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設機構 勞合社由其社員選舉產生的一個理事會來管理,下設
理賠 、出版、簽單、會計、法律等部,並在100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該社為其所屬承保人制訂
保險單 、
保險證書 等標準格式,此外還出版有關海上運輸、商船動態、保險海事等方面的期刊和雜誌,向世界各地發行。
發展歷史 勞合社是一個名叫 Edward Lloyd 的英國商人於 1688 年在
泰晤士河 畔塔街所開設的咖啡館演變發展而來的。 17 世紀的
資產階級革命 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英國的航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當時,
英國倫敦 的商人經常聚集在咖啡館裡,邊喝咖啡邊交換有關航運和貿易的訊息。由於
勞埃德 咖啡館臨近一些與航海有關的機構,如海關、海軍部和港務局,因此這家咖啡館就成為經營航運的船東、商人、經紀人、船長及銀行高利貸者經常會晤交換信息的地方。保險商也常聚集於此,與投保人接洽保險業務。後來這些商人們聯合起來,當某船出海時,投保人就在一張紙即承保條上註明投保的船舶或貨物,以及投保金額,每個承保人都在承保條上註明自己承保的份額,並簽上自己的名字,直至該承保條的金額被 100% 承保。
由於當時通訊十分落後,準確可靠的訊息對於商人們來說是無價之寶。店主勞埃德先生為了招攬更多的客人到其咖啡館來,與 1696 年出版了一張小報《勞埃德新聞》,每周出版三次,共發行了 76 期,使其成了航運訊息的傳播中心。約在 1734 年,勞埃德的女婿出版了《勞合社動態》,後易名《勞合社日報》,至今該報仍在倫敦出版。後來,咖啡館的 79 名商人每人出資 100 英鎊,於 1774 年租賃皇家交易所的房屋,在勞埃德咖啡館原業務的基礎上成立了勞合社。
英國議會 於 1871 年專門通過了一個法案,批准勞合社成為一個保險社團組織,勞合社通過向政府註冊取得了法人資格,但勞合社的成員只能限於經營海上保險業務。直至 1911 年,英國議會取消了這個限制,批准勞合社成員可以經營包括水險在內的一切保險業務。
承保人 勞合社的承保人,又稱名人( Name )或真正承保人( actual underwriter )。勞合社就其組織的性質而言,它不是一個保險公司,而是一個社團組織,他不直接接受保險業務或出具保險單,所有的保險業務都通過勞合社的會員,即勞合社承保人單獨進行交易。勞合社只是為其成員提供交易場所,並根據勞合社法案和勞合社委員會的嚴格規定對他們進行管理和控制,包括監督他們的財務狀況,為他們處理賠案,簽署保單,收集共同海損退還金等,並出版報刊,進行信息蒐集、統計和研究工作。勞合社承保人以個人名義對勞合社保險單項下的承保責任單獨負責,其責任絕對無限,會員之間沒有相互牽連的關係。勞合社從成員中選出委員會,勞合社委員會在接受新會員入會之前,除了必須由勞合社會員推薦之外,還要對他們的身份及財務償付能力進行嚴格審查。如勞合社要求每一會員具有一定的資產實力,並將其經營保費的一部分(一般為 25% )提供給該社作為保證金,會員還須將其全部財產作為其履行承保責任的擔保金。另外,每一承保人還將其每年的承保賬冊交呈勞合社特別審計機構,已證實其擔保資金是否足以應付他所承擔的風險責任。根據勞合社委託書,承保人所收取的保險費由勞合社代替。
在 1994 年以前,勞合社的承保人都是
自然人 ,或稱個人會員( individual member )。1994 年以後,勞合社允許公司資本進入該市場,出現了公司會員( corporate member )。從此以後,個人會員的數量連年遞減,而公司會員的數量逐年遞增。據 1997 年底至 1999 年底三年的統計數字,勞合社個人會員的數目分別為 6825 、4503 和 3317 名,而公司會員的數目為 435 、660和 885 名。
