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降逆方主要藥物組成為清半夏、竹茹、橘皮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痰降逆方
- 主要材料:清半夏、竹茹、橘皮等
化痰降逆方主要藥物組成為清半夏、竹茹、橘皮等。
化痰降逆方主要藥物組成為清半夏、竹茹、橘皮等。方藥組成清半夏10g,竹茹10g,橘皮10g,茯苓10g,黨參10g,白朮10g,旋覆花6g,代赭石15g,焦山楂3g,六曲30g,甘草6g,生薑、大棗引。功效主治癌症病人因...
治當降逆化痰,益氣和胃。方解 方中旋覆花苦辛鹹溫,性主降,善於下氣消痰,降逆止噫,重用為君。代赭石重墜降逆以止呃,下氣消痰,為臣藥。半夏祛痰散結,降逆和胃;生薑用量獨重,和胃降逆增其止嘔之力,並可宣散水氣以助祛痰之功;人參、大棗、炙甘草甘溫益氣,健脾養胃,以治中虛氣弱之本,俱為...
四子調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五。具有行氣化痰,降逆和胃之功效。主治翻胃,或大小便閉,及痰氣壅盛。組成 青皮(麩炒)五分(1.5g),陳皮五分(1.5g),枳實(麩炒)一錢(3g),香附(炒)一錢(3g),黃連(薑汁炒)七分(2.1g),半夏(制)二錢(6g),瓜蔞仁(炒)一錢(3g),蘇子(...
琥珀清金散是一種藥品,主要用於治療止嗽化痰,清肺降逆。【處方】血琥珀1錢,川貝母1錢,茯苓1錢,百合1錢,法夏1錢,天冬1錢,京知母5錢,石膏6錢。【製法】上為極細末。【功能主治】止嗽化痰,清肺降逆。主咳嗽日久,時吐痰涎,胸逆氣滯,倦怠,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成人每服1錢,小兒每服1分,...
靈仙代赭湯 靈仙代赭湯主要藥物組成為太子參,生黃芪等。方藥組成 太子參15g,生黃芪10g,威靈仙l0g,急性子15g,代赭石30g青礞石6g,半夏10g,全瓜萎15g,當歸15g,枳實10g,豬苓15g,茯苓15g,生甘草5g。功效主治 扶正祛邪,化痰降逆。適用於食管費門癌早、中期。
2.方論選錄 汪昂《醫方集解·除痰之劑》:“此手足太陰之藥,治痰火之通劑也。氣能發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濕氣,黃芩、瓜萎以平熱氣,陳皮以順里氣,杏仁以降逆氣,枳實以破積氣,茯苓以行水氣。水濕火熱,皆生痰之本也。蓋氣之亢則為火,火退則還為正氣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氣為先也...
陳皮與枳實相合,亦為一溫一涼,而理氣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薑、大棗調和脾胃,且生薑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配伍特點 綜合全方,半夏、陳皮、生薑偏溫,竹茹、枳實偏涼,溫涼兼進,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氣化痰以和胃,胃氣和降則膽郁得舒,痰濁得去則膽無邪...
方義 本方為痰氣壅滯化熱迷竅之癇證而設。方中以膽星豁痰定驚為主。半夏降氣化痰,海浮石質輕性寒,清化痰熱為臣。陳皮理氣化痰;白芥子辛烈走竄,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又具利氣通竅之功;澤瀉、木通為利水通淋之品,其性寒主降,有下氣降火之力;膽星、海浮石同用,則助其清熱,與半夏為伍,取降逆下氣之效...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肺、胃經。【功能與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用於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用法與用量】6 ~9g。 家畜用量:馬、牛15 - 30g,豬、羊3- l0g,犬2-5g。(3)南沙參,【功能與主治】養陰清肺,化痰,益氣。用於肺熱燥咳,陰虛勞嗽,乾咳痰黏,氣陰不足,煩...
濕痰、寒痰證——咳嗽氣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為特徵,還可見眩暈、肢體麻木等; (1)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外用消腫止痛。用於濕痰、寒痰證。本品具溫燥之性,能燥濕而化痰濁,且有止咳作用,為治濕痰之要藥。(2)天南星—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燥濕...
