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物模擬舞
- 性質:是維吾爾族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地區:新疆民間
- 分類:猴舞、馬舞、鳥舞等
簡介,分類,
簡介
龜茲地區綠洲寬廣,動物繁多,產生了許多裝扮或模仿動物的姿態所形成的舞蹈,統稱為動物模擬舞。它或許和遠古的圖騰崇拜、原始宗教、祭祀活動有關。這類舞蹈是維吾爾族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活躍在新疆民間的多姿多彩的動物模擬舞,可謂是以龜茲樂舞為代表的西域樂舞生命的延續。
分類
1.猴舞。在龜茲石窟壁畫中猴是數量特多的動物之一。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龜茲國條載:“婆羅遮並服狗頭猴面,男女無晝夜歌舞”,說明猴舞普遍流行於龜茲。傳入中原後,同樣受到城鄉各種人士的喜好。
2.馬舞。顯然是因西域盛產駿馬,而人們模仿馬的各種雄姿而形成的模擬舞蹈。古代龜茲駿馬大都來自烏孫,並且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原,而龜茲恰好位於農業與遊牧的交接地帶,所以馬舞在龜茲境內也很流行。據《唐音癸簽》載,唐代有《舞馬傾杯曲》,古代的烏孫、黠戛斯和現在的哈薩克族都普遍流行馬舞。《新唐書·黠戛斯》載:“樂有笛、鼓、笙、篳篥、盤鈴,戲有弄駝、獅子、馬伎、繩伎等。”可知馬舞是北方遊牧民族中普遍流行的舞蹈。
3.鳥舞。在龜茲石窟壁畫中有種類繁多的鳥,所以各種鳥舞在古代龜茲民間很流行。如在克孜爾石窟17窟壁畫中繪有一女子,上身赤裸,下身著裙,兩手舞動飄帶作鳥飛翔;80窟則繪有一修士頭頂小鳥的畫面。克孜爾石窟160窟繪有鷹舞圖,庫木吐拉石窟24窟繪有鴿舞圖,這些都為鳥舞傳入中原找到了歷史的淵源。
4.獅子舞,又稱太平樂。據《樂府雜錄》記載:龜茲部“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通典》亦云:“太平樂,亦謂之五方獅子舞……二人持拂為戲弄之狀。五方獅子各衣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樂舞以從之。”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五方獅子為“青、赤、黃、白、黑五色,旁邊有140人的龐大伴唱隊,高唱《太平樂》,載歌載舞”。這些文獻充分顯示出古代的獅子舞的磅礴氣勢及壯闊、熱烈的場面。
獅子舞於公元385年由呂光東返帶入涼州,然後在涼州地區進行了加工,成為流傳中原的五方獅子舞。杜佑《通典》記述其起源說:“西涼樂者,起苻(堅)之末,呂光、沮渠蒙遜等據有涼州,變龜茲聲為之,號為‘秦漢伎’,後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謂之西涼樂,至魏周之際,遂謂之國伎,魏代至隋鹹重之。”唐代的西涼伎較之魏隋時期的演出內容有了較大變化。白居易《西涼伎》一詩對唐朝改編戲劇有生動描述:
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
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
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胡兒。
鼓舞跳梁前致辭,應似涼州未陷日。
獅子舞傳到中原後和《蘇幕遮》一樣被擴編成為有序幕、發展、高潮、尾聲的全景劇,深得朝野上下各方人士喜愛,長期風行,屢演不衰。
2.馬舞。顯然是因西域盛產駿馬,而人們模仿馬的各種雄姿而形成的模擬舞蹈。古代龜茲駿馬大都來自烏孫,並且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原,而龜茲恰好位於農業與遊牧的交接地帶,所以馬舞在龜茲境內也很流行。據《唐音癸簽》載,唐代有《舞馬傾杯曲》,古代的烏孫、黠戛斯和現在的哈薩克族都普遍流行馬舞。《新唐書·黠戛斯》載:“樂有笛、鼓、笙、篳篥、盤鈴,戲有弄駝、獅子、馬伎、繩伎等。”可知馬舞是北方遊牧民族中普遍流行的舞蹈。
3.鳥舞。在龜茲石窟壁畫中有種類繁多的鳥,所以各種鳥舞在古代龜茲民間很流行。如在克孜爾石窟17窟壁畫中繪有一女子,上身赤裸,下身著裙,兩手舞動飄帶作鳥飛翔;80窟則繪有一修士頭頂小鳥的畫面。克孜爾石窟160窟繪有鷹舞圖,庫木吐拉石窟24窟繪有鴿舞圖,這些都為鳥舞傳入中原找到了歷史的淵源。
4.獅子舞,又稱太平樂。據《樂府雜錄》記載:龜茲部“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通典》亦云:“太平樂,亦謂之五方獅子舞……二人持拂為戲弄之狀。五方獅子各衣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樂舞以從之。”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五方獅子為“青、赤、黃、白、黑五色,旁邊有140人的龐大伴唱隊,高唱《太平樂》,載歌載舞”。這些文獻充分顯示出古代的獅子舞的磅礴氣勢及壯闊、熱烈的場面。
獅子舞於公元385年由呂光東返帶入涼州,然後在涼州地區進行了加工,成為流傳中原的五方獅子舞。杜佑《通典》記述其起源說:“西涼樂者,起苻(堅)之末,呂光、沮渠蒙遜等據有涼州,變龜茲聲為之,號為‘秦漢伎’,後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謂之西涼樂,至魏周之際,遂謂之國伎,魏代至隋鹹重之。”唐代的西涼伎較之魏隋時期的演出內容有了較大變化。白居易《西涼伎》一詩對唐朝改編戲劇有生動描述:
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
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
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胡兒。
鼓舞跳梁前致辭,應似涼州未陷日。
獅子舞傳到中原後和《蘇幕遮》一樣被擴編成為有序幕、發展、高潮、尾聲的全景劇,深得朝野上下各方人士喜愛,長期風行,屢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