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臘並殖吸蟲

勐臘並殖吸蟲

勐臘並殖吸蟲(學名:Paragonimus menglaensis Chung,Ho,Cheng&T’sao et al.,1964),分布於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的勐臘、景洪及勐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勐臘並殖吸蟲
  • 拉丁學名:Paragonimus menglaensis Chung,Ho,Cheng&T’sao et al.,1964
  • :動物界
  • :扁形動物門
  • :吸蟲綱
  • :復殖目
  • :並殖科
  • 亞科:並殖亞科
  • :並殖屬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物種研究,

外形特徵

成蟲窄長條形,最寬處在蟲體前1/3處,體後部更較狹長。外形似四川並殖吸蟲,根掘6條蟲齡38天人工接種所獲得之成蟲測量結果,其大小為5.7—7.0×2.0—2.3,平均為6.36×2.25,寬長比例為1:2.5—1:3.15,平均為1:2.83,腹吸盤較口吸盤略大,位於蟲體前1/3處。兩者的橫徑平均為0.53及0.38。卵巢位於腹吸盤稍後外方,具中心塊,有初級及次級分枝,故分枝細而多。睪丸巨大,中心塊不甚大,向外伸出5—6個大塊狀分枝,末端尚有2—4個小塊形分枝,生殖孔開口於腹吸盤後。體棘為叢生型,在體前部多3—5成群,在體後半部多4—8成群,每個體棘呈尖刀形。卵黃腺較發達、濃密。蟲卵根據正模宮腔內者觀查測量,14個蟲卵大小為61.2—76.7×42.2—57.6微米,平均為69×48微米,卵殼較薄且均勻,左右較對稱,末端大多加厚。

生活習性

終末宿主 人工感染家貓於38天后在其肺部囊腫內找到成蟲。
第一中間宿主:尚不明。
第二中間宿主:景洪溪蟹(Potamon chingkungense)及毛足溪蟹(Potamon hispidum).
生活史 兩種淡水蟹中間宿主均生活在山間溪流內。 由其體內檢出之囊蚴體形巨大,為已知並殖吸蟲中之最大者,外形為圓球形或類圓形,具兩層薄壁,外層為反應層較薄平均為4.72微米,內層稍厚,平均為6.73微米,其大小為0.704—0.865×0.667—0.865毫米,平均為0.76×0.72毫米,兩層壁均易於破裂脫落,後尾蚴在囊內常摺疊存在,顏色較暗,脫囊後尾蚴體形長大、扁平,如柳葉狀,固定後兩端常向腹面彎曲如小舟狀,其大小平均為2.17×0.643毫米,體表被有排列整齊密生之鑿刀形或尖刀形細小體棘,此時期為單生型排列,口吸盤較小,為100.5×107.0微米,腹吸盤位於蟲體前1/3處,比口吸盤約大一倍,食管較長,左右腸管在前部較細彎曲至體後部則變粗,並且較直,至末端常又變光端之前約為體長1/6—1/8處。排泄囊底部達食管分枝處,排空後,囊壁常呈樹枝狀皺襞,在腹吸盤前更為明顯。錐刺細小,常不易見(圖49,50)。
勐臘並殖吸蟲勐臘並殖吸蟲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的勐臘、景洪及勐海。

主要價值

本蟲是否對人有致病性,尚待進一步證實。

物種研究

1963年10月間在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調查肺吸蟲病時,在勐臘縣的石蟹體內檢出的一種最大型肺吸蟲囊蚴及脫囊後尾蚴因其形態特殊,接種家貓後,獲得成蟲,其形態亦不同於其他種別者,因之命名為勐臘並殖吸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