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與韻

勢與韻是中國古代美學中的一對概念。“勢”指書畫藝術中用筆的剛柔動靜之形態,也即藝術形象的節奏旋律。“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要求通過有限的筆墨表現出萬物形象的流動之美。“韻”最早指聲韻,後用於書畫領域,成為藝術作品的最高審美標準,指“行於簡易用澹之中,而有深遠無窮之味”(范溫《潛溪詩眼》),即要求審美意象“有餘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勢與韻
  • 性質:文化術語
明豐坊則把書畫藝術中勢與韻的關係比作生命形體的筋骨和血肉,認為“書有筋骨血肉,筋生於腕,腕能懸,則筋脈相連而有勢;骨生於指,指能實,則骨體堅定而不弱,血生於水;肉生於墨。”(《筆訣》)書畫要有筋骨,以勁健取勢,運筆有力,但不乾硬枯澀,而是意在筆外,通過長短、大小、疏密、應接、向背等,收到無筆墨處也有妙境的藝術效果。明董其昌明確將這兩個概念並提,認為書法應“以勁利取勢,以虛和取韻”(《畫禪師隨筆》卷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