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業場(天津勸業場)

勸業場(天津勸業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津勸業場坐落在和平區和平路與濱江道相交處,是一座折中主義風格的大型建築,建成於1928年。最早由買辦高星橋創辦,大樓由法籍工程師慕樂設計,建築面積共2.1萬平方米,主體五層,轉角局部七層,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天津市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勸業場
  • 地點:和平區和平路與濱江道相交處
  • 建成於:1928年
  • 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09:00~21:00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天華景戲院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歷史沿革,解放前,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優良傳統,品牌文化,清末記憶,交 通,

歷史沿革

天津勸業場的開幕營業日選定在1928年12月21日,匾額由津門名寫家華世奎書寫。因為地處舊法租界,勸業場開業前曾擬名“法國商場”,最後改成“勸業商場”,是採納了股東之一載振的意見。場內掛著“勸吾胞輿”“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四個條幅作為辦場的宗旨,“勸業商場”四個字便是取了這四句話的首字連綴而成的。
天津勸業場牌匾天津勸業場牌匾

解放前

解放前,勸業場的一、二兩層樓及三樓的一部分租給鋪戶或貨攤,經營日用百貨、布匹、器皿、鐘錶、首飾、文房四寶、舊書、古玩、工藝品等;四、五、六層是劇院、影院、茶社等遊藝場,設有天宮劇院、天華景戲院、天樂戲院、天緯球社、天露茶社、天升戲院、大觀園以及夏天開放的屋頂夜花園“天外天”,時稱“八大天”。

五十年代

1958年,勸業場與毗鄰的天祥商場合併。場內有15個經營商場和儲運部,經營品種近3萬種,日客流量近20萬人次。單憑這三個數字,就足以說明勸業場的魅力。
勸業場
今天的勸業場仍然是金街上最亮的一顆珍珠,新廈老廈雙星耀目,靚麗霓虹交相閃爍,走進那個叫人眼花繚亂的世界,感受勸業場汩汩而出的“場”氣,她已經遠遠超越了櫃檯與商品的簡單組合,而變成了商業與文化完美結合的化身。
勸業場建於1928年,由井陘礦務局津保售煤處總經理、買辦高星橋集股興建,是當時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百貨商場。“天津勸業場”匾額為著名書法家華世奎所書,開業時場內高懸“勸吾胞輿,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場標。投資人不直接參加經營,而是採取貨位招商的辦法,最多時樓內有大小商戶和攤位三百多家。場內設有天華景戲院、天宮影院、天樂評戲院等八個娛樂場所,合稱“八大天”。勸業場集購物、娛樂、休閒於一體,是中華著名商業老字號。該建築位於和平區濱江道152號至166號,為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由法商永和營造公司建造,法籍工程師穆樂設計。建築為框架結構五層樓房(局部八層),石材飾面,窗戶形式多樣,建築形式帶有折中主義色彩。

七十年代

1964年自天津二商校分配到勸業場工作的。進場以後,面對寬敞的店堂,盤旋的樓梯,燙金的牌匾和琳琅滿目的商品,真是興奮不已。當年商場的一大特色是櫃頂陳列。即在每處櫃檯頂部都有一組用商品擺成的實物造型,每一組“立體雕塑”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例如香皂櫃檯的頂部就是用香皂擺成天安門形狀。擺放之精巧、寓意之鮮明令人拍案叫絕。
最引人注目的是勸業場外牆的玻璃櫥窗。在這裡,美工師傅精心設計了許多電動商品陳列,例如:70年代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圍繞地球旋轉的微縮模型,不停地播放著《東方紅》的樂曲。這組櫥窗陳列吸引了廣大遊人駐足觀賞,成為濱江道上一處亮麗的文化景觀。
在計畫經濟時期,勸業場是天津民需商品主要的供應基地,經營始終十分紅火。當時,每層樓都有各自的行銷熱點。天祥一樓的腳踏車、縫紉機、大衣櫃;勸業一樓的尼龍襪子、二樓的皮鞋、三樓的9吋小電視機,四樓的梅花牌手錶和三五牌座鐘,都在不同的時期吊足了顧客的胃口。那時,在每天營業前,勸業場周邊所有的大門外,都會聚集百餘顧客,開門鈴聲響後蜂擁而入,爭先恐後地開始一場跑樓梯的“短途賽”。

