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大者固忘小,務小者則忘大

務大者固忘小,務小者則忘大

姜子牙七十歲被周武王拜為丞相,幫助武王討伐紂王,為滅紂建立周朝,立下了大功。可是他在被拜丞相前,種田連種子也收不回,捕魚的收穫則還不夠用來買魚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務大者固忘小,務小者則忘大
  • 出自:《說苑》
  • 作者:劉向
涵義,人物介紹,姜子牙,孫叔敖,智伯,出自,

涵義

孫叔敖被楚莊王拜為丞相,輔助楚莊王指揮軍隊大勝晉兵。可是,他卻不知道戰車的車軛是在車衡的後面。智伯的廚子丟失了裝烤肉的筐子,智伯一清二楚,可是,韓、魏起來反叛他,他卻不知道。
邯鄲的陽子,對果園少了桃子的事很清楚,可是對自己將要敗亡卻一無所知。所以劉向說:”務大者固忘小,務小者則忘大(致力於大事業的當然就忘了小事,專心於小事的人就會忘了大事)“

人物介紹

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為四岳,佐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從其封姓,故以呂為氏。出生地主要有東海說和河內說。《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子牙“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說,“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說他是“東海上人”。但這些說法都很籠統含糊。晉代張華《博物志》說得較為明確:“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經注·齊乘》也說,“莒州東百六十里有東呂鄉,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姜子牙後輔佐了西周王,當了丞相,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1-2]。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孫叔敖

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國令尹(楚相),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主持興修了芍陂(今安豐塘),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國力。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相傳孫叔敖少年時,曾遇兩頭蛇,時俗認為見此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見。於是,他斬殺了這蛇,埋入山丘,其品德為族人讚佩(出典見《賈子》)。那山丘因而得名 “蛇入山”在今江陵城北約二十里。及成年,因父親獲罪,他舉遷期思(今淮濱期思鎮)邑。受到了後人的傳頌和尊崇。

智伯

智瑤(前506年—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瑤,因“智”通“知”,故古書多作知瑤、智瑤,智氏出於荀氏,故又多稱其荀瑤,時人尊稱其智伯(同“知伯”),諡號曰“襄”,故為智襄子。
春秋末期晉國卿大夫智氏家族領主。前475年,擔任晉正卿後,帶領晉軍南征北戰,多立功勳後野心滋生,欲圖滅三家而獨吞晉國,卻因致命的性格缺陷而最終身敗名裂晉陽之戰的慘敗不僅是智氏家族徹底崩潰,更使晉國的分裂終成定局。

出自

《說苑》,又名《新苑》,古代漢族雜史小說集。劉向編。成書於鴻泰四年(前17)。原20卷,784章。按各類記述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後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於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