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俄特依

勒俄特依

《勒俄特依》是彝族創世史詩。流傳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勒俄特依”系彝語音譯﹐意為“傳說歷史書”。作品異文很多﹐長短不一﹐除口頭流傳外﹐民間還有不少彝族手抄本。各種異文可大致分為詳本與略本兩類﹐詳本習稱《勒俄阿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勒俄特依
  • 第一條:簡介
  • 第二條:參考價值
  • 第三條:吟誦
參考價值,吟誦,彝語音譯,人類起源的敘述,

參考價值

《勒俄特依》包括“開天闢地”﹑“創造生物”﹑“支格阿龍系譜”﹑“射日月”﹑“洪水潮天”﹑“選住地”等十幾個部分。它曲折形像地反映了彝族先民對大自然及其變化規律的探索和認識。史詩前一部分塑造了天神恩特古滋和支格阿龍等藝術形像﹐描述了他們在創造天地萬物中的神奇功績﹐想像奇特。後一部分幻想成分較少﹐更接近於現實生活﹐記敘了彝族先民進入涼山的遷徙路線和家支間的爭訟。有的手抄本直接納入家族譜系﹐對研究彝族社會歷史有一定參考價值。

吟誦

《勒俄特依》基本上由五音節詩句構成﹐間或雜以三﹑七音節或七音節以上的詩句。不入樂﹐但吟誦時節奏鮮明﹐富於音樂感﹐多在節日及婚喪場合吟誦。吟誦方式或獨誦﹐或以相互考問的方式對誦。196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勒俄特依》漢文本和1978年《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編寫組刊印的彝文原本是兩個有代表性的版本。

彝語音譯

《勒俄特依》為彝語音譯,“勒俄”意為“耳聞”、“傳說”;“特依”意為“書”。此史詩除在民眾中口耳相傳外,還有多種彝文抄本。《勒俄特依》認為,天地沒有形成之前,有過一個宇宙混沌時期。“上面沒有天,有天不結星;下面沒有地,有地不生草。……起雲不成雲,散又散不了,……說黑又不黑,說亮又不亮。”它是這樣敘述天地變化史的:“天地還未分明時,洪水還未消退時,一日反面變,變化極無常;一日正面變,變化似正常。”接著,“混沌演出水是一,渾水滿盈盈是二,水色變金黃是三,星光閃閃亮是四,亮中偶發聲是五,發聲後一段是六,停頓後又變是七,變化來勢猛是八,下方全毀滅是九,萬物全殞儘是十,此為天地變化史。”在它看來,天地及萬物是從混沌之中一步一步演化而成的。後來在東西南北四方分別誕生了儒熱古達,署熱爾達,史熱府尼,阿俄署布四神人。四位神人和另一位神人阿爾師傅“膝蓋做砧礅,口腔做風箱,手指做火鉗,拳頭當鐵錘,製成四把銅鐵叉,分別交給四位神人,這四位神人手握銅鐵叉,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開闢了一個口子,讓風從東方的裂縫進,西方的裂縫出,水從北方的口子進,南方的口子出”。“隨後”把天撬上去,把地掀下來。”接著阿爾師傅又用四個銅鐵球製成九把銅鐵帚,“交給九個女神人,拿去掃天地。以帚掃天上,天成藍茵茵,以帚掃大地,地成紅艷艷。四根撐天柱,撐在地四方……四根拉天梁,拉扣在天地的四方,東西兩方相交叉,北南兩相交叉,四個壓地石,壓在大地的四方。”後來,阿爾師傅神打制了九把銅鐵斧,交給九個年輕神人,“遇高山就劈,遇深谷就打。一處成山,做放羊的地方。一處成壩,做放牛的地方。一處打***原,做栽秧的地方。一處打成坡,做種蕎的地方。一處打成埡口,做打仗的地方。一處打成溝,做流水的地方。一處打成山凹,做人居住的地方。”

人類起源的敘述

《勒俄特依》對人類起源是這樣敘述的:“天上掉下一個祖靈來,掉在恩安吉列山,變成烈火而燃。九天燒到晚,九夜燒到亮,白天燃燒濃煙瀰漫,夜晚燃燒閃爍光芒。天是這樣燃,地是這樣燒,為了起源人類燃,為了誕生祖先燒。不斷變化著,變化出一對格俄蠢物來。矮小形狀怪,颳風冷難熬。能否成人類?不能成為人類。能不能發展成人類?不能發展成人類。又變成松身愚蠢人,一代只有坐著一樣高,兩代一人高,三代如松樹,四代長到天。身長閃悠悠,行動慢騰騰,走路搖晃晃,呼吸如無氣,似死又非死。頭上住喜鵲,腰間住蜜蜂,鼻子住著絲鳥,腋下住松鼠,肚臍住著吉子鳥,膝腋住斑鳩,腳板住螞蟻,沒有成人類”。後來,“天上掉下梧桐來,霉爛三年後,起了三股霧,升到天空去,降下三場紅雪來。雪到地面上,九天化到晚,九夜化到亮,為成人類而化,為成祖先而化。作了九種黑白醮,結冰成骨頭,下雪成肌肉,吹風來做氣,下雨來做血,星星做眼珠,變成雪族的種類,有血的六種,無血的六種。有血的六種分別是“蛙類、蛇類、鷹類、熊類、猴類,人類。其中還談到由猿猴變到人的過程:“阿呂居子啊,形狀雖象人,叫聲似猴音,樹葉當衣穿,野果當飯吃,有眼不看路,有嘴不吃牛,有手不做活,如熊掰樹梢,如猴爬樹頂,不能成人類,居子以後生七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