優良傳統

勸業場的服務是有其優良傳統的。早在建場之初,德華馨等名店就有嚴格的店規:明碼標價、童叟無欺。解放後領導一直教育職工要視顧客為親人,與顧客廣交朋友。勸業場的售貨員不僅僅真心誠意地為津門父老服好務,對外地顧客也一視同仁。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最普通的人們當作最知心的朋友。堅持在這塊寸土寸金的經營寶地上,“一分錢的買賣也要做”。銷售商品大至金銀珠寶,小至針頭線腦都要有貨,不僅銷售“高、精、尖”,也要做到“小、專、全”。在這裡,一分錢可以買兩根針、一綹線,或三個扣釘、五個曲別針;三分錢可以零灌一小瓶鴕鳥墨水,6角錢可以買一卷簡裝的120膠捲,6角5分錢可以買半斤相紙,回家後可以洗上百張精美的照片……商場堅持商品拆零銷售,堅持鋼筆修理業務,堅持一百多項便民服務措施。對於這些,廣大津門父老至今記憶猶新。

品牌文化

“不到勸業場,枉來天津衛”
八十載鑄津門商業地標的地域文化
勸業場是天津高級商業群的發祥地,歷史上對天津商業繁榮和市民生活消費起著重要支撐作用。天津勸業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津介紹,“勸業場始建於1928年,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百貨商場。當時全國範圍內這樣的大型商場很少,所以勸業場的建成在全國引起了很大轟動。僅僅幾年時間,勸業場便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品種齊全的優質商品,周到細緻的商業服務,成為津門商界翹楚,聞名海內外”。
勸業場的崛起不僅標誌著天津近代商業格局的形成,而且還帶動了周邊地區各行各業的發展,並形成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這在商業史上是不多見的。隨著天津勸業場的崛起,周邊設施也開始以“勸業場”命名,勸業場學校,勸業場衛生院,勸業場街道,勸業場稅務所,勸業場工商所等等,當時在勸業場周邊買東西也叫在勸業場買。勸業場地區逐漸成為天津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和著名的遊覽區。
文化品牌積澱
百年商業經典
行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說: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一個公司必須努力尋找能使它的產品產生差異化的特定方法,才能贏得競爭優勢。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對這種“產生差異化的特定方法”進一步解釋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的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的能力,也叫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百貨業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尋找到勸業場的核心競爭力,是擺在每一個勸業人面前的問題。
“我認為勸業場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品牌文化。”董事長張立津說,“勸業場作為一家有著80年歷史的老店,它不僅賣商品、賣服務、賣理念,更是賣幾十年形成的品牌文化和歷史榮耀。”
品牌文化是品牌的“魂”,是品牌價值內涵和情感內涵的自然流露,是品牌觸動消費者心靈的有效載體。它通過賦予品牌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建立鮮明的品牌定位,創造品牌信仰,形成消費者強烈的品牌忠誠,最終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勸業場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品牌文化,而品牌文化歸根到底來自於歷史積澱的文化底蘊。勸業場就是通過不斷挖掘其深厚的歷史及文化底蘊,使傳統經營特色與現代百貨、歷史文化及時尚氣息兼收並蓄。以時尚的休閒方式吸引客源,以高品位的文化提升品牌價值,重新打造勸業時尚休閒生活,營造高品位文化娛樂空間,形成勸業獨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及核心競爭力。”張立津說。

