社《新起點》英語教科書以及《新課標高中英語辭彙學習手冊》等的編寫工作。
鐘曉晨2000年主編《中學生作文成功法—聯想和想像》;2001年編有《新思維精品作文—抒情暢想篇、理性評說篇》;2007年編《文學名著導讀》(再版)、《經典古文閱讀迷津指點》;2010年參與編寫《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
學校榮譽
截至2014年,學校獲得榮譽稱號:北京市校園環境示範校, 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 北京市首批金鵬科技團, 北京市電化教育優類校,北京市藝術教育示範校,北京市首批
金帆藝術團, 全面育人辦有特色校, 全面育人培養學科特長生顯著校, 全國民眾性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另外,學校還榮獲北京市科技教育最高獎金鵬獎, 北京市藝術教育最高獎金帆獎, 全國首批科技創新教育十佳學校。
2020年7月,入選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團結起來前進!
團結起來前進!
祖國需要我們,
祖國需要我們,
我們要排山倒海地前進!
我們要排山倒海地前進!
我們是革命的兒女,
我們從風暴中誕生,
醞釀著優越的本領,
鍛鍊著不屈的精神。
要建設共產主義的社會,
要創造人類持久的和平,
不怕艱難,不怕犧牲,
實事求是,活潑民主。
這是我們共同的生命,
這是我們共同的生命。
一零一,一零一,
你是永不自滿的象徵,
由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由完成走向更高的完成。
團結起來前進!
團結起來前進!
團結起來,團結起來,
我們要排山倒海地前進,
我們要排山倒海地前進!
社團文化
學校注重以研學和社團為平台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模聯社、京劇社、動漫社等在內40餘個學生社團。學校於每年的12月9日舉行“一二九”合唱節,每年5月份舉行施光南藝術節。每年的
五一勞動節和十一國慶前會舉辦運動會,每學年會舉辦莊嚴的開學典禮等;每年舉辦“古韻金聲”古典詩詞誦讀會、“數字星空”數學節、施光南藝術節、模擬聯合國大會等,以及定期開展的與國內外大師面對面等高端大型活動。學校金帆樂團蟬聯三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並獲得維也納第34屆國際青年音樂節第一名。
學校領導
| |
| 第一任校長 郝人初 1946.3-1953 校長 馬 奇 1950.1-1953.5 校長 王一知 1952.7-1982.1 副校長 文 方 1957.7-1972 校長 顧榮興 1984.9-1992.2 校長 王毓龍 1992.3-1999.3 |
校園環境
北京一零一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美自然環境。它位於北京市海淀區
圓明園遺址,地處中關村科技園區中心地帶,東臨清華,南接北大,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校內有碧波蕩漾的人工湖5座,水面達1.3萬平方米。晴朗的夏日傍晚,西山倒映湖中,與圓明園靜謐、安寧的園林風格融為一體。一零一中,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中最為獨特的花園式學校。
著名校友
北京一零一中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3萬多名德才兼備的優秀畢業生,其中有許多畢業生後來成為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共和國將軍、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各行各業的先進模範人物和數以萬計的共和國建設者,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著名校友中有:
曾慶紅,第16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國家副主席。
李鐵映,第13、14、15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10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張梅穎,第11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
劉 淇,第16屆、第17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奧組委主席。
白克明,第11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原河北省委書記。
廖 暉,第10、11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
伍紹祖,中直機關僑聯第一屆委員會主席、前國家體委主任。
翟樹傑,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曾主持《焦點訪談》。
張 琳,游泳運動員,北京奧運會男子400米自由式銀牌,2009年游泳世錦賽男子800米自由式金牌,男子800米自由式世界紀錄保持者,中國首位男子游泳世界冠軍。
何其莘,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
地圖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街道雙榆樹東里15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