勞合社的承保人按承保險種組成不同規模的組合,即承保辛迪加( underwriting syndicate )。組合人數不限,少則幾十人,多則上千人。每個組合中都設有積極承保人( active underwriter ),又稱承保代理人( underwriting agent )。承保代理人代表一個組合來接受業務,確定費率。這種組合併非合股關係,每個承保人各自承擔的風險責任互不影響,沒有連帶關係。截至 1999 年底,勞合社的承保辛迪加的數量為 122 個。
勞合社作為一個商業組織,僅接受它的經紀人招攬的業務,換句話說,勞合社的承保代理人代表辛迪加不與保險客戶即被保險人直接打交道,而只接受
保險經紀人 提供的業務。保險經紀是技術性業務,經紀人是受過訓練的專家,他們精通保險法和業務,有能力向當事人建議何種保險單最能符合其需要。保險客戶不能進入勞合社的業務大廳,只能通過保險經紀人安排投保。經紀人在接受客戶的保險要求以後,準備好一些投保單,上面寫明被保險人的姓名、保險標的、保險金額、保險險別和保險期限等內容,保險經紀人持投保單尋找到一個合適的辛迪加,並由該辛迪加的承保代理人確定費率,認定自己承保的份額,然後簽字。保險經紀人在拿著投保單找同一辛迪加內的其他會員承保剩下的份額。如果投保單上的風險未 “ 分 ” 完,他還可以與其他辛迪加聯繫,直到全部保險金額被完全承保。最後,經紀人把投保單送到勞合社的保
單簽印處。經查驗核對,投保單換成正式保險單,勞合社蓋章簽字,保險手續至此全部完成。
勞合社 至1996年,勞合社約有34,000名社員,其中英國26,500名,美國2,700名,其他國家4,000多名,並組成了200多個承保組合。勞合社的每名社員至少要具備10萬英鎊資產,並繳付37,500英鎊保證金,同時每年至少要有15萬英鎊保險收入。勞合社歷來規定每個社員要對其承保的業務承擔無限的賠償責任,但由於勞合社近年累計虧損80億英鎊,現已改為有限的賠償責任。20世紀90年代勞合社的業務經營和管理進行了整頓和改革,允許接受有限責任的法人組織作為社員,並允許個人社員退社或合併轉成有限責任的社員。因此改革後的勞合社,其個人承保人和無限責任的特色逐漸淡薄,但這並不影響勞合社在世界保險業中的領袖地位。
在歷史上,勞合社設計了第一張盜竊保險單,為第一輛汽車和第一架飛機出立保單,近年又是計算機、石油能源保險和衛星保險的先驅。勞合社設計的條款和報單格式在世界保險業中有廣泛的影響,其制定的費率也是世界保險業的風向標。勞合社承保的業務包羅萬象。勞合社對保險業的發展,特別是對
海上保險 和
再保險 作出的傑出貢獻是世界公認的。
承保理賠 經過兼併、變動,目前的勞合社有71個保險承保辛迪加,以及大量的保險經紀人、
保險代理 人提供保險服務。原則上,投保人和原保險公司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保險公司,滿足自己的保障要求。
對於保險理賠要求,勞合社有充足的資金和良好的體制保證償付。勞合社設計了四個環節體現這樣的保障,第一個環節是成員的保費信託基金,第二個環節是成員的附加資本金,第三個環節是其他資產,第四個環節是勞合社中心基金。
最新動態 勞合社北京代表處開幕典禮
2000年11月28日,勞合社北京代表處開幕典禮舉行。這是勞合社第一次在沒有自己營業機構的國家設立代表處,表明了勞合社對正在逐漸成為世界重要的保險和再保險中心的中國保險市場的重視。
2002年7月21日正式向保監會遞交申請,尋求在中國設立境內再保險分支機構的許可。
2003年11月11日下午,勞合社管理層——英國勞合社總部業務發展部部長 James M M Sutherland 和勞合社法律顧問Julian M Burling以及勞合社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謝哲強先生來到本律師事務所,進行訪問和座談。
三位勞合社嘉賓此行目的主要是了解中國有關保險法律,勞合社進入中國所面臨的法律障礙、目前中國《保險法》司法解釋制定過程的大致情況等。