清末記憶

清末民初的時代記憶
八十華誕勸業場,在其建成之初,便凝結了兩個時代的記憶。此話怎講?且聽簡略道來。
天津勸業場的初創,離不開兩個大股東。高星橋招股籌建勸業場,每股10萬元,他自認6股;另一合作夥伴,居津遜清慶親王載振3股。這90萬元投資,將商場建到了第三層,高星橋又向銀行借貸50萬元,蓋成了六層大樓。別人動搖,退股,載振不為所動。1928年,這座法租界第一大商場落成,租界當局希望就叫它“法國商場”。自家開的商場,幹嘛為“法國”忙活?一旦國人再倡抵洋排外,還得跟著吃掛落兒。高星橋覺得此稱不妥。載振提議,冠名“勸業場”。這一命名,對於天津勸業場的文化積澱,實在是個大貢獻,是高起點的發端。
有記載講,載振想到用這個字號,因為北京有個勸業場,載振是股東。如此看待天津勸業場的命名,難說不是一葉障目,只見小緣由,忽略大背景。不妨設問,北京怎么就有了一個勸業場,載振為何對“勸業場”情有獨鐘?
載振是清朝慶親王奕劻的長子。庚子之後,苦撐苦挨的清廷,奕劻是活躍的實權派。奕劻任外務部總理大臣,又任軍機大臣,還受命“總理財政處、練兵處”,大權獨攬,聚斂也多。其子載振跟著顯貴,封了爵,人稱“振貝子”。1902年,載振被派為英皇加冕典禮專使,出訪英法美日四國,他接觸到各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情況,有所感觸,記錄於《英軺日記》一書中。歸國後,他愈加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成為御前大臣。《清史稿》有這樣一筆:“載振赴日本大阪觀展覽會,歸請振興商務,設商部,即以載振為尚書。”還未到而立之年,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商務部長,這無疑是載振人生最具光彩的經歷;而這一經歷,於國於民的意義,恰恰在於“勸業”。
“勸業”一詞,本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各勸其業,樂其事”,漢代人講“百姓勸業”,“勸”的意思是努力從事,與漢語“勸學”“勸農”之“勸”不盡相同,後者為鼓勵,“勸農”即鼓勵農耕。近代日本,維新強國,政府設勸業寮,金融有勸業銀行,展銷有勸業博覽會——他們創造性地運用“勸業”一詞,將漢語“勸業”和“勸農”及“勸工”等詞義相融合。
當年,落後挨打的中國,學西方也學東洋,含著新意的“勸業”,便帶著時代氣息,從日本折返華夏。天津檔案館藏有《津海關道唐紹儀為日本大阪市開設第五次勸業博覽會等事札當海關稅務司好博遜》,講的就是1903年大阪勸業博覽會。這次勸業博覽會吸引許多中國人渡海往觀,載振也去了大阪。
載振乘興而歸,回國後建議振興商務。多年從事洋務經營的盛宣懷,前一年提過建議,被擱置,這回有了著落。商部設立了,載振任尚書。1906年清朝改革官制,“改商部為農工商部,仍以載振為尚書”。此時,這位農工商部部長,也才年僅三十。農工商部更是旨在“勸業”的部門——後來,清政府決定在各省任命勸業道,掌管各省的農工商事務。當然,這已與載振沒什麼關係。他因歌妓楊翠喜醜聞,做農工商部尚書僅一年,便辭官去職。
與載振有關的,是清政府於1905年在北京設立勸工陳列所,附設勸業場。此前,1902年張之洞在武漢創辦兩湖勸業場;此後,1907年,袁世凱在津建成勸業會場,地址是今中山公園。它們都屬於會展形式的商場。可以講,那是一個大江南北呼喚“勸業”的年代。這以後出現的勸業場,更接近一般意義上的商場,如1909年成都勸業場,1917年上海勸業場,1927年濟南勸業場。
清末民初,延續兩個時代的中國的勸業運動,1928年在天津做了一個總結。“勸業場”,不僅僅是慶王載振的人生追憶。
“天津勸業場”,華世奎書匾。這位前朝遺老書法家,辛亥年時在奕劻內閣任要職,曾書寫宣統皇帝退位詔書。與載振,是父子兩輩的交情;對於晚清“勸業”新政,也應該是個見證者。

交 通

天津公車1路、3路、41路、45路、50路、600路、603路、606路、610路、611路、612路、619路、624路、628路、632路、633路、634路、962路、觀光2路等都可以到達,天津公車大部分都可以到達勸業場所坐落的濱江道及和平路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