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地風毛菊,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星狀風毛菊Saussurea stella Maxim.的全草。具有祛風除濕,通絡舒筋之功效。用於風溫痹痛,筋脈拘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匐地風毛菊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屬:風毛菊屬
- 種:星狀風毛菊
- 分布區域: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
- 採集時間:9月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4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辛、苦,平。
歸經
歸肝、脾、腎經。
功效
祛風除濕,通絡舒筋。
主治
用於風溫痹痛,筋脈拘攣。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筋骨疼痛,伸屈不利:匐地風毛菊配秦艽、老鸛草、鐵線蓮煎湯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2、治肉中毒:匐地風毛菊配糙蘇煎湯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4g。
採集加工
9月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星狀風毛菊又名星狀雪兔子。無莖草本。葉多數,密集成星狀蓮座狀,草質,條形,長6-19cm,寬5-15cm,先端鑽狀長漸尖,基部常擴大,紫紅色,全緣,兩面無毛。頭狀花序,無柄,直徑7-10mm,通常25-30個或更多數密集成圓球狀;總苞圓筒狀,長10-12mm,總苞片約5層,草質,先端紫紅色,有睫毛,外層長圓形,中層狹長圓形,內層條形,鈍或稍尖,邊緣膜質;托片剛毛狀;花冠長12-15mm,檐部狹鐘狀,長約為筒部之半。瘦果,長3-4mm,無毛,先端有膜質的小冠;冠毛白色,外層短,毛狀,內層羽毛狀。
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草地和草坡。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除濕通絡。主治風濕筋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