祛痰開音運用具有祛除痰濁作用的方藥,適用於痰濁凝滯咽喉而致聲音嘶啞的治療方法。 簡介 桔梗祛痰止咳,利咽開音;罌粟殼收斂肺氣,不因久咳而耗散,對久咳虛嗽堪稱良藥。療法 1.清熱化痰、止咳類川貝止咳糖漿功效:清熱、止咳、祛痰。主治傷風咳嗽引起的痰多乾咳稠黃痰。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服4次。...
方中半夏辛溫性燥,善能燥濕化痰,且又和胃降逆,為君藥。橘紅為臣,既可理氣行滯,又能燥濕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為等量合用,不僅相輔相成,增強燥濕化痰之力,而且體現治痰先理氣,氣順則痰消之意;二為半夏、橘紅皆以陳久者良,而無過燥之弊,故方名“二陳”。此為本方燥濕化痰的基本結構。...
丁香二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八。具有溫中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呃逆。歌訣 丁香二陳湯藿香,柿蒂二陳湯茹參;二方倍用生薑汁,呃逆吞之不作聲。組成 陳皮二錢,茯苓、半夏各一錢半,甘草、藿香各五分,丁香四分。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入薑汁三五匙調服。功用 溫中化痰,和胃降逆...
故加三子養親湯順其降逆,化痰消食。祛邪倚二陳。扶正靠歸地,標本兼顧,虛實並用,切合病機,宜其有效。二、陽和湯加減 陽和成湯加味治療“老慢 支”,近代中醫泰斗秦伯未氏已先得我心。秦氏謂:“我常用外科的陽和湯治療頑固的痰飲咳嗽,效果勝於小青龍湯。理由很簡單。小青龍湯是治療風寒引起的痰飲咳喘,陽和湯...
開道散 開道散主要藥物組成為硼砂、火硝等,功效有化痰解毒,和胃降逆。適用於食管癌。方藥組成 硼砂60g,火硝30g,砲砂6g,沉香 10g,檬石15g,冰片10g。功效主治 化痰解毒,和胃降逆。適用於食管癌。用法用量 共為細末,每次0.9g,嚙化緩下, 至黏沬吐盡,連服2天即停藥。
清熱潤肺、止咳化痰。適用病症 肺熱咳嗽,痰中帶膿。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3g,一日1~2次。藥性分析 方中石膏清泄肺胃之熱;檀香行氣止痛,降逆平喘;紅花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甘草調和諸藥;丁香溫肺降逆止咳;北沙參養陰清肺;拳參清熱解毒涼血;白葡萄乾補氣血,強筋健骨,潤肺生津化痰。諸藥共用,共奏清熱...
參赭培氣逐瘀湯 參赭培氣逐瘀湯主要藥物組成為生赭石、太子參、生山藥等。方藥組成 生赭石30g,太子參15g,生山藥18g, 天花粉25g,天冬15g,桃仁12g,紅花6g,水蛭 3g,白花蛇舌草15g,田三七6g。功效主治 益氣生津,化痰降逆。適用於氣陰兩虧,瘀阻中焦之胃癌。用法用量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平肝降逆,化痰止咳。主治 肝經之咳,痰少脅痛,易怒頭眩。運用 本方以乾咳,痰少,脅痛,易怒頭眩,苔白,脈弦滑為辨證要點。常用於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屬肝氣上逆者。加減化裁 便秘加大黃10g;食欲不振加三仙各10g;尿少加海金沙10g,腹脹加檳榔10g;口苦加龍膽草15g;肝脾腫大加鱉甲粉...
姜茹二陳湯是一種湯藥,製作原料有陳皮、茯苓、姜半夏、竹茹、生薑、甘草,功效是溫化痰飲,和胃降逆,適用於內耳眩暈所致嘔吐。【組成】陳皮、茯苓、姜半夏、竹茹、生薑各9克,甘草3克。【製作】上藥加水適量,連煎2次,煎取藥汁300毫升。【用法】每日1劑,早、晚溫服。【功效】溫化痰飲,和胃降逆。適用於...
方義 方中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是二陳湯加黃連苦寒清熱,具有清熱化痰止吐降逆的作用。運用 臨床常用於慢性胃炎(膽汁返流性胃炎)、神經性嘔吐、神經衰弱等。陳xx,女,35歲。1981年9月1日初診:產後胃脘疼痛,伴葉痰液,膽汁,吐罷痛減而醫診斷為膽返流性胃炎、2年來經多種治療無效。現症:舌尖紅,苔薄自...
