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檢,漢語詞語,讀音gōu jiǎn,意思是考核檢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勾檢
- 注音:ㄍㄡㄐㄧㄢˇ
- 解釋:考核檢查
- 出處:《北史·于仲文傳》
勾檢,漢語詞語,讀音gōu jiǎn,意思是考核檢查。
勾檢制度是唐代文書的監督檢查制度。唐代為保證國家行政效率,從中央到地方都普遍實行了文書的監督檢查制度,其官員及職掌在《唐六典》、《舊唐書》、《新唐書》中均...
注音ㄍㄡㄐㄧㄢˇ引證解釋考核檢查。《北史·于仲文傳》:“上士宋謙奉使勾檢,謙緣此別求他罪。”宋王禹偁《滁州官舍》詩之二:“勾檢簿書寧失俗,逢迎使命亦...
勾檢官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官名。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大理寺丞置,六人,分判獄事...
勾檢制度是隋唐行政機構內在的監督機制,財務勾檢是勾檢系統中極為重要的方面。唐代勾檢制度幾乎存在於所有官府,各級官府都設有勾官,尚書都省是全國行政管理勾檢...
鉤檢,讀音為gōu jiǎn ㄍㄡㄐㄧㄢˇ,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稽求檢查。...... 鉤檢,讀音為gōu jiǎn ㄍㄡㄐㄧㄢˇ,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稽求檢查。...
勾賬式是對賬目核對檢查審計的一種方式,核查後通過勾官的朱筆勾檢 唐代造賬中,先總目,再分細目,後按事類分細目,詳細區分,逐一列舉,各與總賬相符。與審計...
義寧二年(公元618年)李淵廢隋恭帝,建國號為唐。唐代歷史289年隋唐時期的經濟財政制度主要有戶籍計賬制、均田制、租庸調製、兩稅法等。 勾檢制度是隋唐行政機構...
巡院下負責勾檢的胥吏有巡覆官、勾檢官、勘會官、巡檢官等,各有所司,分別負責賬簿勾稽與檢覆巡查。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嚴格地方戶賬及墾田賬的制定。“如...
發日。1《舊唐書·職官志三》:“(御史台)主簿掌印及受事發辰,勾檢稽失。”《新唐書·百官志三》:“(御史台)主簿一人,從七品下。掌印,受事發辰,覈台務...
官名。西晉水衡都尉置主簿一人。隋文帝仁壽元年(601) ,改立都水監,煬帝大業(605—618)中,置一人。唐朝沿置,從八品下,負責掌印、勾檢稽失,糾舉運漕 漁捕有...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監十年(511)始置,為七班。陳因之,北齊同。隋朝置二人。唐初沿置,員一人,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增置一人,從七品上,負責掌印及勾檢稽失...
《唐史論叢(第17輯)》的主要內容包括:論唐代尚書省左右丞的監察與勾檢職能;唐後期一種典型的士人文官——李建生平官曆發微;試論唐代兩稅法的制度缺陷和執行...
官名。西漢鴻臚有主簿,後代因之。隋初,鴻臚寺置主簿。唐初沿置,員二人,正八品。太宗貞觀(627—649)中減一人,改從七品上,負賁掌印及勾檢稽失。北宋前期,用...
國子監主簿,學官名。北齊國子寺祭酒屬官。隋煬帝改國子寺為國子監,置主簿一人。唐代國子監因襲其制,設主簿一人,職為掌印,勾檢監事。凡國子學等六學學生有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