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化學修復主要是通過化學添加劑清除和降低環境中污染物的方法。針對污染物的特點,選用合適的化學清除劑和合適的方法,利用化學清除劑的性質及對污染物的吸附、吸收、遷移、淋溶、揮發、擴散和降解,改變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殘留累積,清除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的濃度至安全標準範圍,且所施化學藥劑不對環境系統造成二次污染。
相對於其他污染修復技術來講,化學修復技術發展較早,也相對成熟。它既是一種傳統的修複方法,同時由於新材料、新試劑的發展,它也是一種仍在不斷發展的修復技術。
技術
化學淋洗修復技術
化學淋洗修復技術是指藉助能促進土壤環境中污染物溶解或遷移作用的化學/生物化學溶劑,在重力作用下或通過水力壓頭推動清洗液,將其注入到被污染土層中,然後再把包含有污染物的液體從土層中抽提出來,進行分離和污水處理的技術。
清洗液是包含化學沖洗助劑的溶液,具有增溶、乳化效果,或改變污染物化學性質等功能。提高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溶解性及其在液相中的可遷移性,是實施該技術的關鍵。到目前為止,化學淋洗技術主要圍繞著用表面活性劑處理有機污染物,用螯合劑或酸處理重金屬來修復被污染的土壤,其修復工作,既可以進行原位修復,也可進行異位修復。
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
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主要是通過在土壤中添加化學
氧化劑,使之與污染物發生
氧化反應,最終使污染物降解或轉化為低毒、低移動性產物的一項修復技術。原位化學氧化技術不需要將污染土壤全部挖掘出來,而只是在污染區的不同深度鑽井,將氧化劑注入土壤中,通過氧化劑與污染物的混合、反應,使污染物降解或導致形態的變化。原位氧化修復技術的一項關鍵技術是向注射井中加入氧化劑分散手段,對於低滲土壤,可以採取土壤深度混合、液壓破裂等方式對氧化劑進行分散預處理。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最常用的氧化劑是 K
2MnO
4、H
2O
2 和臭氧氣體等。
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主要用來修復被油類、有機溶劑、
多環芳烴 (如萘)、PCP、農藥以及非水溶態氯化物(如TEC)等污染物污染的土壤,通常這些污染物在污染土壤中長期存在,很難被生物所降解。而氧化修復技術不但可以對這些污染物起到降解脫毒的效果,而且反應產生的熱量能夠使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和反應產物揮發或變成氣態溢出地表,從而可以在地表對產生的氣體收集後進行集中處理,但加入氧化劑後,可能會生成有毒副產物,使土壤生物量減少或影響重金屬存在形態。
溶劑浸提修復技術
溶劑浸提修復技術是一種利用溶劑將有害化學物質從污染土壤中提取出來或去除的技術。化學物質,如PCBs、油脂類等為疏水性物質,易吸附或黏結在土壤上,常規方法處理難度較大,但溶劑浸提技術可部分克服這些技術瓶頸,使土壤中PCBs與油脂類污染物的處理成為現實。溶劑浸提技術的設備組件運輸方便,可以根據土壤的體積調節系統容量,一般可在污染地點就地開展,是一種土壤異位處理技術。
溶劑浸提技術適用於修復PCBs、石油烴、氯代烴、多環芳烴(PAHs)、多氯二苯以及多氯二苯呋喃(PCDF)等有機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同時,也可用於受農藥 (包括殺蟲劑、殺真菌劑和除草劑等)污染的土壤。當土壤濕度>20%時,則需先進行風乾,避免水分稀釋提取液而降低提取效率,黏粒含量高於15%的土壤則不適於採用這項技術。
土壤性能化學改良修復技術
對於污染程度較輕的土壤,可根據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特性,通過向土壤中施加某些化學改良劑和吸附劑,來達到改良土壤性能的目的,常用的改良劑有石灰、
磷酸鹽、堆肥、硫黃、
高爐渣、鐵鹽以及黏土礦物等。向土壤投加吸附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污染物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理毒害的效果,對於重金屬和某些陽離子來講,可考慮加入一定量的離子交換樹脂;對於一些有機化合物,可以通過投加吸附性能較好的沸石、斑脫石以及其他天然黏土礦物或改性黏土礦物的方法,增加土壤對有機、無機污染物的吸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