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建榮

勵建榮

勵建榮教授,男,浙江寧波人,博士,教授,博導,渤海大學副校長,美國喬治亞大學兼職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遼寧省攀登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際食品工程學會執委。主要從事水產品、果菜貯藏加工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863、國家基金、英國政府等國家級項目10餘項,省部級項目30餘項,完成產業化項目50餘項;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各一項;授權發明專利50餘項;發表論文900餘篇( SCI 180餘篇、EI 120餘篇 ),2014-2016連續三年榮登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現任“生鮮農產品貯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食品貯藏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等。目前任國際食品工程協會(ISFE)執委、美國食品科技學會(IFT)認證的食品科學家(CFS)、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安全與標準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加工和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Food Chemistry、Food Control、《中國食品學報》、《食品科學》等10餘個期刊的編委和審稿專家。

1991年獲“全國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活動積極分子”稱號,2000年獲浙江省第六屆青年科技獎,200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4入選“首批新世紀國家級百千萬人才”,2012年入選“遼寧省攀登學者”。2006年和2009年兩次受到總書記的接見併合影留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勵建榮
  • 民族:漢
  • 職業:食品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性別:男
人物介紹,事跡,主要經歷,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學術活動,

人物介紹

勵建榮,男,漢族,博士,食品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百千萬人才、遼寧省攀登學者、遼寧省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64年9月出生於浙江省慈谿市,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化工專業並獲博士學位。曾多次到美國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美國 Auburn University、英國 Cranfield University、澳大利亞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等大學高訪和合作研究。歷任杭州澳醫保靈有限公司工程師(1989-1992);浙江工商大學講師 (1992-1995)、副教授 (1995-1999)、教授(1999-)、博士生導師(2003-),食品工程研究所副所長(1993-1998)、食品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1998-2003)、校長助理兼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2003-2011);2011年4月起任渤海大學副校長兼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水產品和果蔬貯藏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優先發展領域、國家863重點、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外國政府、省傑青團隊、省重大科技攻關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30餘項,完成產業化項目50餘項;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各一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8項;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100餘篇),近5年被SCI收錄論文60餘篇(平均影響因子2.766,最高影響因子7.636);2008年度食品科學學科高被引作者中被引文章數全國第一、被引頻次全國第二, 2009年度食品科學學科高被引作者中被引頻次全國第一、被引文章數全國第二。已經培養博士後和博士生10餘名、碩士生60餘名;目前在讀博士後和博士生6名、碩士生10餘名。曾擔任浙江省食品學會理事長、浙江省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重中之重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等;目前任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食品貯藏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簡稱“2011計畫”)—“遼寧生鮮農產品貯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主任、遼寧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廳)、“遼寧省生鮮農產品貯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發改委)、遼寧省高等學校 “農(水)產品貯藏加工與安全控制”創新團隊帶頭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遼寧省重點支持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負責人等。現任國際食品工程協會(ISFE)執委、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兼食品物流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兼食品安全與標準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加工和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水產學會副理事長;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輕工食品組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食品科學評審組成員;Food Chemistry、Food Control、Food Engineering Reviews、《中國食品學報》、《水產學報》、《中國糧油學報》、《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等期刊的編委和審稿專家。曾獲全國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活動積極分子、全國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浙江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於2006年和2009年兩次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併合影留念。

事跡

主要從事水產品和果蔬貯藏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優先發展領域、國家863重點、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外國政府、省傑青團隊、省重大科技攻關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30餘項,完成產業化項目50餘項;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各一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8項;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近5年被SCI收錄論文60餘篇(平均影響因子2.766,最高影響因子7.636);2008年度食品科學學科高被引作者中被引文章數全國第一、被引頻次全國第二, 2009年度食品科學學科高被引作者中被引頻次全國第一、被引文章數全國第二。已經培養博士後和博士生10餘名、碩士生60餘名;截止2013年在讀博士後和博士生6名、碩士生10餘名。
勵建榮
曾擔任浙江省食品學會理事長、浙江省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重中之重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等;截止2013年任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食品貯藏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簡稱“2011計畫”)—“遼寧生鮮農產品貯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主任、遼寧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遼寧省發改委“遼寧省生鮮農產品貯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遼寧省高等學校 “農(水)產品貯藏加工與安全控制”創新團隊帶頭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優秀教學團隊、遼寧省重點支持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帶頭人等。
現任國際食品工程協會(ISFE)執委、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兼食品物流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兼食品安全與標準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加工和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水產學會副理事長;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輕工食品組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食品科學評審組成員;Food Chemistry、Food Control、Food Engineering Reviews、《中國食品學報》、《水產學報》、《中國糧油學報》、《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等期刊的編委和審稿專家。
曾獲全國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活動積極分子、全國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浙江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現為國家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省攀登學者、遼寧省優秀專家;於2006年和2009年兩次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併合影留念。