首先,勞合社總部業務發展部部長Sutherland介紹了勞合社的情況。勞合社法律顧問Burling先生介紹了勞合社承保和理賠的情況,Burling先生比較關注勞合社作為一個保險市場,而不是一家保險公司這種獨特的組織形式能夠得到法律上的廣泛認同。
我們向三位嘉賓介紹道,勞合社的特殊形態,對於中國的法律而言確實有些獨特。中國《保險法》目前規定的保險經營主體主要有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
保險經紀公司 、保險代理公司、經紀人和代理人等。勞合社這樣的機構或者市場,在中國的法律中並沒有對應的規定。所以,如果勞合社進入中國,恐怕需要一定的安排。比如,在理賠的時候,可能需要勞合社一體安排,而不是由各個承保的成員負責理賠。當然,可能在承保的時候,如果在中國境內的交易,應該以勞合社而不是承保成員的名義進行。
此外,我們向勞合社嘉賓介紹了中國《保險法》司法解釋制定過程和主要的內容,總體來說,《保險法》的司法解釋主要有以下內容:將保險行業的一些基本原則予以明確化、條文化;對於影響保險契約成立、效力的問題給予規定;確定了新保險業務的性質;解決實際疑難案例和問題等。
我們還向嘉賓介紹了相關的其他中國法律的規定,以及我們了解到的其他
外資保險公司 進入中國的情況等。並介紹了本所在保險法律師服務領域的業績和特色。
會談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雙方約定,將在一些領域和事務上進行初步的合作。
勞合社子公司落戶上海
發布時間: 2006-04-05 來源:浙江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
英國最大的保險市場勞合社決定將上海作為其中國境內再保險公司的落戶地。這是勞合社在全球開設的首個分公司。
勞合社主席
列文 勳爵表示,之所以選擇上海,是因為上海是中國正在發展的商業和金融中心。勞合社將在北京保留其已經開設了6年的代表處,以維持勞合社在那裡已經建立的強大的關係。
勞合社不是保險公司,而是由個人成員和公司成員組成的承保社團,或者說是一個保險交易中心。勞合社提供數以千計的險種,並在每個工作日裡從世界各地承保數百萬美元的保費。勞合社理事會不但具有對其成員進行監管,制定自己法規的權力,並且還承擔著制定法規和監管市場的職責。我國現有的《
保險法 》、《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
再保險公司設立規定 》等法律法規尚未制定對勞合社這一獨特結構的監管細則。
勞合社欲拓展中東市場
2007年03月02日 11:04 中國保險報
勞合社主席列文勳爵(Lord Peter Levene)2月27日在達信(Marsh Inc)於
杜拜 召開的國有石油公司研究會上表示,亞洲市場的發展使其全球業務得到進一步拓展。由此,勞合社希望在中東能源市場拓展業務。
列文說:“在保險世界趨向倫敦的同時,我們一定不要忽視了日益增長的將倫敦推向世界的需求。”
他說:“現在,我們正為在中國成立公司做最後的準備工作,該公司將在近幾周內開業。勞合社在新加坡的亞洲平台快速增長;同時,我們也在日本和馬來西亞等市場拓展業務。”
保險風向標英國勞合社中國將開業
4月16日揭牌
2007年03月17日 03:5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黃蕾 或許意識到了自身對中國保險市場的震撼力度,全球最古老的保險組織英國勞合社(Lloyd's of London)在中國選址、籌備過程中,儘量保持低調。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中國保險業對其的高度關注,有關勞合社中國再保險公司的最新訊息再度傳來。
知情人士昨日向本報記者透露,勞合社中國再保險公司於3月14日正式從保監會拿到開業批覆,目前正在加緊辦理工商註冊登記等手續,勞合社主席列文勳爵(Lord Levene)將於4月16日抵滬為其開業儀式揭牌。
