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山鎮

勝山鎮

勝山鎮位於浙江杭州灣南岸,並列入慈谿中心城市組合體範圍,是慈谿中部一個貿工農全面發展的商貿重鎮。境內有孤山,原名懸泥山(又名越泥山),後因戚繼光在此抗倭屢勝,改名為勝山。2011年勝山鎮轄11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總面積23.2平方千米,轄區總人口47218人(2017年),列入寧波市對外開放地區,有"服裝之鎮、蔬菜之鄉"等美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勝山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
  • 下轄地區:上蔡村、勝東村
  • 政府駐地:勝山大道518號
  • 電話區號:0574
  • 面積:23.2平方千米
  • 人口:47218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勝山娘娘廟
  • 車牌代碼:浙B
歷史沿革,隸屬沿革,地名由來,自然環境,地理境域,氣候特徵,行政區劃,人口,人口,民族,經濟,農業,工業,商業外貿,財政金融,社會,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交通運輸,鎮區道路,給排水,供電,園林綠化,郵政電信,旅遊,

歷史沿革

隸屬沿革

清時屬上林鄉。宣統年間改為勝山鄉。
民國十九年(1930年)分設勝東、勝中、勝西3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鄉合併仍為勝山鄉。
1950年3月,分設勝山、勝東、勝西、勝北4鄉。
1954年劃歸慈谿縣。
1956年2月,勝東鄉、勝西鄉復併入勝山鄉。
1958年10月改置東風公社七、八、九大隊。
1959年2月合併設勝山管理區。
1981年7月,勝山、勝東、勝西各自置公社。
1983年9月復為勝山鄉、勝東鄉和勝西鄉。
1992年5月三鄉合併建勝山鎮。

地名由來

1991年《慈谿縣誌》記載:“在縣城東北10千米,境內有勝山,本是海中孤山,原名懸泥山。相傳戚繼光率隊抗倭屢勝,百姓祝捷,改名勝山,鄉以山得名”。

自然環境

地理境域

勝山鎮位於東經121°17′04″~121°21′01″,北緯30°12′31″~30°16′17″,地處慈谿市中部偏北,東、東南與新浦鎮、逍林鎮相鄰,西南、西與白沙路街道、坎墩街道毗鄰,西北接崇壽鎮,北、東北仍與新浦鎮相鄰。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3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93千米,總面積23.2平方千米。其中陸地22.22平方千米,水域0.99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勝山鎮處北亞熱帶南緣,屬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略短。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勝山鎮轄勝山1個社區,上蔡、勝東、鎮前、勝南、勝山頭、大灣、一灶、二灶、三灶、四灶、勝西11個村。

人口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555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545人,城鎮化率38.1%。另有流動人口29918人。總人口中,男性17565人,占49.4%;女性17986人,占50.6%。14歲以下4323人,占12.2%;15~64歲26702人,占75.1%;65歲以上4526人,占12.7%。2011年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1.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532人。
47218人(2017年)。

民族

勝山鎮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4888人,占98.1%;有壯族等15個民族,共663人,占1.9%。

經濟

農業

2011年,勝山鎮有耕地面積18964畝,人均0.53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58億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2.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3.9%。
2011年,勝山鎮生產糧食2781.3噸,其中水稻1041.9噸,大豆837.7噸。蔬菜種植面積16839畝,產量4125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4428元。

工業

2011年,勝山鎮工業總產值65.68億元,比2010年增長11.8%,工業增加值18.3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64.6%。
2011年,勝山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家,職工488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75億元,比2010年增長2.9%。銷售收入達億元以上的企業7家。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勝山鎮共有商業網點96個,職工506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79.1萬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1.43億元,比2010年增長1.75%。
2011年,勝山鎮進出口總額3.80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5.3%。其中出口2.3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37.5%,主要產品有車輛配件、化纖等。

財政金融

2011年,勝山鎮財政總收入2.33億元,比2010年增長15.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51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2%。人均財政收入6554元。各類存款餘額20.79億元,各類貸款餘額14.78億元。

社會

文化藝術

截至2011年末,勝山鎮有文化站1個;圖書室14個,藏書12.57萬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雜技“十八吊”,為民間雜技類省優秀項目。

教育

2011年,勝山鎮末有幼稚園(所)5所,在園幼兒1710人,專任教師94人;國小3所,在校生3022人,專職教師22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756人,專職教師7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勝山鎮教育經費達3522萬元,比2010年增長1.4%;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135萬元,比2010年增長12.3%,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40.7%。

醫療衛生

2011年,勝山鎮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0.058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11人,其中執業醫師63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2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51萬人次。
2011年,勝山鎮農村安全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95萬人,參保率98.2%。

體育

2011年,勝山鎮有體育場1個。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廣播電視

1995年7月建成勝山鎮有線電視台,現有有線電視用戶10508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4409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勝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戶,人數1人,支出0.56萬元,比2010年增長-0.58%;月人均470元,比2010年增長8%。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8戶,人數324人,支出124.78萬元,比2010年增長62.7%,月人均320元,比2010年增長21.7%;醫療救助220人次。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3.44萬元,比2010年增長12%。
敬老院1家,床位50張;慈善分會6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20.24萬元,使638人次困難民眾受益。2011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921人,參保率35%。

交通運輸

勝山鎮轄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21.18千米。

鎮區道路

2011年末,勝山鎮區道路總長度20千米,道路鋪裝面積0.36平方千米。鎮區橋樑33座,總長度0.3千米。
2011年末,勝山鎮區公交汽車線路4條,運營總里程達70千米,年客運量27.3萬人次。

給排水

2011年末,勝山鎮區自來水站1座,鋪設幹線水管47千米,生產能力6900噸/日,年工業用水84萬噸、生活用水156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8千米。

供電

2011年末,勝山鎮擁有110千伏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8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7條,總長度98.15千米,用電負荷6.5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86億千瓦時。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勝山鎮區公園2個,公園面積14.07公頃,園林綠地面積78.28公頃,其中公共綠地27.23公頃,綠化覆蓋率37.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06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2126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49筆,征訂報紙、雜誌4500份。業務收入353萬元。
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6個。固定電話用戶1.2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5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1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000萬元。

旅遊

勝山禪寺
勝山廟萌芽於南宋,產生於對勝山娘娘的信仰。定基於明朝,發展於清代,全盛於民國,更上層樓於今日,歷八百多年而彌盛。
辦的是廟,批的是寺,今“勝山廟”中布局有趣,有神有佛,和諧共居;傳承、創造,虛虛實實。現寺自東至西的主建築為:大雄寶殿、聖母殿,後排的聖母房、送子殿、天后宮、聖母三姐妹房、地藏殿和前排的財神殿、三官殿等。其中大雄寶殿最高大;聖母殿因先造,雖次之,但香火最旺,可見四方香客,重在勝山娘娘。
勝山廟勝山廟
勝山廟原是彭橋黃氏祖廟。勝山老外婆,原餘姚江南虞氏之女,生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農曆八月十五日,卒於南宋開禧元年(1205),壽九十。夫君餘姚彭橋黃巨川(1114—1201),為南宋吏部侍郎,因不滿秦檜等投降派,遂辭官攜虞氏隱居懸泥山(勝山),合葬彭橋張岙山。生有一子瓔,今彭橋西宅黃姓均其後裔。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虞氏被誥封為“聖母”,俗稱勝山娘娘。有人認為勝山廟“天后宮”所祀“聖母娘娘”就是媽祖,其實大謬不然。其實,勝山廟源自黃家祖廟,所祀“聖母娘娘”就是黃虞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