主要經歷

曾多次到英國Cranfield大學,美國Georgia大學,美國Auburn大學,澳大利亞Queensland大學進行高訪和研究.先後主持國際合作,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子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課題等20多項;為企業完成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20多項,產生了很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發表論文168篇(其中國外20餘篇);撰寫或主編專著和教材6部.截止2013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和《中國食品學報》,《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等核心期刊的編委,國家食品與藥品管理局保健食品評審專家.2006年當選中國科協"七大"代表,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先後主持國際合作項目“楊梅保鮮研究”、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生物合成蝦青素及產業化”、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食品安全關鍵技術——茶葉子項”、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魷魚製品生產質量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寧波市重大招標項目“安全對蝦生產和加工集成技術研究”、寧波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灘涂貝類安全調查和淨化加工”;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計畫項目“超高壓提取浙八味有效成分研究”、“超高壓食品加工研究”、“茶葉微波殺青和乾燥工藝技術研究”、“山茱萸有效成分提取和保健食品研究”、“更年期婦女功能食品研究”、“功能絲肽研究”、“桑葉有效成分提取研究和保健食品開發”、“楊梅保鮮和深加工”、“蘆薈深加工關鍵技術及HPLC指紋圖譜研究”、“螺旋藻藻膽蛋白轉基因研究”、 “轉基因大豆及其加工品的檢測和安全性評價研究”、“浙江省食品安全預警系統建設研究”、“山蒼籽單脂肪酸甘油脂”等20多項;為企業完成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20多項(保靈孕寶等),產生了很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國際期刊20餘篇),撰寫或主編專著和教材6本;所主持的“技術管理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及實踐”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所主持的“楊梅保鮮與深加工研究及產業化”、“超高壓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套用研究”、“更年期婦女功能食品研究”分別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
除了個人在教學和科研上所取得的成就外,勵建榮的開拓精神、奉獻精神、誠信助人和管理能力在國內食品界和浙江省教育界也是有口皆碑的。1998年擔任浙江工商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引進和培養教授20位,博士30多位,很快打造出了一支比較強的學科隊伍,截止2013年食品學院教師獲得德國洪堡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國家和省部重大、重點項目多項,年科研經費到款達1000萬元左右,年發表SCI、EI收錄論文50篇左右,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多項,科研成果被廣泛採用,產生了很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也使浙江工商大學獲得了食品科學博士點、浙江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唯一的食品科學重中之重重點學科等等。根據2006年5月15日《科學時報》“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排行榜”,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八(進入我國食品學科實力的前5%)。
1998年,勵建榮主持浙江省食品學會工作後,在學會工作上也傾注了大量心血,連年舉行高水平的全省、全國和國際學術會議,在短短三年內把食品學會治理成省級先進學會,並在兄弟學會中贏得良好聲譽。2000年他給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寫信,提出要重視食品工業,得到張德江同志的批示和重視,隨後浙江省出台了有關優惠政策並投入大量資金扶持食品工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到2003年浙江省的食品工業在全國的排名從1999年的第九位躍升到2003年的第四位,利稅居浙江省所有行業中的第一位。這些成就的取得與勵建榮站在關心學科發展、關心地方經濟發展、積極為政府出謀劃策的高度是有一定關係的。
2012年7月遼寧省教育廳公布了遼寧省高等學校2011年攀登學者(第三批)遴選結果,全省15位專家入選攀登學者,勵建榮教授榜上有名。“高等學校攀登學者支持計畫”是由省政府設立資金,用以引進和培養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傑出人才及其團隊,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帶動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健康發展,從而在根本上提升遼寧省高校核心競爭力的一項計畫。

主要研究方向

(1)食品、農產品加工與安全; (2)海洋食物資源利用與安全;(3)功能因子和保健食品;(4)食品高新技術(含食品生物技術)。食品產業安全科學技術,現代食品製造技術,農產品和水產品加工.詳情請見中國食品安全科技網.

主要學術活動

2011年11月5—6日在華中農業大學參加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暨學位培養標準研討會。會議討論了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二級學科的設定方案,決定設定6個二級學科,在原有食品科學、糧油工程、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4個二級學科的基礎上新增食品營養、食品安全2個二級學科,並對一級學科和各二級學科的概況、內涵、理論基礎、研究範圍、培養目標等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會議還對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的學位標準與要求進行了研討。
2011年10月23至25日在江南大學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屆以食品科學為主題的“雙清論壇”本屆論壇以“食品中組分變化與調控的關鍵科學問題”為主題研討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和提煉本領域的基礎科學問題,結合我國的研究基礎,提出今後5至10年食品學科的重點資助方向及如何開展交叉研究。本次論壇邀請了34位專家作了報告,勵建榮教授應邀作了“食品中內源性甲醛的研究進展”的報告。
2011年10月11日在北京參加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會上,經過選舉程式產生了由257名理事組成的第五屆理事會, 86名同志當選常務理事,其中遼寧省2位,勵建榮當選。
2011年5月27日-29日在杭州參加第九屆國際食品科學與技術交流會(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CFST),並任大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並以國際食品工程協會執委、浙江省食品學會理事長的身份主持了開幕式。大會以“新時期食品科技創新與食品安全”為主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埃及等十多個國家的著名食品專家和代表共40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收到400餘篇論文,勵建榮教授、儀淑敏博士等老師提交了10多篇論文。大會全程用英語交流。ICFST是由江南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於1991年共同發起的雙邊會議,每2年舉行一次,分別在中國和美國輪流舉行。自創立以來,ICFST一直以探討食品科學領域研究前沿、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宗旨。經過前幾屆會議的努力,到目前為止,ICFST已經發展成為食品科學領域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國內規模最大的學術交流會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