勞合社再保險公司在滬成立,將使中國保險業進入勞合社市場,也可使勞合社成員單位參與中國的保險市場建設。在2007年的中國保險市場,它的進入無疑於一個重磅炸彈,將引爆國內保險市場新地震。
這從當初京滬“爭勞戰”中就不難看出。據悉,在子公司地點未被敲定前,上海和北京兩個城市的市長和保監局官員分別與列文勳爵進行多次“親密接觸”,歷數各自城市的優勢。最後,上海以活躍的金融市場氣氛而險勝。
由於勞合社獨特的經營模式在中國現有保險法律中無章可循,面對利潤可觀的中國市場,勞合社最後選擇摒棄在其他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貫經營模式,破例以設立子公司的形式落地中國。
上述人士稱,勞合社中國子公司的經營重點依然是它的優勢業務:船舶、衛星、火災、航空等再保業務以及顧問業務。而據一位財險業資深人士介紹,此前20年,國內較多衛星、航空等領域的保單基本都通過勞合社分保到國際市場上去。
勞合社的進駐意義已不只“保險風向標”那般簡單,它將提升整個城市的保險乃至金融行業競爭力,尤其將起到“上海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催化劑作用。
上海保監局一位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勞合社進入中國最立竿見影的效應,就是為上海帶來大量的經驗、技術和人才。作為一個保險市場,勞合社落戶上海,勢必會吸引與勞合社有業務往來的國際公司相繼入滬,為上海保險市場帶來一股新鮮氣息。而對於上海本土保險公司而言,“勞合社的任何一個方面,都值得學習和借鑑”。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已明確表示對勞合社再保險公司的高度重視。據悉,上海市政府為此專門成立了由上海市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小組,確保做好勞合社落戶上海的相關工作順利推進。
勞合社正式進入中國再保險市場
2007年04月18日 03:32 金時網·金融時報 胡利民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特殊風險保險人和再保險人之一,勞合社(LLOYD’S)4月16日在上海宣布,其在中國的再保險業務經營正式開業,這意味著勞合社正式涉足中國的再保險市場。
據了解,早在2005年11月,
中國保監會 就正式批准勞合社在中國籌建一家再保險公司。2007年3月,勞合社再保險(中國)有限公司獲準開業。勞合社所獲得的經營許可意味著勞合社可在中國境內開展再保險業務,這讓中國的保險公司得以直接進入勞合社市場,也讓勞合社能夠更好地進入快速發展的中國再保險市場。
勞合社主席列文爵士介紹,勞合社在中國將堅持五項戰略指導原則:長期和戰略性的投資,傳授專業經驗和技術,承保追求財務健康而非市場份額,讓所有保單持有人都充分享受到勞合社安全鏈的保障,發展保險經紀人。
勞合社還將最先進的電子交易平台引入中國。這個平台能讓勞合社中國的再保險業務承保人與倫敦的承保人以電子化方式交換信息,為中國的保險經紀人和分出公司提供更加快速的服務。此外,勞合社設立在上海的公司將充分利用“倫敦市場的保險人市場資源”。這是一種電子檔案
存儲系統 ,能夠讓賠款和保費的處理既快速、高效,又無需耗費紙張。
勞合社的成員(統稱“勞合社市場”)通過“
辛迪加 ”開展保險業務,並由此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特殊風險保險人和再保險人之一。2006年,其公布的年毛保費收入(包括經紀人佣金)為164億英鎊。勞合社市場的總承保能力在2006年初為148億英鎊。
勞合社與中國保險市場具有很長的合作關係。在過去的30多年時間裡,勞合社一直為中國的保險公司在水險和航空險方面提供境外再保險承保能力。2000年,勞合社在北京成立代表處。
