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氣俱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具有化痰降氣,清熱通竅之功效。主治癲。因氣逆滯,塞心竅,壅經絡,僵仆搐搦,強直昏迷。症見僵仆搐搦,強直昏迷,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臨床常用於痰氣壅滯化熱之全身驚厥性發作。
基本介紹
- 名稱:痰氣俱安湯
- 出處:《羅氏會約醫鏡》
- 組成:陳皮、半夏、膽星、海石、白芥子、澤瀉、木通
- 功用:化痰降氣,清熱通竅
- 主治:癲。因氣逆滯,塞心竅,壅經絡,僵仆搐搦,強直昏迷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陳皮(去白)二三錢(6~9g),半夏二錢(6g),膽星一二錢(3~6g),海石二錢(6g),白芥子(炒,研)七分(2.1g),澤瀉、木通各一錢三分(4g)。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功用
化痰降氣,清熱通竅。
主治
癲。因氣逆滯,塞心竅,壅經絡,僵仆搐搦,強直昏迷。
方義
本方為痰氣壅滯化熱迷竅之癇證而設。方中以膽星豁痰定驚為主。半夏降氣化痰,海浮石質輕性寒,清化痰熱為臣。陳皮理氣化痰;白芥子辛烈走竄,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又具利氣通竅之功;澤瀉、木通為利水通淋之品,其性寒主降,有下氣降火之力;膽星、海浮石同用,則助其清熱,與半夏為伍,取降逆下氣之效為佐。全方合用,能清化痰熱,降逆下氣,化痰利竅。
配伍特點
痰氣並調,化痰以寒溫並用,調氣以降為主。
運用
1.本方以僵仆搐搦,強直昏迷,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為診斷要點。
2.臨床用於痰氣壅滯化熱之全身驚厥性發作。
加減化裁
如大便閉結而火不下者,加大黃,不應加芒消;如痰盛,火不降者,加童便;如舌黃,小水不利者,加梔子;如口渴喜冷者,加生石膏;如胸脹痛者,加青皮;如痰因風鼓,加鉤藤鉤、姜蠶;如經絡痰滯不活,加竹油、薑汁。但所加者,分量宜重。
附方
名稱:痰氣俱安湯
組成:陳皮、半夏、膽星、海浮石各9g,炒芥子、澤瀉、木通各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癲證。痰氣壅塞心竅,阻閉經絡,僵仆搐搦,強直昏迷
出處:《古今藥方縱橫(第二輯)》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中醫病證專輯癲狂癇》:“論癲狂〔痰氣俱安湯〕治癲因氣逆痰滯,塞心竅,壅經絡,僵仆搐搦,強直昏迷。至於火之有無,宜察其脈證而加減之。陳皮(去白)二三錢,半夏二錢,膽星一、二錢,海石二錢,白芥子(炒研)七分,澤瀉、木通各一錢三分。水煎,溫服。如大便閉結,而火不下者加大黃;不應,加芒硝。如痰盛火不降者,加童便。如舌黃,小水不利者,加梔子。如口渴喜冷者,加生石膏。如胸脹痛者,加青皮。如痰因風鼓,加鉤藤、姜蠶。如經絡痰滯不活,加竹油薑汁。但所加者分量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