蘆橘姜檳湯 蘆橘姜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產科發蒙》卷一。具有清熱化痰,和胃降逆之功效。主治妊娠嘔吐痰水,不食。組成 生蘆根、生薑各一兩,橘紅七錢,檳榔子三錢。用法用量 上作三次,水煎服。或加半夏。功用 清熱化痰,和胃降逆。主治 妊娠嘔吐痰水,不食。
啟膈散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噎膈。咽下梗塞,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胃脘脹痛等病症。【來源】《醫學心悟》卷三。【組成】沙參9克 丹參9克 茯苓3克 川貝母(去心)4.5克 鬱金1.5克 砂仁殼1.2克 荷葉蒂2個 杵頭糠1.5克 【用法】水煎服。【功用】潤燥解郁,化痰降逆。【主治】噎膈。咽下梗塞,食入...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厚朴下氣寬胸除滿,前胡下氣祛痰止咳,三藥助紫蘇子降氣祛痰平喘之功,共為臣藥。君臣相配,以治上實。肉桂溫補下元,納氣平喘,以治下虛;當歸既治咳逆上氣,又養血補肝潤燥,同肉桂以增溫補下虛之效;略加生薑、蘇葉以散寒宣肺,共為佐藥。甘草、大棗和中調藥,是為使藥。本方原書注“...
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途:痰濕飲停,咳喘痰多、嘔吐、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癰腫。來源:傳統藥茶方。半夏的功效:半夏的作用:用於痰多咳嗽良藥,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總結止咳效果是止咳良藥,止咳快,效果好,還有抑制癌細胞生長之功效。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
黃連溫膽湯加減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於痰熱內蘊,中焦受阻,胃失和降:可見暖氣口苦,胸悶腹脹。治擬清熱化痰,和胃降逆。適應症狀 痰熱內蘊,中焦受阻,胃失和降:可見暖氣口苦,胸悶腹脹。治擬清熱化痰,和胃降逆。處方 陳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枳實12克,竹茹12克,厚朴12克,川連3克,砂仁3...
清熱化痰,行氣和胃。主治 痰積胃痛。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胃熱火盛,灼液成痰,痰熱膠結,氣機阻滯,胃失和降。治當清胃瀉火,理氣化痰。方中生石膏為君,辛甘大寒,清熱瀉火除煩。黃連、黃芩清熱燥濕;南星燥濕化痰;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共為臣藥。佐以梔子清熱瀉火除煩;桔梗祛痰,並宣暢氣機;陳皮、...
方義 本方證緣於脾濕生痰,濕痰壅遏,引動肝風,風痰上擾清空所致。風痰上擾,蒙蔽清陽,故眩暈、頭痛;痰阻氣滯,升降失司,故胸膈痞悶、噁心嘔吐;內有痰濁,則舌苔白膩;脈來弦滑,主風主痰。治當化痰熄風,健脾祛濕。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天麻平肝熄風,而止頭眩,兩者合用,為治風痰眩暈頭痛...
理氣化痰,消食和胃。主治 胃不和則臥不安。方義 方中橘紅理氣化痰和中,石斛益胃生津,茯苓滲濕健脾,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和胃,山楂、神曲消食和胃,甘草補脾益氣、化痰緩急。加減化裁 如胃熱口渴,加石膏、花粉。重要文獻摘要 《你不可不知的100首奇效偏方》:“橘紅石斛湯具有理氣化痰,消食和胃作用。常用於...
陳皮(即橘子皮)粥是一道去寒理氣,安神的簡單實用粥品。陳皮,入脾、肺經,有理氣健脾,消滯健胃,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用陳皮煮粥服用,其功效更甚。菜品簡介 陳皮(即橘子皮)粥是一道去寒理氣,安神的簡單實用粥品。來源 《聖濟總錄》大米陳皮粥 粥方材料 陳皮10克(鮮者加倍),大米100克。烹飪...
方中半夏辛溫性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君藥;陳皮辛苦性溫,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為臣藥;茯苓甘平而淡,甘能健脾和中,淡能利水滲濕,斷其源,竭其流,則濕無所聚;甘草助茯苓健脾和中,兼制半夏之毒,調和諸藥為使。四藥相配共奏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功,為治濕痰證之主方。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藥品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