承保業務 勞合社早在勞埃德咖啡館時代就以經營海上保險業而出名。 1871 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正式承認勞合社為法人組織,限制其成員專營海上保險業務。到 1911 年,英國議會取消了對勞合社經營範圍的限制。目前,勞合社成員的承保業務大體分為四大類,即水險、非水險、航空和汽車保險。
水險 勞合社的水險業務約占勞合社總業務的 21% 。世界上約有 13% 的海上保險業務是由勞合社承保的,勞合社承保的水上風險範圍很廣,從遊艇到超級油輪及其貨物,從海岸供給船( offshore supply boat )到大型石油鑽井機,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遠洋船舶的責任風險都在勞合社辦理了再保險。
非水險 非水險業務在勞合社業務中所占的比例約為 51% 。勞合社承保的非水險風險包羅萬象,從火災到暴風雨,從地震到盜竊搶劫,從產品責任到職業過失,從影星的眼睛、鋼琴家的手指到可怕的疾病。只要市場上對某種風險產生了保障需求,富有創新進取精神的勞合社承保人很快就會設計出相應險種。勞合社的非水險市場也承保短期壽險業務。勞合社不承保的風險種類只有長期壽險和信用風險兩種。
航空保險 航空保險業務約占勞合社業務的 11% 。目前,勞合社的航空保險業務約占世界該類業務量的 25% 。勞合社的航空承保人被認為是承保航空器實體損害風險和責任風險方面的傑出專家。世界 10 大航空公司中有 9 家以及前 9 名最大的航空器製造商都在勞合社購買了保險。
汽車保險 汽車保險在勞合社業務中約占 17% 。許多其它的汽車保險上都要求投保的汽車要標準化,但勞合社的汽車承保人則樂意承保非標準化的高價值的汽車,甚至為電動腳踏車這樣小的保險標的也辦理保險,勞合社因此在汽車保險領域名聲大噪,世界上最大的 7 家汽車製造商都在勞合社購買了保險。
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由於世界保險市場競爭加劇,加上勞合社本身經營方式的影響,勞合社的也經營陷入了困境。 1992 年營業出現巨額虧損。從 1993 年開始,勞合社大力進行改革,實施了 “ 重建更新計畫 ” ( Re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改革的一個令人矚目的措施便是向勞合社引入了公司會員,允許公司資本進入勞合社,打破了勞合社會員只允許是自然人的傳統慣例。勞合社的公司會員承擔有限責任,自 1994 年 1 月 1 日被準入勞合社以來,公司會員的數目及其承保能力連年增長。到 1999 年底,已有 885 個公司會員,其承保能力達 130 億美元,占勞合社承保能力 163 億美元的 80% 。公司會員要將其經營保費的 50% 或更多上繳勞合社,作為擔保金最低不少於 80 萬美元,這個比例比對個人會員所要求的 25% 和 30% 的比例要高得多。勞合社目前還在醞釀更多的改革計畫,包括打破只接受勞合社經紀人招攬業務的傳統做法,嘗試從世界上其他保險經紀人處直接獲得業務。
1997 年,世界著名的評估機構
標準普爾公司 推出的 “ 世界最大商業保險公司 ” 排行統計表中,包括了勞合社,因為他們認為勞合社在許多項目上是一個全球經營者,首次披露的市場評級為 A+ 。按非壽險保費淨收入排行,勞合社列世界第二,非壽險保費淨收入 108.66 億美元,僅次於日本東京海上與火災保險有限公司。但在過去 30 年裡,由於來自石棉和污染責任的巨額索賠,使得勞合社的經營陷入了困境,雖然 “ 重建更新計畫 ” 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不盡人意。這個保險業巨子正面臨著巨大的內外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