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坨

包坨

包坨是湖北省通山縣的傳統特色食品,在通山境內有著悠久歷史,和北方水餃一樣,每到過年時全家人必吃的,寓意團圓的意思。其外形和做法類似湯圓,以紅薯澱粉為主料,摻以煮熟的芋頭或者直接用開水和面做皮,再以豬肉、蔬菜、豆乾等切碎為陷,捏成湯圓狀煮熟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坨
  • 詞語解釋:包坨(也用陀)此兩字為本地
  • 食品特點通山這邊地形以山地為主
  • 製作方法:“包坨”(方言音譯,有的用
詞語解釋,食品特點,製作方法,煮食方法,展示平台,圖片展示,

詞語解釋

包坨(也用陀)此兩字為本地特色方言讀音音譯,為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境內的一種特色食品,就像北方流行餃子一樣,大年三十(除夕)是一定要全家人一起吃的,將其外表球形寓意為團圓的意思,做法和外形類似湯圓,只是用料和陷不同於湯圓,而且只能現做現煮才有那個味,所以其他地方的吃不到正宗的通山包坨的。

食品特點

通山這邊地形以山地為主,連縣城都是在山下,故有“通山通山,統統是山”的說法。紅薯是這裡的傳統糧食作物,但凡農村家庭,可以不種糧,不種菜,但一定要種幾畝紅薯,用紅薯打成的粉就是包坨的主要用料。要想吃到正宗的通山包坨,還得深入通山縣境內農家。其特色就是在過去人們一到過年就圍在一起包包坨,煮包坨,吃包坨,一種全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氛圍,親朋好友互相拜年,包坨也必定是餐桌上的待客主菜。現在在當地也成為了一種天天可以吃的食品了,不像過去只能到過年才有得吃。
這裡的紅薯製品及其衍生物多達十幾種(我所知道的),其中有這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小吃,為通山獨有,不像孝感麻糖這類小吃,全國到處都能製作,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製作方法

“包坨”(方言音譯,有的用陀字)因為是方言所以這兩個字到底怎么寫我也不是太確定,是一種用紅薯粉(紅薯經磨粉、溶解、洗滌、過濾、浸泡、浮選、乾燥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澱粉),做法類似湯圓,紅薯粉加滾水調均,趁熱揉成團,然後再包入事先準備好的餡料即可,做這個最重要的是要用熱水來和粉,水越熱越好這樣揉出來的皮才有彈性,做出來的“包坨”皮才Q,做這個工序最好是找不怕燙的人來做或是用筷子,小木棍之類來攪拌),揉好的皮趁熱包入餡料,餡料方面可自行搭配山里傳統的油豆腐白蘿蔔五花肉香菇,乾筍,蝦米,花生仁等等,包入之前要先把調好味的餡料炒熟再包,因為它的個頭較大餡料先炒熟可縮短煮的時間,包好的“包陀”最好吃多少煮多少,因為放久了“包陀”皮會失去彈性,口感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不想吃煮的可以把煮好的“包陀”放鍋里加油、蔥花、辣椒粉、香菜等曝炒一下,風味更加佳。

煮食方法

湯煮:先在鍋中加入鮮湯料,煮沸,然後輕輕放入包坨,煮到包坨一個個浮出水面即可食用。
油炸:在鍋中放入食用油、蒜、醬油等調料,燒熱,將用湯水煮熟的包坨濾去水後倒入鍋中,煎炸一至兩分鐘後即可食用。

展示平台

包陀吧百度貼吧
包陀吧包陀吧

圖片展示

圖片展示
制方方法制方方法
想吃一口吧,來通山吧!想吃一口吧,來通山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