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陰山古道

包頭陰山古道

從秦漢至清末,包頭陰山古道沐浴近二千年的歷史風雨,暑去冬來古道巳去矣,然其譜寫的文採風流件件猶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頭陰山古道
  • 時代:秦漢至清末
  • 所屬地區:包頭
千年包頭古道記載了中華北方民族交融的風雨歷史,九原--中受降城--包頭一脈相承,現今包頭的文明正是千年古道的沃土萌芽,生長出的碩果。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始皇為了北拒匈奴令蒙恬率30萬大軍屯於河南地(今伊克昭盟)在陰山修築長城,以防匈奴過黃河直抵鹹陽。同時修築秦直道,南起陝西淳化縣,北至包頭麻池一帶,猶如一條巨龍伏臥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秦直道是防禦匈奴運兵之道,也是天子巡遊各地必經之途。故稱“聖人條”、“天子道”。民謠曰:“條條道路通直道,郡郡縣縣送糧草”。公元前2l0年,始皇為顯示皇威第五次出巡死於沙丘(河北邢台)丞相李斯和中書令趙高將秦始皇屍體“遂從井陘,抵九原(今包頭麻池一帶),《史記·秦始皇本紀》卷6。然後從直道運回鹹陽。這條直道還留還太史公司馬遷的腳跡,他為了撰寫《史記·匈奴列傳》,風塵僕僕來到包頭故地,“吾適北邊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史記·蒙恬列傳》卷88)。他眺望蜿蜒無際的秦長城,發出了“固輕百姓力矣!”的感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